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心之畔,黄河岸

时事   2025-01-23 12:02   内蒙古  

《内蒙古日报》(2025年1月23日10版)。




心之畔,黄河岸

素心


黄河夕照。史学智 摄

   

  我静静地坐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岸边,任金色余晖洒在肩上,微风撩起发丝和衣角,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

  如此近地观看不一样的黄河美景,思绪如奔腾的河水,久久不能平息。黄昏的余晖如同一张轻柔的纱幔,覆盖着这片富饶的土地。此时的黄河,少了白日的喧嚣与澎湃,多了几分宁静与深沉。远处,连绵的阴山在黄昏的晕染下,刀削斧凿的轮廓变得模糊而柔和,像是一幅丹青水墨画的远景。岸边的蓬蓬草摇摆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黄河久远的传说。

  一轮红日渐渐西沉,最后的光芒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天边晚霞如绮丽的锦缎,色彩斑斓,格外耀眼。牧羊人赶着暮归的羊群从我们身边经过,橙红、天蓝、深紫、雪白,多变的色彩如同画家精心调制的颜料,浓郁而热烈。在动与静的完美演绎中,我也跌入画中,成了画中人。

  今年雨水多,黄河上游补水充足,到了河套临河,黄河水域拓宽了不少。只见,大河自上游缓缓而来,远看静如处子,近观动感丝滑。事实上,当你走近河岸,才发现黄河的流速还是蛮快的,离岸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不少暗流涌动,它们旋转着,似乎深不可测。然而,这里终究是平原,少了落差,少了大量泥沙倾泻,黄河便收敛起了性子,放弃了桀骜不驯,找回了水的温柔本色。

  黄河岸边,风不动,我亦不动。我静静地看着水天相接间,一轮红日缓慢下落,湛蓝的天际与河水的微蓝显现出了色彩分明的层次感。活跃了一天的太阳,潇潇洒洒地抖落一地碎金子,把母亲河渲染得奔放而热烈,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温暖祥和的氛围之中。

  你看,河之弯曲处,一湾碧水随弯而转,无拘无束。水鸟翱翔,暮色苍茫中,大河美出了新高度。此时的黄河没有了粗犷、暴躁的脾气,一团锦绣,宛若一条金色的丝带,温柔而细腻。微风轻拂,带来了河水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耳边是黄河水潺潺流淌的声音,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黄河如同温柔的母亲,轻轻地安慰远道而来的我,也抚摸着河套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予它们无尽的关爱与呵护。

  河套平原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安静沉稳。田野一望无际,沉甸甸低着头的向日葵、籽粒饱满的玉米,露出金色的内里,青纱帐身披彩色的外衣四处招摇,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远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那是家的方向,是温暖的港湾。

  看着黄河水滋养着的这片土地,我的思绪飘向了三门峡黄河大坝开闸时的壮观景象。三门峡黄河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部,连接豫、晋两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是中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黄河大坝就像一个威严的卫士,牢牢地守护着黄河的安全,当它开启闸门的那一刻,黄河便如脱缰的野马,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力量。

  那一日,我站在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仿佛化身为一头凶猛的巨兽,咆哮着、奔腾着。巨大的水流如万马奔腾般汹涌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水花飞溅,水雾弥漫,壮观的场面令人震撼。那磅礴的、一泻千里的气势,无畏向前的决心和勇气,让我看到了黄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内核。

  没想到,当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历经艰难险阻来到河套平原时,却变得如此温柔。这种温柔与磅礴的强烈对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黄河的多面性与包容性。

  我凝视着眼前温柔的黄河,心中涌起了无尽感慨。这条伟大的河流,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记忆。它奔腾不息,勇往直前。

  此刻,它就在我的身旁,如此亲近,如此真实。在这黄昏的静谧中,我的心跳与母亲河同频,我感受到了它的力量与包容。它不择细流,汇聚成河,以其博大的胸怀滋养着两岸生灵。而我,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与它融为一体,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休整和净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套平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各民族在这里融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是河套地区最大的特色。当然,这几大文化体系中,老百姓最为熟知的当属农耕文化,假如你问一个外地人,河套地区最出名的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河套面粉”,还有人会说“巴盟酿皮”“肉焙子”“巴盟烩菜”。巴彦淖尔的文化输出,舌尖上的美味传播得最为广泛,这离不开现今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文化交流的加强。然而,这些美食的兴起,却离不开农耕文化的长期繁荣和美食文化的推波助澜。当然,河套地区的农耕文明与黄河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成全。

  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出发,一路穿越黄土高坡,在内蒙古高原南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弯”。河套地区,就位于这个“几字弯”的顶端。黄河在流经河套地区时,河道变得平缓,水流速度减慢,使得大量的泥沙淤积,从而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这种肥沃的土壤富含养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特别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高产。

  河套地区的灌溉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河套灌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河套灌区的灌溉系统,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灌区由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七级管道组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干渠长达数百公里,如一条巨龙蜿蜒在河套大地上,将黄河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农田。在灌溉过程中,河套人民充分利用了黄河的自然落差,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既节省了能源,又提高了灌溉效率。特别是他们发明的“二黄河”工程,既可以分担汛期黄河的防洪压力,又为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我看到纵横的渠网恰似一顶王冠,戴在“几字弯”的顶端,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拥有现代农业的王者地位。

  透过宽广舒缓的黄河,我看到了更大、更远、更直观的河套平原。

  你看巴彦淖尔的田野,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巨幅画卷。麦收时节,麦浪在微风中翻滚,每一株饱满圆润的麦穗在阳光下摇曳,麦芒像细密的金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而秋天的向日葵,不再像盛夏时那般高傲挺拔,它们垂下头,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回味过去。大大的花盘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葵花籽,每一粒葵花籽都承载着一个大大的梦想,等待着被收获,被发现。花盘的边缘,黄色花瓣已经干枯,不再如夏日那般娇艳,多了一份沧桑。它们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着这片土地从种到成长,再到成熟的全过程。它们沉静地等待着,一片岁月静好。

  黄河水不仅滋养了土地,更孕育了这里勤劳善良的人民。他们依水而居,与黄河相伴,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传承着古老的农耕技艺,又不断创新发展,让这片土地的富饶得以延续。在这里,村落错落有致,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不论是原住民,还是“走西口”来到河套平原的外乡人,黄河都赋予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让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这片富饶的热土。

  “天下黄河,唯富河套”,这是大自然的偏爱,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黄河的恩泽,让河套平原成为一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乐土。

  黄昏渐深,夜色降临。站起身来,再次凝视黄河。它依然那么壮美,那么神秘。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黄河都将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河套平原的变迁与发展。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沐风而行。




  时光冉冉。方华  摄


倾听春天的步履

□钟芳

  
  轻盈如蝶的雪花飞舞在岁首的天空,仿佛轻轻扯碎的旧岁年历,飘落在光阴的驿站。

  岁序更迭,万象更新。新年是一个自然的轮回,也是一次生命的重逢。

  新的一年将承载新的希望,新的一年将书写新的辉煌。新年伊始,沐着阳光,浴着东风,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回顾过去这一年的足迹,有多少追求,萌发了新绿的嫩芽;有多少憧憬,凝成了缤纷的花雨;有多少努力,酝酿了醇香的果实;有多少梦想,绘就了斑斓的图画。

  走进新年,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砥砺前行。

  机场、车站、码头、街巷,到处都是匆忙奔走的人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花烂漫般的笑容,欢乐的气氛如潮水奔腾。

  迎接新的春天,大家忙碌并快乐着,贴起红红的春联,挂起红红的灯笼,做起可口的美食,举起庆贺的酒杯。一个个“福”字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一句句“新年好”,送上的是祝福。春满人间,人间处处皆春意。

  踏着时代的节拍,怀着喜悦的豪情,我们倾听着春天的步履,正透过绽放的红梅向我们翩然走来。新春的雪花摇曳着春姑娘的微笑,轻轻柔柔飘落在窗棂。循一缕典雅的幽香,是谁踏雪而来,在雪野上留下清丽隽秀的诗行?踏雪寻梅,只为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的第一声祝福。在这温馨而美妙的时刻,人们讴歌春天的声音铺天盖地,在每个人的心灵奏响温暖如春的进行曲。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经意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演绎着动人的画面。大地春回,焕然一新,轻风拂面。我爱春天,不只因我出生在春天,更因它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春天,是个播撒希望的季节,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力量。“一年之计在于春”,千百年来,正是无数春天的梦想,成就了无数美好的希望。

  站在新年的蓝图前,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激情,我们的生活天天向好,充满阳光。

  前进路上有曲折、有荆棘,需要我们迎难而上,用奋斗点亮希望之光,让进取丰富人生梦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辛勤付出,就会有收获的甜蜜。今天的奋斗必将成就明天的荣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画师,只要我们挥舞画笔,好好去描绘,所有的美丽在这个季节里就不再是传说,心仪的愿景将在这个季节圆梦;梦想的幸福将在这个季节实现;爱情的花朵将在这个季节更加芬芳诱人……

  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轻盈如蝶的雪花在天空飞舞,那是新年洁白的请柬,邀请我们开始新的征程。 

  精神抖擞辞旧岁,昂首阔步跨进新的一年,让我们记下美好与幸福,振作起来,在这澎湃激情的春天进行曲奏响之际,把久积在内心的烦恼与不快,郁闷与抱怨,都抛去吧。

  让我们张开双臂,闭上双眼,用心去倾听这美妙动人的新春旋律,迎接那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春天。




冬忙

□安宁

  

  高粱浑身都是宝,叶子和根首先被砍下来,堆积起来供冬天烧火做饭。随后村民们会将高粱莛子剪下来,整齐地晾晒在平房上,或者院子里。家家户户养的鸡不会闲着,一年到头就这时候日子宽裕,它们拼命地低头啄食上面的高粱籽。这比平日里它们跑到灶间扒拉柴火,或者在院墙根下“掘地三尺”寻找虫子的日子,好过多了。地盘都不用占,跑得快的跟跑得慢的,一样可以吃个脑满肠肥。当然,如果它们在上面拉屎撒尿,或者把摆放整齐的高粱秆,不识抬举地弄得乱七八糟,那么这样的好日子,立刻就会被主人打断,将它们轰得很远,除非主人们有事离开,它们探头探脑观察上一阵,能有机会一窝蜂再冲过来,否则别想再回归美好旧时光。


  鸡没啄完的高粱粒,便被父母摔打下来,装进尼龙袋子,供鸡以后慢慢享用。如果种的高粱多,高粱粒还可以拿去卖掉,换点小钱花。满院子鸡没了这好吃食,就只能吃麸子,或者到地里找点荤虫子吃。摔不干净的高粱粒,便用镰刀一下下地刮下来,直到高粱翎被刮得再也掉不下任何颗粒来,就可以拿来做工具了。


  几乎家家户户用来扫地的笤帚啊刷锅的刷子啊,都是自己用高粱翎做成的。这活基本上归家里的男人干,因为用铁丝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再压紧防止散开,算得上是一个技术活,铁丝的两端紧紧地扭在一起后,为了防止尖端扎手,还要用钳子插到高粱秆里面去。一把上好的笤帚,不仅仅是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还要讲究美观,大方,用起来舒适顺手,而且清扫的过程中,不会总是掉下高粱粒,或者细小的草茎一样的翎子来,它们只会慢慢磨秃,却不会一天天掉光。刷锅的刷子更是如此,假如每天做饭炒菜,锅里都有一根高粱翎,那是很倒人胃口的,不做饭但却一辈子挑剔的男人们,会忍不住抱怨那个做刷子的。当然,如果这刷子是他自己做的,也就只能默默地生闷气。不过乡下的男人似乎天生就会做这些精细的活计,这跟女人天生会纳鞋底绣花做衣服一样,反而那些连一把锅刷子都不会做的粗笨男人,会招来全村人的嘲笑。


  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用高粱莛扎手表或者眼镜玩。眼镜是我最擅长扎的。将高粱莛的外皮剥下细细的四根来,再将里面的芯截取大小如指肚般的六块,而后把其中一个芯串进外皮中间,并用另外一个芯连接起两端。同样的方法做成另外一个圆框,并用小的尖利的皮连接起左右框,再将两根外皮插进中间的芯,做成眼镜腿,剩下的两块芯在腿上做挡头,便可以戴在鼻梁上,充当知识分子了。有心灵手巧的伙伴,还会用高粱莛做出宫殿、房子、小汽车等模型。


  高粱晒干后,田里的活渐渐忙完了,初冬,闲来无事,村里的女人们便剪下细长的高粱莛,备齐了料子,开始更新家里锅上蒸饺子用的篦子,或者晾面条用的锅配(山东方言)。锅配是用两面高粱莛以十字形拿麻绳串在一起的,串完后会根据需要,剪成需要的大小,形状当然都是圆形。锅配中间再加个缝纫机上用完的线轱辘,就成了锅盖。


  如果不注意,高粱莛做成的锅盖常常会被烧糊,或者因为蒸汽太多,又不注意晾晒,就发了霉,变得黑乎乎的。但锅盖需要每年换新,一个用来放饺子或者面条的锅配,却可以用上几年,而不觉其旧。看到这样一个旧用具,还会觉得心安,有温暖家常的气息,缓缓弥漫。


  但我总觉得,那温热的气息来自飘荡的高粱地。每一个锅配的纹理,都传递着生命的温度,不像塑料或者铁质的器具,冰冷干硬,永远不会让人思及湿润的泥土,或者辽阔的黄昏。我还会因此想起女人们在冬天的煤油灯下,聚在一起,一边用麻线串着锅配,一边聊着琐碎家常的时光。那些家长里短和喜怒哀乐,也一起被串进去,并在蒸馒头或者煮饺子的时候,浸润着我们的肠胃。村里人不懂这样的诗意与浪漫,但他们的一生,却永远都是诗意田园生活的缔造者。 




草原冬韵
(组诗)
□苏和

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张唱片
  萦绕着淡而又淡的曲子

  西北风拍向戈壁
  家乡是捏在手里的海螺
  回旋凝固之海的喧嚣

  转身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只是
  从一个高度走下来

下雪了

  每年冬天
  我都会说一句
  下雪了

  然后就沉默,再说
  离春风就不远了

  一切都随于自然
  冰雪煮羊

秋菊独舞

  草原的南坡面,一朵秋菊
  让季节依然暖着,似乎
  可以把冬天,活成收获
  让疼痛轻盈离开

  即使在黑夜,也能感觉到
  那朵秋菊独舞的动作

  萨乌苏高勒,拍了一阵掌声
  以亮洁的姿态,把所有的美
  悄然收藏

静动之间

  夕阳,从马背上滑落
  羊群走在归牧的羊肠小道

  小鸟,收拾好乐谱
  黄牛卜楞着耳朵,甩出一些杂音

  山坡像吃饱了的牛肚子,或者是
  在风影里,有了转世的胎动
  将在辽阔上,写满寂寞

  所有的,都像草一样
  不言语,不争吵。做着一生的善事

  草滩上,马蹄湾
  捧着勾月


  达布莎坐在荒山坡上
  早晨的太阳给他目及的所有景象
  镀上厚厚的金黄
  他望向远方
  吃草的羊群
  咀嚼着他无尽的寂寞
  他耳朵灵敏
  听见雪走在回来的路上
  甚至在恩格尔湖上摔了个跟头
  昨晚的风声
  是他心里最想说出来的

在草甸深处

  图布钦奶奶抽烟又喝酒
  额头上每一条皱纹
  都是烟道
  桑日布爷爷出去放牧
  一走就是一天
  图布钦捡牛粪累了
  就坐在勒勒车辕上抽一支
  最便宜的官厅烟
  她说不抽烟
  就想唠叨
  唠叨多了就心烦
  奶奶就是想
  早晨顶着星星去挤奶
  晚上陪着爷爷喝一盅酒
  草甸深处
  只有云雾飘逸
  花草伴酒香
  还有雨点落地时
  一声轻叹

往期链接

北国风光|古道迢迢

北国风光|诗意北疆 梦在飞翔

北国风光|“北国风光”风光无限

北国风光|长调:绸缎一样绵延的河流

北国风光|乌珠穆沁之恋


来源:内蒙古日报
新媒体呈现:张艳利

编辑:张艳利

校对:孙净易

内蒙古日报
静水流深,感谢您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