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木耳旧岁事,共谱发展新征程——木耳乡年终总结大盘点

文摘   2025-01-28 13:10   甘肃  


总结2024

展望2025



2024年,木耳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1346”工作思路,躬身实干,争先竞位,在抢抓机遇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中担当作为,较好完成了2024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狠抓基层组织着力激活基层组织活力

HAPPY NEW YEAR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及“一岗双责”,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民主集中制度”、“三重一大”制度,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专题研讨6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成果,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11次;开展乡村干部大讲堂、乡村振兴知识大讲堂等10余场次;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开展“大手拉小手”“五老”宣讲团进学校主题活动12场次。

聚焦强基固本,提升组织活力。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建周儿及拉寺两村活动室,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组织开展陇南民事直说活动122次,主题党日活动135次,党课44次;扎实完成了拉大路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提升工作;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程序及发展质量,今年新发展党员6人,按期转正7人;针对不同党员特点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激励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做表率;培育高质量后备干部从“选、育、管、用”四个环节靶向发力,共选拔储备50名党性强、能力优、作风正的后备干部,目前已有20名村级后备干部参与到当前中心工作;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排摸乡土人才42人,邀请乡土人才谈经验、出实招,帮助村庄理清发展思路,在公众号上开设乡土人才专栏,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年来,我们紧盯目标任务,着力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HAPPY NEW YEAR

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严格按照“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的要求,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聚焦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预警监测,今年共识别纳入23户监测户,精准落实了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隐患。截至目前,监测对象144户70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1户338人,边缘易致贫户70户34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16人。其中风险已消除93户462人, 风险未消除51户241人。

结对关爱稳步推进。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各村配合,结合“一行动一活动”,利用空闲时间,不定期开展结对关爱行动,落实每名科级干部帮扶1名困境学生的制度,通过“抓、查、问、干、帮、带”六项举措,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村孤儿、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身边,截至目前,全乡10个村累计开展活动380余次。今年共争取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6个(名),共落实爱心帮扶资金27万余元,受益儿童100余人。

三是驻村帮扶工作持续深入。认真落实帮扶管理制度,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帮扶人员“走读”“两边跑”的问题,紧紧围绕“吃住在村、工作入户”的原则目标,对驻村帮扶队人员在岗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倒逼各村帮扶工作任务落实。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拓思路,经验互鉴促提升,有效针对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成效以及软件资料进行现场交流学习评比,各帮扶队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HAPPY NEW YEAR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围绕中药材种植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全域绿色化生产,以木耳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种植基地为基础,建成木耳梁道地中药材GAP示范基地1处2000亩,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辐射全乡17000余亩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全面推行全域绿色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继续巩固发展马莲村食用菌产业,盘活大棚43座,其中木耳种植棚15座,晾晒棚6座,种植蔬菜、草莓22座。同时在周儿和马莲两村大力试点甘蓝、花菜、花心菜等品种的高原夏菜500亩,每亩地可为合作社增收4-5千元,为农户增收300元,既解决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乡村旅游业方面充分挖掘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在奤治村建成集休闲、娱乐、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形成“党支部+乡村旅游+产业”模式,。举办了“党建引领、统战赋能”为主题的第二届扎麻汤阁音乐节,助推乡村旅游。畜牧产业方面大力发展规范化养殖示范点建设,依托在扎字山村建成的养羊示范区,紧紧围绕畜牧养殖优势产业发展大局,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技术指导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畜牧养殖项目,截止目前我乡牛存栏4100余头、羊存栏4100余只。在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方面全乡上下心怀“国之大者”,守好耕地保护“责任田”,扛牢整治责任,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内容,紧盯时间节点狠抓落实,坚持精准施策,打好撂荒整治“组合拳”,强化协调联动,织密粮食安全“保护网”,把整治任务落实到“最后一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群众的“粮袋子”。2024年,我乡共完成2.4万余亩落实种植任务,完成撂荒地整治2576亩,确保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红线和底线。

二是劳务输转提质增效。2024年,全乡共输转2898人,其中已脱贫户1857人,边缘户96人,一般户945人,劳务收入达1.5亿多元。乡党委负责人带队远赴新疆实地考察,在全面了解新疆包地务工的木耳籍农户情况的同时,积极谋划木耳乡劳务品牌创立相关事宜,成立木耳“新农人”协会,积极对接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工厂,力求让木耳包地务工农户以优惠的价格购得需要的产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持续为群众增收做贡献。对没有外出的脱贫劳动力,我们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分类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当地就业,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三是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及省、市有关要求,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青岛市市南区协商确定协作结对相关事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2024年共落实帮扶资金42.687万元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深入合作,我们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来,我们抢抓战略机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HAPPY NEW YEAR

一是基础项目建设方面。持续深化为民办实事行动,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于细微之处入手,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积极与县级主管部门申请相关项目,在周儿村、布竜村损毁路段精心修建涵洞2处、在木耳乡中心小学门重建便民桥1座、木耳乡马莲村大棚旁通村公路修建护路河堤一处,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群众安全出行的难题,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二是抗震房屋改造方面。坚持“实”字当头,把实施抗震改造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抗震房改造工作,提高农房抗震性能,全面托起群众“安居梦”。2024年,对发现的63户抗震性能不达标住房进行了抗震改造,其中重建23户,加固40户,扎实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提升自查自验,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房抗震改造。截至目前辖区内无住危房、住土坯房的情况,兜住了群众住房安全底线。

三是人饮工程改造方面。着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乡10个村建立饮水安全应急预案,配备水管员,并与水管员签订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协议。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饮水入户大排查工作,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跟进抓落实,组织干部群众第一时间维修处理,同时利用挖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清理河道、深埋管道、加固堤坝,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切实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为群众饮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面。通过党委“领跑”、支部“带跑”、党员“助跑”、群众“跟跑”,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齐干”的局面。由乡纪委牵头制定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采取“争星夺旗”方式进行通报,按照“月评比、年考核”要求,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限期整改,实行销号式管理。通过发挥“红黑榜”、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用,向群众传达乡村坚定整治环境卫生的决心,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逐渐改变群众陈规陋习,在全乡掀起了大抓村容村貌整治行动新高潮。
五是示范村建设打造方面。结合拉寺村实际,充分发挥本村党员优势,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专班、工程质量监督专班、矛盾纠纷协调处理专班各1个,各专班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持续推进拉寺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建设,通过党群齐参与,村容村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对主干道周边的53户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美观度和整洁度,改建主干道排水渠1200余米;提升小广场1处,村内绿化8处,共约1000平方米,拆除整治残垣15处,体积达1000余立方米,修建1000余米的河堤防护栏,安装村内亮化工程路灯共50盏,设置立杆式宣传栏共60盏,设置村内美化水泥花箱共120个,建造1座便民桥,方便村民出行和交通往来;美化乡界1处。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示范村建设前后对比

   一年来,我们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HAPPY NEW YEAR

一是医疗和养老有保障。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9个村(因拉寺村为乡政府所在村可不设卫生室)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且正常运转,选聘执业合格村医9人,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木耳乡卫生院针对全乡三类户及重点人群1031人、一般人群6309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开展一季度一次的随访,并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健康知识宣讲,医保政策宣传等工作。完成了60岁以上人口生物认证及待遇发放工作,并及时办理符合条件死亡人员的丧葬费领取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参保,全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比例均达到98%以上。

二是特殊群体兜底有保障。全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逐步完善,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按照应纳尽纳的要求,全面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全乡共有农村低保287户901人,其中一类低保29户60人、二类低保户206户635人,三类46户187人,四类6户19人,城市低保1户1人。落实91户92人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监护责任,为特困户发放取暖用煤和越冬生活物资,结合各村新时代文明志愿活动,开展爱心理发、健康义诊,帮助弱势群体清理堆放柴草、收拾物件,打扫屋里屋外卫生、陪老人聊天,让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全力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权益,落实6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救助政策,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为持证残疾人362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保障残疾人生活,确保这些特殊人群在基本生活、就医、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确保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发放临时救助86户28.49万元。
三是教育有保障。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乡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四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深化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常态化、实效化、品牌化提升行动,持续用好说事平台,畅通说事渠道,加强村务公开,释放基层治理“新动力”,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全方位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让村民更好的监督村务,提升村民对村务管理的信任。紧紧围绕信访维稳、网络舆情、禁毒防邪、反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深入村社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2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2024年排查出矛盾纠纷18件,落实领导包案4件,已全部完成调处。

五是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加强防汛、防灭火工作,落实防护措施,明确防护责任,加强值班值守,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及时预警防范,确保全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全乡466辆农用车,264台加工机械、摩托车662辆、私家车413辆进行了造册登记,与466辆农用车、413辆私家车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靠实了安全生产责任。

梦虽远,追则能达;愿虽坚,持则可圆。2025年,我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 “1346”总体发展思路和“六争九提三突破”行动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真抓实干,躬身施政,全力推进木耳乡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完】


总  监:杨海涛         监  制:郭宏杰 

审  核:蔡熙寰         编  辑:张俊霞


陇南宕昌木耳乡
政务公开 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