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美看乡村,乡村之美看庭院。近年来,湛江市将“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作为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促进大文旅开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引导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遵循“绿色、自然、环保、乡土、特色”理念,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实践。为充分落实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美丽庭院”巾帼行动,“湛江女声”微信公众号开设“美好‘院’景晒一晒”专栏,展示我市“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
中国之美,深藏于乡村的肌理之中,而乡村之韵,则尽显于那一方方精致的庭院里。近年来,赤坎区调顺村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坚持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以美丽庭院“小切口”助力乡村振兴“大格局”。截至10月底,调顺街道建成广东省“美丽庭院”1户,市级“美丽庭院”58户,其中典型户 3 户,调顺村被认定为市“美丽庭院”村。
调顺村,是一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典型海岛渔村,也是一座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拥有着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天然优势。赤坎区充分整合高校资源、乡贤、农村党员、村妇联执委和驻岛企业力量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在深入挖掘和弘扬调顺村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群众利用闲置的旧屋、庭院、空地等资源发展特色庭院经济。现调顺岛内已发展一批特色文化庭院,正打造有颜值更有内涵的乡村特色产业。
调顺网龙是赤坎区调顺村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自明建文初起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调顺网龙传承人黄金辉与村民黄劲等人将“美丽庭院”作为传授制作网龙的技术的阵地,打造一个“共享、共赏、共品”的生活空间和庭院空间——“伊家小院”。小院以“小规模、大群体,微旅游、轻体验”的思路,发展“小成本、大收入,共增收、齐发展”的庭院经济,主要经营汉服租赁、旅拍摄影和承接调顺网龙商业演出等业务。
建设伊始,小院子空空如也,后布亭增绿、饰以网龙,显得古风古韵、生机盎然。庭院的装修和布置,他们都坚持亲自设计,庭院建成后又特意加装灯带、灯饰,与旁边调顺祖庙、民俗文化园的灯光交相辉映,成为调顺村“夜间最美庭院”,是村民们喝茶休憩的好去处,邻里间互相串门、喝茶聊天,十分和谐融洽。
调顺村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别具一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扎根调顺创业经营,“时光教育”的负责人就是其中之一。“时光教育”坐落在调顺村东镇路,是由调顺村老房子改造而成,负责人结合区域风土、中国文化、节气生活与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出周中、周末与假期等不同时段的预备营、日间营、周末营等,并改造房前庭院发展非遗文化、研学、食育和美育等创新性学习项目。
2024年“时光教育”积极响应赤坎区“美丽庭院”建设号召,引进咖啡文化,对自身庭院进行修缮改造,在庭院内增种绿植、增设桌子、增铺石子路、调整设计、重新布局,建成氛围感满满的“咖啡时光”店。店长热情招呼客人,耐心教导孩子学习咖啡文化的举动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和点赞。如今的时光教育不仅是研学孩子的学习乐园,更是风味十足的特色庭院,喝一杯咖啡、赏一方庭院,绿植与咖啡完美融合,整个庭院都充满了安静又美好的气息。
南渡窑手工制作工坊
雷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场之一,更是湛江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渡河两岸的雷州窑,被当地百姓称为“南渡窑”或“海康窑”。近年来,调顺文旅产业飞速发展,吸引了“南渡窑”手工制作工坊入驻,将承载雷州半岛千年陶作的历史记忆在调顺落地生根。
“南渡窑”手工制作工坊的庭院充满艺术气息,园内绿植错落有致、生机勃勃,观赏性高。庭院还特意布置了陶艺手工作品和特色文创产品,走进“南渡窑”的庭院,人们无不被精致生动的陶瓷作品所吸引。“这个小院子真的太有趣了!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陶瓷的文化与历史,还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到“南渡窑”参观研学的小朋友兴奋地说。“南渡窑”手工制作工坊常常在庭院内开展陶艺体验活动,推广特色陶艺文化,参与者们可以在制作陶瓷作品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全程投入,沉浸式感受陶艺的魅力。
供稿:赤坎区妇联
一审:孙馥红
二审:黄梦笔
三审:吴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