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上栗县选派1284名干部作为“群众贴心人”,分别联系全县1284个自然村,他们利用乡情、亲情资源,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6年来,“群众贴心人”活动不断探索、丰富、完善,形成了工作长效机制,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江西省新型重点建设智库——新时代党建创新与江西实践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深入上栗县就此开展调研,并在江西日报刊出部分调研文章,上栗发布将分期对这些调研文章予以发布。
“贴心八条”:真正做到亲近群众
服务群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上栗县经过16年的实践探索,构建起以当好“群众贴心人”、开好“屋场贴心会”、办好“群众贴心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贴心人”工作长效机制。它汇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力量,造福了一方百姓,探索出一条“以情动人”小切口推进基层治理的科学路径,为全县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自2008年以来,全县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他们亮明身份、带着责任、饱含感情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实现干部在一线成长。在实践中,通过做好“贴心人”,组织党员干部回到出生地自然村工作,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为民办事服务。开好“贴心会”,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小组为依托、自然村组屋场为阵地,组织广大“群众贴心人”队伍在屋场一线、田间地头召开“屋场贴心会”,形成工作下沉到村组、感情联系到村组、贴心服务到村组、难题解决到村组的服务新模式,推动群众工作“接地气”。讲好“贴心话”,引导党员干部把心交给群众,以诚恳之心与群众对话,面对面听民声、访民情、问民需,讲究表达艺术,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织密“贴心网”,推动“网格化先行、信息化跟进、一网式服务”,依托“赣服通”“赣政通”,运用“数字上栗”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从“管人”到“管数”的转变。建强“贴心链”,一手抓好“组织引领”,建立“村组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提效。一手抓好“党员联动”,坚持党员联户贯通协同。打通“贴心路”,聚焦贴心网格工作、数字化治理工作,推动893个综治网格和2492个贴心网格有效融合,形成“一网一员一账号”新格局;采取“前店后厂”数字化治理,目前反映、上报、流转各类信息2.4万余条、其中90%以上已办结销号,切实提升了治理效能。使出“贴心劲”,狠抓作风、推动常态化监督,将“群众贴心人”和义务督导员相结合,推动基层监督全覆盖,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办成“贴心事”,培养人民满意、务实担当的群众事务“办理员”,坚持“小事即办、实事快办、难事联办”的原则,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做好“贴心人”、开好“贴心会”、讲好“贴心话”、织密“贴心网”、建强“贴心链”、打通“贴心路”、使出“贴心劲”、办成“贴心事”,这“贴心八条”是上栗县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开展“群众贴心人”工作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既朴实真挚,又深刻诠释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
上栗县的实践表明,真正成为“群众贴心人”,不能只是喊口号、做样子,必须始终以百姓心为心。要把民情民意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第一信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村情民意,知民心,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宣讲理论政策,聚民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畅通群众诉求,顺民心,引导群众正确反映意见、建议和诉求。要把破解民生难题作为推动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面对群众急难愁盼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和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敢于攻坚克难,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和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让群众有盼头。要把持续改善民生作为改进群众工作的目标。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社会治安等问题,暖民心、安民心,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可感可及的“贴心事”。只有牢牢坚持党和群众“心贴心”,党的根基才会更稳固,人民生活才会更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陈琴
审稿:崔山林 欧阳林
审核:梁欣 彭梦梅
点亮“在看”和“赞”,分享给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