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城区道路修复改造,以新科技、优工艺疏通城市“经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微改造”促进“内循环”
道路整修扩宽、绿化提升、增设停车位……北京、西安等地通过道路“微改造”,推动了城市“内循环”。
“这是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如今的变化真是令人惊喜。”居民王女士谈及北京市海淀区实施的太平路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脸上洋溢着愉悦之情。这条全长1740米的主干道,涵盖绿化提升、拆墙透绿、铺装整修、线缆整治等多个方面。在修复步道的基础上,项目团队整治路面飞线问题并增设500余个树池箅子,进一步美化了道路环境;重新设计绿化带,将原本不连贯的绿化区域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绿色长廊”;针对学校众多、学生集中的特点,在小学周边打造“一公里特色步道”,提升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西安市积极推进市政道路微改造,解决交通拥堵难题。作为2024年西安市主干路微改造系统治理改造的示范道路,咸宁路的改造西起环城东路,东至纺正街,道路全长约8.3千米,沿线主要为高校、大型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人流量、车流量非常大,全线与22条道路相交,上下班高峰时期很容易造成拥堵。项目团队通过改造交叉口10个,迁移公交车站点15处,非机动车后绕公交站台改造14处,实现全路段平均拥堵指数降低15%,全路段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提速13%~25%,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新科技筑就好品质
随着数字技术、施工工艺的持续优化提升,运用创新科技赋能道路改造,能大幅提升改造效率和质量。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是西北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持续增长的车流量导致路面状况下降明显,尤其是西段路面存在裂缝、坑槽等多种病害。在该路段维修整治过程中,全面应用清洁化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加热、拌和、摊铺等作业过程环境清洁化。同时创新应用工地移动试验室,快速完成旧路面数据试验分析,实时监控、精准添加再生剂,有效保障再生路面品质。搭建信息化平台,现场人员通过可视化终端和智能腕表同步获取数据和操控指令,实现施工全过程“快、优、准”管控。
青海省西宁市采用高效环保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对东关大街路面进行翻新,缩短了路面铺筑时间,实现旧路面废料的100%回收再生,既节约又环保。据介绍,此技术能够在不破坏路基的前提下,大幅减少新材料的采运和建筑垃圾的清运量,简化了施工工序,原本需要7—8天完成的施工作业,如今仅需1天即可完成。此外,新添加的泡沫沥青还能有效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使道路焕然一新。
老道路增添新活力
除了为道路“治病疗伤”之外,多地还在老城区道路修复改造过程中注意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为老城市增添新活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老城区记载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历史。今年以来,博罗县实施“老城区新活力提品质补短板”项目,活化古城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目前,榕新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此次改造工程注重保留原有建筑风貌,设计施工均依照古街的传统风格,力求实现新旧风貌的完美融合、和谐统一。同时,为满足周边居民的居住需求,项目还涵盖了道路改造、三线整治、空调机位调整及美化等多项内容,以期在春节前为市民呈现焕然一新、充满诗情画意的榕新古街。
在江西省萍乡市昭萍东路,一条别具特色的“辣椒”斑马线亮相,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这条斑马线设计新颖,在鲜明的白红条纹间,巧妙融入萍乡“辣都”的文化元素,加上富有创意的文字和图案,营造出既安全又美观的道路环境。据悉,该斑马线是“老城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的一部分,不仅为孩子上下学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让外地游客能够直观地领略到萍乡独特的辣文化风情,受到周围居民的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