2011年夏天,深圳热浪滚滚。段承杰从清华校园启程,怀揣着对核能事业的追求与投身祖国重大工程建设的理想,踏上了这片热土。在这里,他遇见了无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深知肩上责任的重量。他立志将青春与才华,镌刻在国家核能蓝图上,让理想在南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作为中广核研究院先进堆型项目部型号研发室主任,这位青年从实验室的钻研到核电项目的一线攻关,带领团队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见证并推动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技术突破。如今,段承杰和团队正以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与智慧,向着全球核能创新的前沿发起挑战。
青春深圳,绽放梦想的摇篮。在鹏城大地,“青春深圳”和“湾区青年”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
为追寻榜样力量,弘扬“五四”精神,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联合深圳报业集团,开设“封面人物x湾区青年”专栏,讲述一众湾区青年乘风破浪,用智慧与奋斗浇灌梦想之花的故事,敬请垂注。
初心如炬
立志为能源强国添砖加瓦
段承杰出生于贵州凯里,从小便对物理怀有浓厚兴趣。孩童时代萌发的好奇与热情,像是根植在心中的种子,随着岁月的浇灌而生长茁壮,最终成为他追逐梦想的方向。2002年,段承杰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修读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他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攻读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核能研究领域不断深耕。
在清华园的九年求学之路上,段承杰不仅经历了学术上的攀登之旅,更找到了自己奋斗的事业方向。在他眼中,清华的严谨治学氛围和开放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他在核能领域夯实了理论基础,激发出他对于“将知识贡献于国家”的朴素愿望。每一次课堂和实验室的研习,都成为他学术积累的一部分,也一步步将他带向核能研究的前沿。
“我愿做一名长期主义者,做国家最需要的科研。”谈及选择研究核能的原因,段承杰的回答简单而笃定。能源是关系到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重大课题,当时我国的核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人才投身其中。段承杰坚信,将个人追求和国家需要相结合,虽前路荆棘密布,依然充满披荆斩棘的勇气与一往无前的动力。
扎根深圳
在改革前沿实现核能研发的创新突破
2011年,博士毕业后的段承杰决心南下深圳,加入中广核研究院,正式开启他的职业生涯。选择深圳,既是响应国家核能事业的需要,也是源自他对创新之城的向往。他至今清晰记得初到深圳的场景:“刚下飞机,同学就带我去了一家餐馆。当时已近深夜,没想到餐馆里仍有很多食客。”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段承杰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他感慨道,“在这里,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归属感。”
扎根深圳13年至今,段承杰在核能领域的不断深耕。他担任了华龙一号、ACPR1000+、ACPR1000等多个项目的专业负责人,作为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承担过“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氢气风险评估及监测系统研发”、“ACPR1000 核电厂安全改进设计”等多项集团、地方科研课题。他坦言,做科研是一项需要耐力的工作,坐得了“冷板凳”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验,也是对毅力的极大磨砺。在漫长的研发之路中,想要攻克技术难关,就必须迎难而上,在不断创新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回顾工作中的种种难关,段承杰印象最深的是团队曾遇到的保温材料难题。这个问题虽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却障碍重重,团队几乎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困境。在反复尝试依然未见成效后,段承杰调整策略,将眼光放长,不再局限于核电领域,从航天领域的一项技术中获得了灵感。
有了解题思路,那就开干!段承杰带领团队从零搭建实验室,采购设备、仪表,先复现材料在航天条件下的应用,再对不同成分设计和制备方法进行测试。“我们经历了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抱着“不出成果不罢休”的决心与毅力,团队最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成功研发出了新型保温材料,还在一项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段承杰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正是因为集思广益、同心协力,才得以逐步攻克难题。面对一个个技术瓶颈,团队的每一份努力都成为他坚持前行的重要支撑。
在一次国家科研项目申报中,段承杰和团队面对5000页、130多万字的庞大材料,涵盖大量专业文件和研究数据。在提交期限的前一晚,他们依然在进行细致的核对与校正。“那一晚的情景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大家分散在不同楼层的打印机旁,紧张地装订、汇总材料,一直奋战到凌晨三点。”完工当晚,段承杰与伙伴们围坐下来,吃着简单的夜宵,聊着项目进展,虽然疲惫,却让他感到无比充实,“我们所有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让我充满动力,更加坚定前行。”
放眼未来
在核能科研之路上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2023年初,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投产,肩负着我国三代核电批量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同时验证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成熟性。“看到自己的研究变为现实,应用在国之重器上,那一瞬间的喜悦难以言表,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值得。”段承杰说。
技术创新无捷径,唯有笃定前行,才能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真正实现核能自主可控。在段承杰看来,核能的创新发展注定充满挑战,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长久的耐心。他提到,无论是项目申报还是技术攻关,他和团队都多次得到深圳市政府和本地高校的资源支持,“这种鼓励探索和创新的环境,给予了科研人员更多的试错空间,让我们更加投入其中,没有后顾之忧地寻找最优路径、攻克难题。”
展望未来,段承杰表示,将继续坚守核能科研的漫长道路,立志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在技术攻关中精益求精,积极加强同领域的学习交流,促进外领域对核能的认知。他深知,核能的自主创新之路任重道远,但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他和团队不懈探索,争取让中国核能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用实际行动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审:廖文靖
二审:赵琦睿
三审:杨永坚
四审:刘 昊
来源:青春深圳 X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