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禹之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致敬附中创始人禹之谟先生

2024-09-06 00:02   湖南  

     今天,恰逢我曾经工作过的湖南师大附中植基中学举行禹之谟雕像揭幕仪式,又即将喜迎教师节,特以此文,向湖南师大附中创始人禹之谟先生致敬。


禹之谟,1866年,生于湖南湘乡 (今属双峰县),近代著名革命家、实业家、教育家,1907年壮烈牺牲。

一.投身革命,近代湖南革命的重要领导者

1904年,华兴会成立,黄兴因起义失败避走上海,而禹之谟,此时则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受黄兴委托,创立同盟会湖南分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作为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作为湖南革命运动的实际领导者,禹之谟“日持革命书报于茶楼酒肆,逢人施给,演说排满,悍然不讳”。

1905年,为培养革命人才,禹之谟在厂里办起了工业学堂,并捐钱创办湘乡驻省中学(湘乡一中前身)、邵阳驻省中学。1905年,创办惟一学堂(湖南师大附中前身)。通过这些学校,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急需人才。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唤醒有国民志者,可万数计”。

1906年,不顾清朝的湖南当局和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两烈士于岳麓山,以彰义烈。6月10日当天,“君约全体学生制服行丧礼,万人整队送之山陵”,形成声势浩大的政治大示威。毛泽东《湘江评论》上发文说到:这是“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并进而指出:“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1906年8月10日,禹之谟被捕,事前,好友曾劝他暂到圣公会避难,他婉言谢绝:“吾辈为国家、为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吾当为前驱。”此种境界,常人难及,似有谭嗣同之风。禹之谟在狱中受尽折磨,断指割舌,体无完肤,而终不屈服。

尽管自己身陷囹圄,依然装着国家,想着人民。在狱中致同学诸君书,勉励他们“以百折不回之气概,振刷精神”,“于大风潮、大实力、兴大狱之际,放大光明于黑暗世界”。在狱中,禹之谟正告同胞曰:“躯壳死耳,我志长存。”

1907年2月6日凌晨,禹之谟被绞杀,临刑前高呼,“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请临时大总统追赠“陆军左将军”,公葬于岳麓山。“是时,黄兴适自汉返湘,匆匆赶到会场,鞠躬致悼,并执绋前导送葬岳麓山。”墓碑上刻“同胞!同胞!其善为死所,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身而生!”


二.实业救国,近代湖南工业的卓越开拓者

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流行两大思潮:“民主共和”,“实业救国”。而禹之谟是辛亥人物中少有的走实业救国路线的革命家。值得指出的是,禹之谟“实业救国”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革命,可喜的是他的“实业救国”卓有成效。

甲午战后,禹之谟赴上海。“感于祖国沉沦,时事日非,毅然抛弃旧的生涯,向往‘实业救国’,悉心研习矿学,考察长江下游矿产,想兴办开业。”可惜,由于诸多阻力,暂未能如愿。

1900年,禹之谟与唐才常谋划起义失败,经上海东渡日本,“学习纺织工艺和应用化学,投身大阪、千代田等工场,实习操作技能,以为回国兴办实业的准备。”1902年,禹之谟从日本购买一批纺织机械回国,先在安庆开设了阜湘织布厂,后搬到湘潭西昌宾馆,招收艺徒不足十人,但生产出来的毛巾质量很好,且产品价廉,畅销各地。继而再搬到长沙的小吴门、圣公会(今长沙北正街处),扩大规模。

禹之谟对兴办实业极为用心,甚至身陷狱中,仍谆谆告诫家人办好工厂,“非仅关乎一家,即社会上实业发达系之;吾家有负先觉之责,若因循不进,或一蹶不振,其负罪于社会也深矣。”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为特征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随之发轫。尽管曾国藩看到了来自工业文明的冲击,然而整个湖南无一厂一矿之设,错失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良机。直至20世纪初,以湘乡人禹之谟为领头的湖南人“自强求富”的士气民风才被激发出来。《湖南省志》所载:“禹之谟在1903年创立湘潭毛巾厂,是为湖南近代机织业的开端”。可见,禹之谟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实业救国”之举,在近代湖南开启工业大门的活动中功不可灭。

三.兴学育人,近代湖南新学运动的核心人物

对于实业,禹之谟极为用心;对于教育,禹之谟不遗余力。“公(禹之谟)以总理(孙中山)及克公(黄兴)之嘱,极力提倡学校,灌输革命精神。”

禹之谟主张“脱离奴籍”、“人各自主”,就是要人们从被奴役的奴隶思想状态中自己解放出来,成为有觉悟有作为的人。1905年,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禹之谟随即回乡,动员青年赴长沙进学校。当时长沙的学校还不多,为了安置这批学子,禹之谟带头捐银百两,在湘乡试馆办起了驻省湘乡中学堂(今湘乡一中前身)和师范学堂;在邵阳试馆办起了邵阳中学堂和师范学堂。一时间各州学堂纷纷创立,而“每一学堂都有几个积极分子与禹联系,禹就成了新学运动的核心人物。”

“为了发动青年促进革命,禹之谟只顾多办学校,多收学生,任何艰难困苦,皆所不辞”。在创办湘乡中学堂的同时,禹之谟在长沙发起创办了惟一学堂(校址位于长沙新安巷)。惟一学堂体系完整,包括小学、中学及游学预备科,后更名为广益中学,就是如今湖南师大附中的前身。虽多次改易校名,数度迁址,“校规既无存,学友亦非旧”,但“先生革命之真精神,则实与斯校并永矣!”禹之谟当初的“坚持真理,勇于抗争,不断进取”的精神一直得以传承。正是在传承中升华,今天的湖南师大附中已是一所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追本溯源,禹之谟筚路蓝缕的首创之功,孜孜不倦的创办之绩,是值得后人记住的!

正因其对湖南教育的卓越贡献,禹之谟被推选为湖南教育会的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的干事长。

禹之谟年仅41岁,但他把毕生精力乃至生命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积极投身革命,成为近代湖南革命的重要领导者;他力行实业救国,成为近代湖南工业的卓越开拓者;他力主兴学育人,成为近代湖南新学运动的核心人物。


END

作者:袁建光

图片:梁文婷

编辑:袁建光


教育的朋友
教育需要交流,交流需要朋友,我们是您教育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