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洛阳所有中小学生!市教育局官方回应

教育   2024-11-17 20:02   河南  

近日
有网友在百姓呼声上咨询
学校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及
周边小卖部售卖零食
相关要求等问题
来看看官方回复


网友:有新政策提出,要确保孩子们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并且校园及周边500米内不允许销售高盐、高糖食品。这个新规执行情况如何?

教育局2024-11-07 15:46:21回复:

网友,您好!感谢您对洛阳教育的关注!对您反映的问题现予以回复:一是各中小学上午+下午大课间是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二是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三是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以上三项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累计不低于2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近日,由河南省卫健委组织制订的《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并实施,其中提出“校园及周边500米内不允许销售高盐、高糖食品。”的对于学生的关怀措施。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联合市卫健委按照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的要求,落实“校园及周边500米内不允许销售高盐、高糖食品”的规定,同时加强学生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再次感谢您对洛阳教育的关注!


此前
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制订的
《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印发并实施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超重肥胖影响中小学生健康,亟需加强干预。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卫生健康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广电局、体育局、疾控局、总工会、团委、妇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各监管分局(含原济源监管组):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国卫医急发〔2024〕21号),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我们组织制定了《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9月4日


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2024—2026年)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省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河南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我省筹备实施为期三年的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和体重管理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指导,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二)具体目标。


1.与2023年相比,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较基线水平上升10%,经常锻炼比例较基线水平上升5%,每万人营养指导员超过0.6人。

2.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3.每年开展体重管理等主题科普宣传的县(市、区)覆盖率达100%。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行动

1.加强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宣贯普及。围绕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导要点、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关标准等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发布,结合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关标准方案,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宣教工作。加强公众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普及“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吃动平衡”等体重管理核心知识,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居民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相关部门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地落实,下同,不再列出)

2.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打造“豫健”系列健康科普工程,编制发布体重管理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依托“健康河南”号交通专列等线下平台,以及省市县乡村五级传播线上平台,逐步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通过“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体重管理年等活动,开展健康科普宣教,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体重管理知识的认识。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爱国卫生月、全民营养周、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地方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厅等,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促进营养均衡摄入和饮食健康,科学有效应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等体重问题,提高全社会营养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局、广电局、体育局、疾控局、总工会、共青团河南省委、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加强体重管理科普专家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营养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重管理技能培训。强化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体重管理科普能力,积极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医务人员开展体重管理相关科普工作。注重征集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控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实践,并加强推广。(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体育局、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行动


4.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设置体重测量点,使用腰围尺、体重计、血压计、BMI计算尺(卡片)等健康工具,有条件的配置体成分仪,便于居民自我监测体重。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组织“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健康城镇健康体重”等活动,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鼓励各级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加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建设,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鼓励和带动各级各类食堂、餐厅、学校积极参与营养健康场所建设,提高我省营养健康场所普及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举办年度全民健身大赛,开展20万人次常态化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设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管理系统,试点建设社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参与体重管理,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鼓励开发具备连续动态采集分析体重变化并提供体重管理建议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促进体重管理日常化、便利化、规范化。(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政厅、体育局、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疾控局、总工会、共青团河南省委、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家庭体重管理的重要作用。将体重管理纳入我省健康家庭建设重要内容,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为重点,将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定期开展家庭参与式健康主题活动,带动家庭关注和配合超重、肥胖中小学生干预的各项措施。推广广场舞、八段锦、健步走、超慢跑等适宜家庭参加的健身项目。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掌握科学“三减”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省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优势。落实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并进行宣贯,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考核机制,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综合诊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发挥营养相关质控中心、学会、协会、慢性病防治中心等各方力量,充实健全营养专家队伍,组织营养健康职业技能竞赛,激励营养专业人才提升技能,提升营养专业人才队伍素养。将食养指南融入临床营养科建设、营养场所建设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推动食养指南转化应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7.发挥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指导各地通过筛选体重管理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支持举办相关继续教育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推广适宜技术,为中医体质辨识和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在内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宣贯推广妇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治未病干预指南。(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8.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充分利用体重管理新技术、新成果,引导健康企业研发体重管理新产品。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含量。组织开展膳食干预进社区行动,选取50个社区(村)开展高油、高盐膳食干预。确定漯河市作为我省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地区,配合国家开展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应用,逐步覆盖多种类食品及优势品牌。开展学校和餐饮业合理膳食宣传等相关活动,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的能力。推动体育健康产业不断创新,丰富科学锻炼方法和器材,结合数字科技开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估。(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重点人群体重达标行动


9.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开展孕产妇营养监测和定期评估,预防和减少孕产妇缺铁性贫血,预防控制孕产妇营养不良,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省卫生健康委、总工会、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指导各地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全省城乡0~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加强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省卫生健康委、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学生体重管理。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落实好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体质强健行动工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校园及周边500米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落实课程课时要求,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开展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早期筛查与干预项目,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加强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分析与利用,针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提出校园减重措施并及时反馈家长。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体育局、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职业人群体重管理。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全职工健康档案,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综合评估体质状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等,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省卫生健康委、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老年人体重管理。加强老年人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家庭健康养老水平。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和“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开展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省卫生健康委、民政厅、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工作


14.完善监测机制,加强数据有效利用。整合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人群营养与健康监测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健全孕产妇、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重点人群体重监测机制,结合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开展我省重点人群超重、肥胖、代谢性疾病等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调查和评估,了解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水平,掌握居民膳食、运动、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持续高质量开展营养和慢性病相关监测,加强食品营养成份和食用油、脂肪、糖、盐等使用量监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动态评价居民体重影响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和调整相关健康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15.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及穿戴设备。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共同推进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省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各地要高度重视体重管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机构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工作机制,推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与健康河南行动、爱国卫生运动、重大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以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结合,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体重管理年”年度计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工作计划,强化组织实施,为相关部门开展行业宣传和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各部门结合职责分工和年度计划,督促体重管理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及目标实现,针对“体重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协调推动解决。(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那么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是否有超重肥胖风险

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

青少年控制肥胖、减轻体重呢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体重指数约等于23.44。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点击查看大图


判断孩子是否有超重肥胖风险
自测评估表




帮孩子减重

家长可以做这些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推荐地中海式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摄入食物量要科学


应做到吃饭八分饱;
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
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
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
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儿童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8点半到早上6点。

切忌极端节食和减肥药


孩子减肥其实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缩影。家长在帮助孩子减肥的时候,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切忌让孩子进行极端的节食和服用减肥药物。要告诉孩子追求健康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坚持一点点,效果会慢慢显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减肥,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对于孩子的学业、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引起孩子对减重的抵触。因此,只要合理调整肥胖儿童的饮食,配合科学运动,就能取得又减肥又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帮孩子找到喜欢的运动


有的家长发愁,我家孩子没有可以坚持的运动项目,老是半途而废,怎么减重呢?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选择一项他喜欢的运动。

在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运动项目时,不要那么机械,你的孩子会对很多运动感兴趣,没必要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孩子喜欢的运动就能变成玩乐,孩子就会愿意坚持。如果被父母勉强则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在寻找适合孩子运动的项目时,也要考虑年龄和身体特点等因素。如果孩子愿意参加社区或学校里的运动兴趣小组,也是不错的增强运动兴趣的方式,如果具备良好的硬件和技术指导就更好了。



孩子还没胖该怎样预防?




促进健康饮食


引导家庭和学校提供种类多样、搭配合理的食物,多提供蔬菜水果、奶类、全谷物和杂豆、大豆及其制品,适量提供鱼、禽、蛋、瘦肉,烹饪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


引导学生做到规律、适量进餐,每天吃好早餐,减少在外就餐,合理选择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


倡导家庭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培养孩子专注进餐的习惯,进餐时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


保证身体活动


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证学生大课间和课间充足活动时间。


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


每周至少进行3天增强肌肉和(或)骨骼的运动,积极参加跑步、打球、健身操(舞)、跳绳等简便易行的运动,促进运动日常化。

引导家长培养孩子养成运动习惯,陪伴并与孩子一起运动。


减少久坐等静态行为和视屏时间,久坐45分钟后应起身活动,每天视屏时间少于2小时,保持充足睡眠。


对于此项政策

你有什么意见、建议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想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欢迎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公示!洛阳162名教师获省级荣誉,来自这98所学校

分类实施三种供餐模式!洛阳公办学校即将…

刚刚!又有三个区试卷出炉,想对答案点这里→


欢迎关注
“洛阳晚报教育周刊”
视频号


来源:百姓呼声、河南省教育厅、中国教育报


见习编辑:马程昕
统筹:焦琳

签发:孙自豪

业务洽谈:18638851265  /15517919162




洛教融媒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点亮在看表示已阅

洛阳晚报教育周刊
探讨教育话题,关注学生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