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年初四,5点21分,春节档的火爆气氛似乎还没消散,但一则来自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朋友圈动态却瞬间激起千层浪。他在这条朋友圈中怒斥“黑水”,号召观众为《蛟龙行动》发声,直言不撤档。并在文末补充:“《蛟龙行动》,绝不撤档!”几乎是一声炸雷,让无数关注电影的人陷入了沉思。
难道他就不怕电影因此票房全军覆没吗?一个大片公司董事长,面对春节档的竞争和舆论风暴,为什么敢做出如此“自杀式”决策?让我们从这个悬念开始,拆解这位有些“逆天”态度的影业大佬的背后心思。
票房低迷?不撤档的背后是何种胆略?
假设我们现在是影院老板,坐在高高的票房榜前,手中捏着每一张排片票。此时你手中的《蛟龙行动》正在票房排行榜的末尾挣扎,毫无悬念地面临撤档的危机,而对面的竞争者《哪吒2》和《唐探1900》早已气吞万里如猛虎下山。你会怎么做?
**撤档?抛弃?**这种选择似乎早已成为业内的“默认操作”,尤其是在春节档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档期里。但于冬却站了出来,给出了一个令人愕然的答案——绝不撤档。
这位影视大佬不仅拒绝为电影找借口,甚至高调发声,要求“给电影公平的评价”。从他发布的朋友圈来看,问题远不止票房的低迷。《蛟龙行动》遭遇的是一种蓄意的、系统性的恶意评分和差评操作——“黑水”事件。
“黑水”事件揭秘:电影背后的舆论战争
这里的“黑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舆论攻击,它是一场有组织的网络行为。于冬直指这些黑水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电影进行恶意打压,通过各种平台刷分、发布差评,影响电影的口碑。对于冬来说,这不仅仅是《蛟龙行动》一部电影的问题,而是整个春节档,乃至电影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放眼2019年春节档,影评、评分系统早已成为了电影的“战场”。不管你的电影有多好,总有人会用刷分来拉低你的评价。对于《蛟龙行动》而言,这一波“黑水”攻击的背后,显然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舆论操控,目的是要把这部片子的票房压到最低。
**难怪于冬这么生气,**他所提到的“一星”差评,不仅是对电影的打击,更是对电影人辛勤劳动的侮辱。试问,一个耗费数年心血,投入数百万成本的重工业电影,真的配得上这种恶意攻击吗?
春节档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票房的较量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票房竞争愈发惨烈,所有片方都在拼命为排片争夺时间。特别是像《蛟龙行动》这样的大制作影片,势必在票房上受到排片分配不均、观众兴趣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但于冬对此似乎并不担心。他的战略重点似乎并不完全依赖票房的短期回报,而是着眼于电影产业长期的品牌积累和市场建设。在他的眼中,《蛟龙行动》绝不仅仅是票房数字的堆砌,更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发声的一次机会。
面对竞争,他没有选择“放弃”
你可以选择在困境中投降,轻松撤档,悄悄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但于冬却选择了坚定站立,给院线一颗“定心丸”。他说:“我们现在不是首选了,但我希望是二选。”这句话暴露了一个潜在的市场逻辑——在一个极为饱和的档期里,许多电影的票房竞争都只是“二选”,即使你排片排名不高,依旧可能通过口碑的发酵反超成为热门选择。
他坚信的逆袭,来自《红海行动》的信念
事实上,于冬之所以敢如此强硬,除了坚持自己的电影理念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海行动》的“逆袭”经验。2018年,《红海行动》也曾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袭票房,最终打破了春节档票房记录。
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红海行动》的成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让他相信《蛟龙行动》同样能够“逆袭”。而这一点,也正是支撑他坚持不撤档的底气——即使暂时落后,只要坚持到底,就有逆袭的可能。
一切的核心:电影人该不该为“情怀”执着?
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时,我们常常会问,电影的情怀和理想究竟值不值得为之付出一切?
从于冬的言论来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电影行业并不仅仅是关于票房和市场份额,它更是文化的输出,是民族精神的传递。在这一点上,他或许并不追求票房立竿见影的成功,而是希望通过《蛟龙行动》这样的电影,打破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的局限,迈向更高的文化舞台。
电影人不是机器,是有心血与汗水的
当电影被黑水侵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批评影片质量、指责营销失当。但忽视了一个事实:每一部电影的背后,都有演员、导演、制作团队的辛勤努力。这些人不是机器,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应该得到尊重。
在于冬看来,黑水攻击并不仅仅是对电影票房的打击,更是对所有电影从业者的侮辱。所以,他才会这么愤怒,**“你怎么能否认我们的努力?”**这份愤怒,更多的是来自对电影人尊严的捍卫。
结语:电影行业需要更多的“于冬”
从《蛟龙行动》到《红海行动》,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奋勇争先。尽管票房竞争激烈,尽管黑水的舆论干扰让人难以忍受,但电影人仍然坚守着他们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正如于冬所说:“我们已经跌到这份上了,还能跌到哪去?”
如果说,电影行业还需要什么,那就是更多像于冬一样坚守初心,敢于挑战的领军人物。让我们期待,《蛟龙行动》在未来能够逆袭,让所有恶意评分、所有质疑声,都成为它最强有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