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广义税率相差极少,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这么多年的税制完全以美国税率倒推出来的,摸着鹰酱过河,把鹰酱磨成了秃头鹰。
虽然总数非常接近,但细节却相差极大,因为大家国情不同。
其中最大差别在个税。
中国个人所得税,最低起征点5000元,14亿人口里,只有大约1亿人需要交。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不让你以纳税人自居,因为你可能真没交什么个税。
有人会说,我虽然没交个税,但买东西,里面都含了增值税。
买烟买酒,一些非必需品,还要交消费税。
这不都是缴税吗?
有人说,增值税和消费税是企业在交,跟个人没关系。
这种解释完全错误。
错就错在,一个税由谁承担,并不是看谁交了税费,而是要看,谁获取了商品权力,得到相应利益,所以才承担了纳税责任。
一件117元的衣服,增值税率17%,作为价外税,增值税=117/(1+17%)*17%=17元。
假设成本90元,卖家利润10元,那么你获得了这件衣服90%的价值,是主要获利方。
再极端一点,如果卖家1分不赚,那么你获得100%的价值,你就是唯一获利方。
从这个角度看,你获取权力,得到利益,纳税自然是你的责任。
这也就是为什么税法里明确规定,增值税和消费税,都由消费者承担。
依据就是权责利匹配原则,企业可以代扣代缴,但纳税者只能是个人。
就算没买过什么奢侈品,未必交过消费税,但只要买东西,增值税总是要交的,那么可不可以说,我们就是纳税人呢?
严格来说,还真不能。
税这个字,到先秦时期才有,春秋以前,有赋、有徭、有役,但偏偏没有“税”。
所谓赋,左边一个贝,代表钱,右边一个武,代表打仗。
意思是交钱用于打仗。
徭役一般合起来说,但两者有区别。
徭是做苦力,修长城,开运河,叫做徭。
役的右边是殳,一种类似枪的兵器,合起来是指去打仗,也就是服兵役。
税,左边是禾,指粮食,右边是兑,指承诺。
所以,税的本义就是承诺上交的粮食,古时可以跟“租”通用,其实就是地租。
税跟赋最大的区别在于,税来自生产,赋来自流通。
所以,严格意义上,只有生产者交的才叫税。
而消费者交的,应该叫赋。
也就是说,在诸多税种里,只有所得税,才是原本狭义上的税,是创造价值所得。
增值税作为一种流转税,很多国家其实并没有这种东西。
例如美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最大头,超过43%。
而中国个税,只占税收9%。
并不是说中国少收了税,而是增值税替代了个税。
所得税,顾名思义,基于个人或公司所得收取,是直接税。
增值税,基于货物在上下游之间流转产生的增值收取,是间接税。
按理说,直接税就一个环节,应该方便管理才对。
可为什么中国偏偏要收更复杂的增值税呢?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臣妾做不到。
美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征税几百年,早就形成了庞大有效的税收体系。
如果你在美国生活,税警可不是好惹的,偷税漏税,可是重罪。
别说是你,特朗普也不例外,这不也面临指控。
如果真查实了,就算是总统,也得进去蹲几年。
这就是为啥富兰克林说,“世界上只有税收和死亡不可避免,逃避一个,另一个会加速到来。”
而中国正儿八经开始征税,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相比之下,比人家晚了几百年,还在奋起直追。
既然体系不完善,个人分散,不好收,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企业集中收。
加之中国只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13亿人月收入不到5000,找他们收税,税钱还不够成本。
没法儿收个税,那就只能收增值税了。
也就是说,个体创造的价值偏低又过于分散,只有汇集到企业,才有足够的规模收税。
企业相当于集采商,把个人价值收集起来一块儿缴税。
从这个角度看,穿透到底,增值税其实也是来自于个体创造的价值。
那么,只要买过商品的中国人,说“我是纳税人”,即便按最严格的定义,人家这话也无懈可击。
以上还只是狭义的税,那么广义的税还包括什么?
这就涉及到税的本质了。
30多年前,我小学时,流行圣斗士。
那时穷,谁都没几个零花钱。
如果靠自己,别说看完一套,连一本都买不起。
买不起又想看,咋办?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班上所有人的零花钱,都收过来,拿着一把零花钱去买。
一次买一套,就算批发了,还可以跟老板砍价。
很快,我们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圣斗士。
按照约定,出钱多的先看,出钱少的后看。
你说谁划算呢?
有钱人认为自己划算,因为用穷人的钱,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穷人也觉着自己划算,如果不凑钱,自己连一本都看不到。
这就是帕累托最优,没有一方受到损失,但整体利益最大化。
不但利益最大化,而且多赢,可谓优中选优。
俗称,集中力量办大事。
尤其作为穷人,理想情况下,税越重,对你越有利。
最好是99%税率,那就相当于,富人即便再努力,也只比你多了他所创造价值的1%,剩下99%都是在给你打工。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现实中没人会为了这1%努力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死气沉沉,因为赚再多的钱,也是缴税养懒汉,不如点到即止,适时躺平。
而像美国和中国,则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水平,为的就是刺激积极性。
说回来,正如刚才的例子,税的本质实际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因此,但凡被集中起来的钱,本质上都应该算作税。
狭义的税,包括了所得税、增值税等名字里有“税”的东西,这个口径下,由于持续减税降费,税负已经从十年前的18.6%,降到了现在的13.8%。
而美国这个数字,则从19%左右,升到超过21%。
而广义的税,至少还要把社保包含进去。
美国联邦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占比最高,超过55%,社保排第二,超过31%。
相比之下,中国社保起步晚,规模也小得多,最高时还不到GDP的7%。
当然,这里要考虑到税收机制因素。
他们分为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彼此独立,没有从属关系。
联邦税收将近4.8万亿,主要是个税、社保、和企业所得税。
州税总额1.5万亿,主要是个税、销售税、企业所得税。
销售税由各州议会自行投票决定,每个州不同,有时甚至会差几个百分点。
所以很多美国人大采购,都会跑去销售税低的州,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地方税收,1万亿左右,最大的是财产税,其中主要就是房产税。
中国没有房产税,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性基金,俗称“卖地钱”。
某种角度上,可以把这笔钱看作对未来70年,集中收取的房产税。
还是那个问题,我们税收起步晚,目前还在初级阶段。
复杂的税收不了,只能来点儿简单粗暴的。
不过,政府可没承诺过,有了土地出让金,就不收房产税。
这几年地越来越卖不动,2020年达到巅峰,卖地收入占GDP将近8%。
2022年,已经下降到5%左右。
我们已经过了房地产初级阶段,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房产税出台是迟早的事。
美国证明,房产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与美国不同,我国的税收,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大概对半开。
按比例排,位居第一,占总税收近31%的增值税,中央地方各50%。
排第二和第四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占总税收比超过26%和9%,中央分60%,地方40%。
第三的消费税,占总税收超过10%,归中央。
剩下各种小税种,就不分了,要么归中央,要么归地方。
大体规则就是,谁有数据能收得上来,就由谁收。
相较于美国,联邦占比60%,中国中央的50%,看起来,并不够集中。
问题主要还在增值税,背后原因刚才分析过,就不再复述了。
美国税收占一般性财政收入将近94%,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有四本账。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这其中非税收入占比超过18%,可见,中国税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中国的四本账加起来,比上GDP,也就是最广义的税负,2022年为30.3%。
美国这个数字是29.9%。
伯仲之间。
但考虑到,美国财政赤字率一度超过20%,而中国只有3%出头。
你大体可以认为,美国税负比中国要高出20%。
作为穷人,就别再喊什么“万税”了。
客观上,中国税负并不高。
主观上,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打实的劫富济贫。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实际中,富人会想方设法避税。
有钱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跟政府讨价还价。
税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时候,算个经济账,政府也认了。
这里面的水可就深了,感兴趣关注一下吧,后面找个机会聊。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拿捏领导》每日更新中,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