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居於澳門,還是曾來澳旅遊,大家都會來過澳門市中心“新馬路”。新馬路上一座座具特色的建築物,也是澳門中西文化匯聚的具體化象徵,一百多年來伴隨澳門社會發展,今日就由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當中的設計美學如何為小城打造聞名於世的獨特面貌.....
19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一種糅合古代不同時期、甚至東方元素的折衷風格,而葡萄牙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就為澳門帶來這種風格,在20世紀初形成了一股時尚的設計潮流。1918年,完成開闢的新馬路給予了這種風格在澳門大量出現的契機,折衷風格被運用在包括銀行、酒店、當舖、商店/百貨公司,成為20世紀上半葉澳門城市風貌的重要組成部份。
1925年落成,向南灣的立面配合了當時一帶建築物的新古典及折衷風格。
地面層開有拱門與拱窗,一樓側是三角形楣飾的矩形窗戶,還有5個凸出的露台,立面中央頂部以三角形女兒牆強調中軸線。
大樓於1997年被徹底改建,只保留大樓的兩個立面,內部完全清拆並在原地塊建造了一座17層高的新式寫字樓大廈。
經結構加固、內部全面裝修、外立面修復優化後的新中央酒店今年重新營業,建築物維持了自1928年落成以來的折衷式樣立面。酒店正立面採用中央對稱構圖,從下到上分為底、身、頂三部分,沿襲了西方古典三段式的造法。立面中央部份再由頂部巨大的圓拱形山花作強調,其中央採用了中式金錢作為裝飾元素。新中央酒店對面是已結業多年的長泰大按,建築物沿新馬路立面亦是折衷風格式樣。大樓立面下部由一個兩層通高的巨大羅馬圓拱作為入口的騎樓柱廊,兩側是高至飄簷的壁柱,柱頭是幾何化的裝飾。圓拱上部是用瓷片拼砌而成的長泰大按招牌,上部開有3個羅馬圓拱窗,每個拱窗頂都飾有凸出的“拱頂石”。1924年落成啟用,大樓以融合中西的折衷風格設計,左右對稱構圖,中央頂部以一個巨大的圓弧形略帶巴洛克感覺的山花作強調,山花中央是一個大圓窗,中央有星形鐵花裝飾,頂部是巨大的拱頂石裝飾。
新馬路附近十月初五日街有一座較特別的折衷式樣酒店,是1935年開幕的東亞酒店,與當時澳門折衷風格建築最大的區別,在於三個立面佈滿向外凸出的幾何化露台,且露台平面形狀甚為特別,凸出的露台形成抽象的視覺韻律感,預示即將到來的現代設計。
折衷風格的建築物在本澳不同街區亦有出現,下次在澳門街巷遊走,除了選購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之外,不妨抬頭看看各處獨特的建築風格,深吸一口穿越百年的歷史韻味。欲知更多詳情,請按入原文連結,查閱第161期《澳門》雜誌
資料及圖片:澳門文化遺產、澳門歷史檔案館、新聞局;《澳門》雜誌及“澳門記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