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25日出版的第九十五期《青年实话》。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为更好地开展对苏区广大青年的教育,扩大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少共苏区中央局克服艰苦条件,于1931年7月1日在江西省永丰县的龙冈创办了《青年实话》,它是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
在出版两期后,因反“围剿”战争一度休刊。1931年12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宣传党和苏维埃政府各项政策,开展青年教育,《青年实话》在瑞金复刊。
近日,记者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看到了1934年6月25日出版的第九十五期《青年实话》,长55.9厘米、宽42.5厘米,系国家一级文物。
“《青年实话》由少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陆定一、魏挺群先后担任主编,少共中央局领导人顾作霖、凯丰、曾镜冰、张爱萍、王盛荣、陈丕显以及萧华和刘志坚等经常为该刊撰稿。1933年初,共青团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瑞金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并后,《青年实话》成为团中央机关刊物。”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说,《青年实话》先后开辟有“前线通讯”“大事评述”“团的建设”等栏目,传达少共苏区中央局和共青团中央的决议文件,记述青年红军的生活状况和英勇作战故事,报道各地青年踊跃参军和苏区民众拥护、慰劳红军的事迹,反映苏区青年、团员生活和热烈参加革命的实际情况,介绍整理团的工作与青年群众的工作实践经验,编载各种革命歌曲,刊载白区青年群众反帝反国民党的斗争胜利,此外还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等。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实话》经常向苏区军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马列主义观点解释苏区革命斗争实际中的问题,编撰《马克思的事迹》《列宁革命事迹简介》《列宁与共产主义运动》《列宁的故事》等通俗材料,并在“问题解答”栏内负责解释苏区干部群众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处于白色政权包围之中的中央苏区,面临的中心任务是进行革命战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青年实话》注重对苏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树立典型,为实际工作提供学习典范。如《怎样做“青年团礼拜六”?》一文就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青年团礼拜六”这一活动,为活动提供了工作方法。《青年实话》还开辟“轻骑队”栏目,经常揭露官僚主义、消极怠工与贪污、腐化等不良现象,发挥着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除刊发党团的决议、指示文件外,《青年实话》还刊载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人撰写的重要文章。”钟燕林说,《青年实话》编辑委员会还常常出版号外,编辑出版《青年实话丛书》《革命歌曲集》等书籍。通过这些书籍,共青团组织把广大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青年学生紧密地团结和组织起来。
《青年实话》的版式不尽相同。初期出版的《青年实话》是传单版式,16开单面油印,共4版。为了适应当时的斗争形势和青年学习的需要,1932年2月15日《青年实话》出版第10期时,改为小册子,增加了封面和图画,文字力求活泼以适应青年阅读习惯。《青年实话》最初为半月刊,后曾改为旬刊、月刊、周刊。《青年实话》先是在闽西长汀县城毛铭新印刷所印刷,后来印刷所和总发行所从长汀古城迁至瑞金象湖下坝子村。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前夕,《青年实话》出版了最后一期后停刊,共出版发行了113期。
“毛铭新印刷所是我父亲毛焕章于1921年创立的。承印《青年实话》,任务繁重。当时,石印机主要靠人力手工操作。为了如期出版,印刷所全所员工日夜加班。我的父母亲、祖母常年夜班印刷,我的七叔、九叔、十叔和几个堂婶先后都加入其中。”毛焕章的儿子毛耀先告诉记者。
1933年,毛焕章将印刷所全部设备捐献给少共苏区中央局,毛铭新印刷所改名为青年实话印刷所。团中央为此在《青年实话》上予以登报感谢,表扬了“毛焕章及其弟弟们”。
“作为少共苏区中央局和少共中央局的机关报,《青年实话》宣传不但满足了当时反‘围剿’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的需要,并以通俗的文字、活泼的形式赢得了广大工农青年和共青团干部的喜爱。《青年实话》成为共青团组织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推动了苏区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支援革命战争和巩固红色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苏区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钟燕林告诉记者。
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