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掏鸟被判10年”的闫啸天已经出狱一年多了,法官王顺亮认为,自己没有判错。其实,祸害和叛卖国家保护动物确实是犯法的。法官按照依法判案,没有错。但这件事情始终是民众讨论的话题热点,这是为什么?
2023年5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期,却因为一个曾经的“网红”大学生——闫啸天刑满释放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七年前,他因为掏了12只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引发了全民热议。
七年后,当他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人们对他的关注,已不再是当初的愤怒和不解,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是什么让他为了一时贪玩,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
“十年,就为了几只鸟?”当时判决结果一出,舆论哗然。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判决过于严苛,毕竟闫啸天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对法律的认知有限,罪不至此。
然而,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闫啸天和他的朋友在明知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铤而走险,进行非法捕猎和交易,其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法律。
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非法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达到十只以上的,就构成了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闫啸天非法捕猎燕隼的数量达到了16只,并且还涉及到买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行为,数罪并罚,最终被判处十年半的有期徒刑,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可是当时,大家只从新闻中看到了捕鸟,殊不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也正是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的淡薄,才会导致野生动物非法买卖的出现。
他们更不知这是对生态的保护。
不过除了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当时普法工作的不足。很多人都抱着“法不责众”、“不知者无罪”的心态,认为只要自己不是故意犯罪,法律就会网开一面。
然而,法律面前,没有“应该”只有“必须”。闫啸天案的宣判,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闫啸天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众法律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不足。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公众的情绪经历了从最初的“同情”到“愤怒”再到“理性”的转变。
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闫啸天抱有同情和理解。他们认为,闫啸天只是一时糊涂,罪不至如此重罚,十年刑期,相当于毁掉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
另一部分人,则对闫啸天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他明知故犯,知法犯法,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以此来警示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披露出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闫啸天并非是“无意”间触犯了法律,而是一个深谙“捕鸟”之道的“老手”。
他不仅对各种鸟类了如指掌,还经常混迹于各大鸟类论坛,非法收购和出售珍稀鸟类,甚至还自己制作气枪用于捕鸟。
真相大白后,公众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十年牢狱,磨平了闫啸天的棱角,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在服刑期间,他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改造,并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冲动感到深深的反思。
2023年5月27日,闫啸天因狱中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提前出狱。
重获自由的他,并没有忘记曾经的错误,他开始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活动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身边的人要敬畏法律,爱护野生动物。
我曾经因为无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警醒世人,不要让悲剧重演。闫啸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闫啸天案,是新时代背景下,一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法律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也反映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
从“不知者无罪”到“人人有责”,闫啸天案的十年,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也让我们看到了公众法律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敬畏自然,守护生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