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银发护卫队”,“老”给力了!

时事   2024-10-11 21:37   安徽  

我们的节日·重阳

“退休不褪情”,在合肥,有这样一些老人,离岗之后,坚持活跃在社区公益事务中。
他们会打趣自己说,“年纪上来了,频繁奔波也是一件累人的‘体力活’”,但又会话锋一转,表示“退休之后有时间,更要为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出一份力”。

重阳节至,敬老意浓,不妨就迎着秋风,瞧瞧活跃在社区中的“银发力量”。


做社区的“粘合剂”,当生活的“联络员”


1960年生的孔德胜原是合肥市博发土产日杂有限公司员工。庐阳区拱辰街的居民一直亲切地称呼他“孔师傅”。
今年1月初,拱辰街73号5栋的居民向“巷导”孔德胜反映污水管出现堵塞的问题。在这片商户与居民共同生活的地带,污水管道堵塞常常给双方带来争执与矛盾。
“巷导”,是孔德胜在退休后接下的社区公益工作,主要负责为拱辰街、井巷、西马道巷、市政小区片区的大小事务“操心”,并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孔德胜(右)正在走访商户


在得知污水管出现问题后,孔德胜不仅立即联系人员进行疏通,还多次到庐阳区城隍庙商管中心、社区党委、文旅集团反映问题,商讨解决方案。最终三方共同对公共污水管进行了更换,解决了这一困扰整个单元楼栋的难题。
热心为居民事务“跑腿”,孔德胜被视作稳定社区生活的那抹“粘合剂”。在不少人眼中,他是那个时常会“登门拜访”的人。

自从成为拱辰街“巷导”以来,孔德胜每天都会到商户门口打招呼,了解商户们的需求。他觉得,能够为居民和商户办成事、解烦事,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都是小事,不用太记着。”当街坊邻居向孔德胜表示感谢时,他总是这样回答。


“这个社会需要做小事的人”


在爱人眼中,年过六旬的赵旭是个在家里“坐不住”的人。每当空闲,这位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老人,总会穿上自己的红色马甲,到社区里或是街道上,向居民们询问“要解决的问题”。
“赵叔,你帮我看看,电动车上午骑来还好好的,现在被剐蹭成这样。”今年7月,“巷导”赵旭正在辖区日常走街串巷巡访时,在附近商之都商场里上班的小李满面愁容地向他求助。赵旭一边仔细查看充电设施,一边与小李交流情况。
他发现,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们的生活质量,还与社区安全息息相关。“大家都不想把电动车推进家里充电,这很危险。”因此,赵旭一边协同物业人员在各大充电点安装监控设备,保障现有充电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他沟通施工人员与社区,加大充电桩的投放。一来二去,有了方便,也有了保障。

赵旭(左)正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巷导”身份,赵旭还是负责红星路与爱国巷居民事务的“红色小管家”。他几乎每天都会奔走在社区内,上门慰问空巢老人,或是家家走访,对住户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社区内的人员安全。

事情琐碎,赵旭笑着说这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虽然是在做小事,但这个社会需要做小事的人。”赵旭补充道,那些孤身在家的老人,那些没办法独自解决问题的居民,等待的,就是他的叩门。


日夜守护,做陪伴的家人


拨通巫点阳电话时,她正在社区内举办运动会,背景声喧闹而又欢乐。巫点阳说,“看到居民们高兴,我们也很高兴。”巫点阳是合工大东院北区宿舍的“巷导”,而她的生活,和这片社区700多户人家的生活近乎“绑定”。
合工大东院北区宿舍区属于单位自管小区,多年来相关物业服务工作都是由合工大学校的后勤保卫部负责。
和老城区众多自管小区一样,合工大东院北区的管理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年小区的老住户们搬迁了不少,老房子也陆续迎来了许多新的住户,加上这里属于学区房,小区里的租户多,“原住民”与“现住户”、“老规矩”与“新办法”的冲突也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显露出来。
“巫阿姨,您又在小区里巡查呀,真是辛苦了!”“小巫,多谢你上次帮我去医院拿药呢,总是记挂着我来陪我聊天。”巫点阳走街串巷收集社情民意时,居民总会停下来与她打声招呼、聊上两句,谁家有个困难需求、矛盾纠纷总是会第一时间会想到巫点阳。

巫点阳(右)正在走访居民


六层楼的步梯,巫点阳几乎每天都要爬。巫点阳总遵循一项“灯亮就上门”的准则,晚上天黑时,一看到哪家亮灯,她就会上门询问生活情况。
“比如有人不方便出门买菜,不方便出门找人沟通,我们都会帮忙成为‘代购员’,或是‘陪聊者’。”巫点阳笑着表示,这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脑力活”。

事事皆管,巫点阳觉得自己和这里的居民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已经把彼此当作家人了。”她说。



文字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青培
出品 | 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
一审 | 吴青培;二审 | 束芳;三审 | 刘刚


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是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2009年11月8日创刊,坚持“主流、责任、权威”的办报理念。(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