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江汉奔流。金风拂动,三镇历历。荆楚大地色彩纷披,果实挂满枝头。
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走进这块风起云涌的改革沃土,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六次来到湖北武汉,也是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落实的时节,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总书记首次出京考察。
1300万江城儿女,全心感受着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深刻洞察和高瞻远瞩,满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
在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上,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这里的菜口味不重,12元打了两荤一素。”在江岸区惠中社区开办的幸福食堂,周建祥老人不住“点赞”。这里不仅有七折优惠的“长者价”,还能为周边多个社区提供外卖上门服务。这几年,武汉各个社区幸福食堂不断“上新”,服务居民近百万人次。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武汉,3次深入基层社区。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贯穿于总书记与湖北人民、武汉人民的每一次重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关键时刻,决胜之地,总书记亲临武汉抗疫一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留下了许多感人和温暖的瞬间。
“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我在路上就一直在想,武汉市是多么好的一座城市!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时至今日,回忆起总书记给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回信,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依旧动容:“总书记的心里一直都牵挂着我们。”
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专程来到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现场,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禹诚代表向总书记深深鞠了一躬:“大家嘱托我如果有机会见到总书记,一定要当面向总书记说声‘谢谢’。”
一个简单的动作,承载着千千万万武汉人民对总书记最真挚的感情。一份份执着牵挂、一件件烟火小事、一句句暖心话语,武汉人民须臾未忘。
2013年,在武汉市民之家,总书记嘱咐“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如今,当初的人工服务窗口已变为网上办事体验区。武汉市级首批“三办”事项中,151个可以实行网上全程办,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2022年,在智苑社区,总书记详细了解社区便民服务情况。当时在现场的黄树奇老人回忆:“总书记轻言细语,平易近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
感恩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一年,浴火重生的武汉交出了一份疫后重振的精彩答卷——GDP重返主赛道。
在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上,武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深铭刻在了一项项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改革事项中,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期盼变成现实。
面对“一老一小”的照护难题,青山区创新性地推出了政企合作的全龄乐养示范。在绿景苑社区的柠月乐龄中心,二楼托幼,三楼康养,托育与养老在同一栋楼内和谐共存。
更多“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带来“微幸福”。市民一出家门,5分钟内便能遇见公园绿地。近年来,武汉累计建成公园超1000座、绿道超20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依水而生,与绿相伴,武汉是山水孕育出的一座城。
在武汉城区的最高峰九峰山,一群人正在寻找一条新的登顶之路。设立在此的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瞄准攻坚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尖端前沿。
头虎山鳌,位于光谷高新大道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加速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有感而发:“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我看好你们,看好中国的创新人才,也看好我们的创新体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沿着高新大道一路向东,工业园区集聚连片,长飞光纤、中国信科集团、华工科技等分布左右,武汉新城等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这里,是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地。
在党中央擘画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战略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重要的战略支撑。5次深入考察湖北武汉,总书记四谈科技创新。
从“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从“加快步伐”到“刻不容缓”,从“企业的‘命门’”到“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总书记的关切和重视始终如一,紧迫感溢于言表。
对于湖北武汉的使命担当,总书记也提出具体的要求: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的武汉,怎样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怎样更充分地发挥城市禀赋?总书记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着力点。
去年底召开的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其中,创新发展的问题居于首位。
千里之外,长江入海口。正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进博会上,华工激光展示激光切割关键技术:轻点鼠标,激光闪烁,2.5秒,一座黄鹤楼“割”出来了。
两年前,在武汉,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曾向总书记展示这一成果。两年来,他带领企业投入近20亿元,用于40多个“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攻关,打破垄断的同时,迅速占领市场。
在武汉,以华工科技为代表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成势,带动湖北省光电子产业规模接近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武汉位居全球第13位。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今年,武汉筹建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科学家+工程师”携手,目标是三年内攻克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
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加速落地。8月,在城市“耐心资本”助力下,“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登陆港交所,“武汉芯”嵌入更多智能驾驶大脑。
金菊绽放,候鸟翩飞,这是武汉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从汉口江滩、沙湖之畔到东湖绿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2022年11月5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致辞中这样称赞武汉。
曾经,总书记痛心疾首“长江病了”。2013年7月,第一次考察武汉,总书记就冒雨来到长江边。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总书记留下“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殷殷嘱托。
保护好长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居其中段的武汉,该如何扛起担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武汉,总书记曾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亲自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正确把握五组关系;也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为了一江碧水向东流,武汉雷霆出击,开始了一场力度空前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珍稀生物回来了,烟囱林立的化工厂“治”好了……如今,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到20年来最优。连日蹲守武汉新洲双柳水域附近的生态志愿者徐建利说:“3年前,这里的长江江豚只有寥寥数只,现在已经突破20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位于武昌的中碳登大厦3楼登记结算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行情。这里,是全国碳市场的“总账本”,承担账户注册、配额分配、资金清结算等工作。
2021年7月,中国碳市场运行,交易中心位于上海,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设在武汉。
运行3年多来,这里已吸引260家涉碳机构和企业“择邻而聚”,带动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集聚,绿色资源变资产。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国务秘书艾斯兰专程前来“取经”:在碳市场发展以及推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参考。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谋划武汉的发展,必须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推进。总书记指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去年2月,武汉新城规划正式发布。一年多时间,在这座横跨武汉、鄂州的新城里,一批流域治理项目密集开工,大科学装置及产业项目集聚,未来将形成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去年10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首次建设推进会在汉召开。武汉市提出,谋划建设长江博物馆,集中展示长江流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这一次,总书记在湖北再次强调,“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
9月14日,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启幕,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齐聚武汉,展示长江文化,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大江大湖大武汉”。今年国庆假期,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到武汉访盘龙城遗址公园,看编钟乐舞。数据显示,武汉成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夜游长江”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
在武汉,你可能已经见识到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清晨的光谷,无人机“嗡嗡”出动,将实时路况传回指挥中心,为早高峰做准备。
半夜的社区,老人突发疾病,按下呼救键,收到提醒的社区工作者迅速将老人送医。
2023年10月,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国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有8座,武汉是中部唯一。
超大城市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武汉“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求解。
如何探路?怎样作答?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指引了方向。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018年,来到青和居社区考察时,总书记强调,为民的事没有小事,大量工作在基层。
当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审议通过,明确要求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
在青和居社区,老年人多、低收入人群多,治理难度大怎么办?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老百姓期盼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语气坚定。以党建为引领,青和居社区建立起“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五层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向下深耕。“天天敲门组”“顺顺吧”等工作载体灵敏感知居民诉求,凝聚各方力量,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2022年,一场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革新,在武汉蓬勃展开。
在江岸区二七街道,操场社区东立国际小区曾长期面临水管老化、爆裂导致频频停水问题。社区党委牵头召开了数十次议事会,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大家有事一起议,有活一起干。小区累计更换了800多米水管、42个阀门,经费都从公共收益中支出。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武汉探索之路还在向“智”理迈进。
总书记在致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5G+智慧城市场景不断拓展。在智苑社区,扫一扫码,人口信息、居住信息等就能直接上传公安大数据平台;24小时开放的政务服务一体机安装在家门口,居民不用出小区,几秒钟就能完成一次退休年审。
正在建设的武汉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城市级数据的全量汇聚和实时共享,只要用鼠标点击、拖拽,一座超大城市就在电脑中“拔地而起”;刚刚上线的武汉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人口、道路里程等静态指标梳理和拥堵指数等动态指标,“城市体检”可以在云上定期开展。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评估中,武汉排名全国第二。
“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呀!”一年多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汪道文教授还在一筹莫展。汪道文团队经过科研攻关,找到了解决暴发性心肌炎早期诊断难问题的方案。但这项成果在申请专利后,迟迟找不到转化的门路。
2023年底,武创院的工作人员主动敲开了汪道文团队的大门,通过“按比例赋权”“先使用后付费”等“拨转股”的方式,破解了项目启动难题。
创新链与产业链为何“相望难相见”?在湖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样一句汇报印象深刻:“‘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这形容的是过去有种现象,教学归教学,论文归论文,创新归创新。这种产学研脱节的情况必须改变。”
2022年,在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月,武创院正式启动。
这一新型研发机构,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瞄准“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搞创新。两年来,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应用体系,武创院促成一个个创新单元牵手,激发出N个创新裂变。
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总书记对武汉寄予更高期望、赋予更大使命。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总书记在武汉纵论全面深化改革,首次提出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问题和“四个着力”重要要求;
2018年,总书记嘱托武汉“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强调要做到“四个切实”;
2024年,总书记强调“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
武汉是一座有改革基因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城市私营商品交易市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这里率先恢复,成为市场经济“对内搞活”的典范。
40多年后,在汉口北黄陂南的另一端,2024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即将启幕。湖北首个“辣交所”在汉交会期间正式运营,印度、越南及我国云南、贵州等地主力辣椒产品,在武汉对接全球供应链。
不沿边、不靠海,武汉如何重塑“得中独厚”的开放新优势?
总书记指明了方向:“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秋夜里,阳逻港灯火璀璨,集装箱卡车往返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一派忙碌场景。如今,铁路已经铺进了港区,这里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准箱,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货物在武汉上船,可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越南。
在武汉都市圈,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今年货运量可突破120万吨、进至全国第四。利用新开辟的花湖至芝加哥航线,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每周从这里出发,向美洲供货最高达75吨。今年1—9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6.8%,在全国排名前列。
2023年,武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城市前十。这一数字,是2013年的2.2倍。
今年,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对加快“三个优势转化”作出更细化的布局,强调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和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
奋楫扬帆,武汉的发展征程再启。习近平总书记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