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区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更是一方水土的根与魂。为更好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我市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大文章”,持续擦亮盐城非遗“金字招牌”。
面塑,又叫面花、礼馍等。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果蔬汁等作为原料,精心捏塑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面点手工技艺。响水县民间艺人杨晨,将此艺术融入本土习俗,走进寻常百姓家。从面坯到成型,几分钟的时间,白白胖胖的面团上点缀好各种颜色的图案和字体,煞是好看。
民间艺人 杨晨:
我们要用果蔬颜色去调制,像现代发展的就会放一些鸡蛋、牛奶或者奶粉放进去,保证口感。所以我们一直要遵循老一辈给我们传承下来的这种手艺,制作方式要延续下去。
面塑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艺术,以其绝美的姿态备受世人的青睐,是因为它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创作者的满腔热情和非凡才思,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源自于世俗却又超脱于世俗的朴素文化,深深扎根民间,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形象在民间艺术之林中大放异彩。
民间艺人 杨晨:
花馍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手艺,它也是一门艺术,被现代人作为很多的面艺去发展,相当的有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建湖杂技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建湖县境内的汉族传统杂技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以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誉中外。为更好传承这项非遗技艺,让学生零距离体验国家级非遗——建湖杂技的魅力,江苏省杂技团陆续走进多所学校开展杂技课程,让中小学生在精彩的教学中感受杂技艺术的精髓,传承勤学苦练、敢于创新的精神。
建湖县西塘河小学学生 徐嘉悦:
今天的杂技训练我学会了丢草帽,感受到杂技的魅力,我感到很开心。
在建湖县汇文西路小学的舞蹈房内,来自省杂技团的教练们正在教孩子们抖空竹,只见空竹在教练们的手中能够随心所欲地转动,变换动作,虽然看着简单,但是非常讲究平衡和技巧。
江苏省杂技团教练 孙楠:
将杂技艺术带进校园,是我们杂技人传承文化、弘扬国粹的重要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杂技、喜欢杂技,甚至投身于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持续开发非遗中蕴藏的独特价值,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努力答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盐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