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皇中村“转”出新“活力”

时事   2024-10-12 11:55   陕西  

皇中村土地流转有“规矩”


金秋十月凉爽惬意,田间地头秋收秋播忙。

10月9日上午,武功县长宁镇皇中村的沃野上,伴随着收割机阵阵“隆隆隆”的轰鸣声,种粮大户张护国家的玉米终于收割了,一些热情的村民驾驶着农用三轮车帮忙运输。

此时广袤的田地上,他家的玉米是“独一份”,周围早已“空空如也”,地上唯有收割机过后留下的几寸长秸秆,有的农户在旋耕机的助力下,已经陆续开始秋播。

原来,由于今年玉米成熟较早,又没到小麦播种期,导致秋收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不少天,前段时间皇中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护国一直忙着寻找收割机,联系运输车,帮助村民们收割玉米。“咱种的面积大,不急,先紧着村民们合适。”张护国憨笑着说。

他所在的皇中村有5400多亩土地,近些年来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都外出务工,由于缺乏劳动力,村里有了不少“撂荒地”。

“土地闲着可惜,规模化种植连片才能见效益。”打定主意,今年54岁的张护国从2017年开始,在自家6.3亩地的基础上,以1袋小麦租1亩地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

7年间,5分地、6亩地、100亩、200亩……最多时有50块地,遍布于村里的各处犄角旮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慢慢连成了片。

村里流转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流转价格也水涨船高,从当初的“一袋小麦”到眼下的每亩1000元。

土地流转合同,3年或5年一签,但在皇中村想要流转土地,还必须具备一项“前提条件”。“必须种庄稼,其他事弄不成。”张护国说。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历年来被“土地刨金者”们默默遵守着。

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何时何人定下的这条规矩,但对于粮食的重要性,他心中有数。“粮食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张护国说。

去年,长宁镇党委、政府为种植大户们免费提供除草剂、叶面肥等农资,优惠的政策降低了生产成本。“每亩地生产成本至少降低了几百元。”张护国家的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30亩,在外人看来已颇为可观,但在皇中村只能排行第三。

张护国把收获的玉米装车。

看着收割的玉米棒从“天”而降,张护国赶忙爬上农用三轮车,顾不上衣袖上飞溅的残渣,一双大手用力扒拉着玉米,腾挪空间。

“今年亩产能达到550公斤以上,目前市场价在0.95元/斤,每亩地纯利润在300元左右。”言至于此,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严守村里土地流转“规矩”,逐年扩大面积,种粮大户从庄稼地里切实尝到了“甜头”。

明年,张护国的土地流转合同就要到期,眼下村里流转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已无闲置土地,这让他的心里有些“慌”。“放心,在同等条件下原土地承包方享有优先权。”来田助力秋收的长宁镇副镇长杜青给老张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好,今年还想购买1台小麦播种机,降‘本’增效。”张护国说。

随后,记者从武功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武功县玉米收割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14万吨,小麦播种面积30万亩。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双城共绘民生“幸福圈”

592.46万人次!国庆假期,咸阳文旅“出圈”更“出彩”→

成效显著!咸阳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链条开发、全产业升级

61年间,十四根接力棒!“梦桃精神”永不褪色


咸阳日报
传播党的声音 反映群众意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