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合肥旅游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呈现出一片“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的繁荣景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合肥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消费同比增长8.5%,各大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文旅消费热度居高不下。
2月1日晚,游客在肥东县撮街观看打铁花表演。阮雪枫 摄
在各地纷纷“内卷”春节文旅市场之际,合肥春节文旅消费因何“热辣滚烫”?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复盘和采访。
科技赋能
——创造春节潮酷“新体验”
今年春节假期,合肥市科技馆黄山路、蜀西湖两大馆区迎来参观高峰,许多市民带着孩子涌进科技馆,看新奇展品、做科学实验、玩互动游戏……蜀西湖馆区还上新沉浸式元宇宙体验项目“全息动物园”等多个科普项目,让观众在深度体验科技魅力中过了个趣味十足、收获满满的科技年。
过一个“科里科气”的中国年,是众多合肥市民和外来游客的一致选择。科技创新,是合肥的最亮底色。今年春节假期,合肥各大科技场馆人气爆棚,安徽省科技馆、合肥市科技馆、安徽创新馆接待游客8.5万人次。
科技馆里过大年。合肥市科技馆供图
体验潮流科技,未必要去科技馆。这个春节,安徽省首个文旅元宇宙综合体——机遇时空X-META全感VR乐园正式开门迎客,创新的玩法和跨次元的沉浸式体验令人大开眼界。游客戴上轻巧的VR头部显示设备,只需一瞬间,便能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一秒穿越到如梦如幻的天宫奇境,与虚拟的“财神”共度新年。春节假期,该园实现收入15万余元,成为合肥年轻态潮流文化新地标。
打卡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与智能机器人一起猜灯谜;去骆岗公园,近距离感受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等未来场景;到崔岗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探索深空的奥秘……一处处散落于全市各处的“科技+文旅”的新场景,一项项AR、VR、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在文旅领域广泛应用,让在合肥过春节成为一种潮酷新体验。
在科技助力下,非遗文化焕然新生,传统年味更具“科技感”。智能机器人挥毫泼墨写春联,AI生成个性化祝福;安徽博物院推出“AR新春之旅”,通过AR寻宝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织;合肥科技馆里的“非遗科学秀”将欣赏传统年俗与学习科学原理相融合……带领游客开启了一场场科技范儿十足的奇趣之旅。
别样的“科技年”,是合肥欣欣向荣的“科普游”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合肥依托科技资源优势,持续赋能文旅产业,打造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创科普研学旅游基地体系,目前已培育270家科创科普旅游基地,“科创科普游”正逐渐成为“合肥第一游”。
如今在合肥,旅游和科技的融合,造就一场场最美的“相逢”。
文化加持
——绽放春节旅游“新光彩”
对于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合肥来说,文化游,无疑也是合肥新春旅游市场的核心板块。
“亮灯啦,太漂亮了!”春节期间,每至夜幕降临,在游客们的连连惊叹中,超40组主题彩灯和万盏花灯便在逍遥津公园依次亮起,宛如一幅流光溢彩、如梦似幻的灯火长卷,新春佳节的“氛围感”瞬间被“拉满”。
如何让文化游更出彩?庐阳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逍遥津公园是三国时期古战场所在地,公园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是合肥首座城市公园。近年来,庐阳区对公园进行一系列改造更新,持续挖掘公园文化内核,丰富园区业态,今年又首次创新举办灯展,同步举办投壶、祈福、巡演等一系列互动活动。数据统计,春节期间,公园接待游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逍遥津灯会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709万元。
告别传统单一的“游园”模式,像逍遥津公园一样,越来越多的文旅场馆和景区正在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新意满满的“文化游玩”体验。今年春节,城隍庙、淮河路步行街、三河古镇、撮街等众多合肥知名文旅打卡地,创意活动精彩纷呈,给游客带来“有滋有味”的文化大餐。
在肥东撮街,游客喜气洋洋表达新春愿望。张大岗 尚骏翼 摄
品合肥庐剧、听安庆黄梅戏、赏凤阳花鼓……春节期间,“七城贺新春 欢聚过大年”合肥都市圈城市2025春节主题展演活动在新粮仓盛大启幕,各地特色文艺与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位于蜀山区的新粮仓,其前身是安徽省机械化粮库。2024年,通过一系列精心改造,老粮库完成“蝶变”,成为集餐饮、潮玩、运动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商业新地标。春节期间,新粮仓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2.75万人次,园区内的餐饮店铺总销售额高达400万元。
文旅融合,让一系列老建筑、老厂房、老遗址等焕发新生、“点石成金”。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紧跟着文旅融合的步伐,新粮仓、合柴1972、长江180艺术街区等合肥多个文化商业新地标拔地而起。今年春节期间,这些别具一格的“新地标”展现出超高人气。
文化的加持,让众多旅游打卡地频频“出圈”、大放异彩。
书香滋养
——丰富春节游玩“新内涵”
“文旅活力”的造就,离不开科技的赋能,文化的加持,同样离不开精神层面的支撑和滋养。全民阅读带来的满城书香,成为点亮合肥文旅的“生花妙笔”。
春节不打烊,图书馆也一样。春节期间,步入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的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只见读者或坐或立,徜徉在书海中,感受知识带给人的充盈和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带孩子来学习充电,为2025年开个好头,希望今年工作、学习都能更上一层楼。”市民周女士笑着表示。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运营负责人介绍,图书馆不但春节期间不闭馆,晚上也延迟闭馆的时间,让爱读书的市民和游客过足“书瘾”,欢度文化年。整个春节期间,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人气十足,共吸引约3万人次的读者共品“书香”。
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市民静心阅读度假日。合肥市蜀山区供图
春节假期,除了各大图书馆,各种小而美的城市阅读空间同样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步入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石台路公园,满眼的绿植、优美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偌大的中央草坪一侧,一座艺术气息浓郁的“绿野书房”引来众多读者流连忘返。“这里看书氛围好,来看书的人非常多,常常是一座难求。”一名家住附近小区的读者表示。
“我们年初四对外开放的,每天都有很多读者前来借书看书。春节期间书房还利用室内的小型舞台等公共空间,举办了非遗手工、阅读分享、影视播放等各种活动,读者参与度都很高。”该书房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被称为“养人之城”的合肥,靠什么“养人”?以“书香”养人,以“阅读”涵育民心,是合肥给出的核心答案。
近年来,合肥持续建设阅读载体,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成280个城市阅读空间,打造城区“15分钟阅读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运营网络基本形成。合肥多次位居全国“最爱阅读城市”前列,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城”。
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春节读书画面,成了“书香之城”的合肥最寻常的风景。该市文旅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280个城市阅读空间(含69个公共文化空间)共接待市民超1400万人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2万场。
氤氲的书香,滋养着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着旅游的新内涵,涵养着合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
保障有力
——护航春节文旅“开门红”
飘红的春节文旅消费数据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文旅行业治理能力、城市管理服务能力的“硬核”“托底”。
满满的科技感、悠悠的文化韵、浓浓的书香味、袅袅的烟火气……该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合肥文旅市场的红火繁荣,离不开从活动策划到组织开展,从政策发布到具体实施,从部门联动到分工协作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1月29日,在合肥市肥西县祥源花世界,演员正在进行安塞腰鼓巡游。张大岗 摄
策划精心。1月21日,“迎新春 游合肥 促消费”2025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合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罍街盛大举行。启动仪式上,合肥市文旅局隆重发布“十百千万”春节文旅促消费活动,一场全市新春文旅盛宴大幕就此揭开。
合肥市推出十大场景,精心策划百场活动,发放千万惠民消费券,吸引千万游客游合肥,构建“1+13+N”活动体系。即一场市级主场活动,13场县(市)区、开发区主场活动,和N场遍布全市的新春文旅活动。此外,整合全市春节期间的文旅活动、美食打卡地、年货集市等信息的合肥“年味地图”正式上线。
政策用心。1月23日,合肥市政府正式印发《合肥市迎新春提信心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特别鼓励刺激新春文旅消费,对相关主体给予“真金白银”支持,措施有效期一直持续至今年3月底。
措施中提出,合肥将开展“新春消费季”系列活动,一季度计划发放惠民消费补贴2亿元以上,举办美食消费、夜间消费、云上消费等主题活动300场以上。对于一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或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星级饭店、民宿、A级景区,合肥将给予一次性奖补,单户企业最高可达15万元。
假日期间,民警正在逍遥津公园附近巡逻。合肥公安局供图
“守护”暖心。春节期间,合肥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障市民游客安全有序出行。合肥城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推出春节免费停车活动,市区3万余个路内泊位全部免费停放;合肥公安交警全警上岗,保障交通枢纽、商圈景点等热点区域道路畅通;合肥轨道延长运营时间、优化运力投放,累计运送乘客630.62万人次;合肥公交安排夜游观光巴士、音乐巴士等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带市民和游客领略合肥美丽风光。
众志成城的保障“大军”里,一抹亮丽的“志愿红”格外醒目。春节期间,全市6100名文旅志愿者在岗值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咨询、引导等服务,引导游客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微笑和行动传递着“合肥温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合肥市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瞄准“争创全省文化中心,打造安徽文旅枢纽城市”目标奋力前进。
策划:安徽日报合肥分社
记者:许根宏 许蓓蓓 刘静文
编辑:王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