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离别的起点,也是启航的开始。眼下,春节假期进入尾声,返程也迎来高峰。异乡打拼的人们纷纷再次背上行囊,踏上去往他乡的旅途。返程时,大家携带的行李箱总是比回家时更沉,里面装满了家乡的味道、长辈的切切爱意以及对下次相聚的期盼。
2月3日,记者在溧阳高铁站候车大厅看到,不少旅客拎着装满乡土味儿的特产,带着家人浓浓的爱与牵挂在大厅候车,准备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父母把我在家多吃了一口的东西都记住,等离家的时候,他们一样儿不落地都放在行李箱里,边塞边嘱咐,哪些可以放冷藏要快点吃完,哪些可以放冷冻慢慢吃,尽可能让家的味道再飘远一点。”徐骏拉着两个大行李箱说道。今年36岁的他,已在外打拼10年,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而每次踏上外出打拼之路时,父母都会让他带上许多亲手制作的美食以及溧阳的家乡特产。
在候车厅等候上车的人群中,赵爱娣和同行的朋友讲着家长里短,有说有笑,她们身旁堆着大包小包。“我们俩是贵州人,孩子都在溧阳工作,我们就趁着这次春节假期来溧阳看看孩子,顺便再玩玩。不得不说,溧阳真是个好地方,东西好吃,景色好看。” 赵爱娣说着,便打开了自己的行囊。乌米饭、笋干、文创纪念品……鼓鼓囊囊的背包里装满了溧阳特产。她表示,这次主要是想把溧阳的年味带到贵州,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进入返程高峰后,一年一度的“后备箱大赛”也拉开了帷幕。被塞满的后备箱里,可能并没有什么气球彩灯鲜花带来的惊喜与浪漫,但各式各样装得鼓鼓囊囊的袋子、纸箱里,却是那些不善言辞的长辈们给予晚辈满满的最朴素最纯真的爱。
“回来时大包小包,后备箱还挺空;回去依旧是大包小包,后备箱硬是没塞下,还有一些只能放在后座上。”说起自己的返程后备箱,张晗侃侃而谈,“除了白茶、风鹅、白芹等溧阳本地特产外,还有外婆家种的青菜、生菜、大蒜等多种蔬菜,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张晗告诉记者,准备返程前,自己并没有去看后备箱里都装了什么,“都是父母收拾的,母亲负责把东西装好袋,父亲负责装车,摆弄了个把小时。从家乡带走的,才是家的味道。这份沉甸甸的爱,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在外独自打拼的动力,亦是最棒的‘特产’。”
秋收后就榨好的菜籽油、腊月就晒好的香肠腊肉、刚从冰柜取出的整只鸡,以及从菜园里现挖的青菜蒜苗……黄安望着满满一后备箱的“母亲牌特产”,心里满是感动。
因为儿子需要返程去无锡工作,2月3日一早,黄安的家人便起早准备给儿子带去无锡的东西。“回来时后备箱装满了给父母的礼物,现在又载着满满一后备箱家的味道离开。父母总想着把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给我拿一点,非要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才罢休。” 黄安笑着说。当汽车启动,后备箱里的“礼物”便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渐行渐远。家人的思念和祝福,也与之相伴。
年前的风雪兼程,只为爱归家;如今的策马千里,又将为新一年的梦想再出发。装满的是行李箱、后备箱,装不完的是家人的牵挂。
融媒出品 必属精品
值班编委:史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