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第19期:横店怀古(东阳)

民生   2024-09-30 18:09   江西  



这是余干县纪委监委官方微信




为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展现朝气蓬勃的风采,“干越清风”微信公众号开设“清风文苑”专栏,向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各类稿件,旨在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现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及全县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今日推出第19期,东阳的文章横店怀古


  横店怀古 

  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宫殿会像北京故宫那样令人生出许多的感慨。

  2006年,正值乍暖还寒的初春,趁着这三年来难得的闲暇,携女友出去走走散散心。

  一路颠簸,一夜换车,一宿无眠,我们来到了横店这座美丽的浙中小镇。

  这里有座堪与北京故宫媲美的明清宫苑。


 二

  打小开始,我便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早已融入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建筑和杰出创造,只可惜大多不能流传至今,好多建筑和历史陈迹或毁于兵灾,或湮入黄土,早已了无痕迹。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倾力建造的阿房宫,被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把火烧个精光,“大火三月不绝”。永为国人景仰的大汉王朝,以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和“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自信豪迈,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她把她的国号赋予了我们的民族。创造中国历史辉煌巅峰的大唐王朝,其盛世繁华给国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与豪迈,今日我们仍可从遍布世界的“唐人街”中想象昔日的繁荣。只可是,千年逝下,王朝易老。汉唐太远了,他们的建筑已是荡然无存,就连深埋地底下的皇陵也难以幸免,翻开历史,可供我们垂吊和追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些王朝连同他们创造的秦砖汉瓦、文治武功,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深处,成为永不磨灭的文明符号,今天的人们只能从历史书本中去想象和寻找秦阿房、唐长安、宋汴梁……好在,自明清以降,我们还有座紫禁城,一座集中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尊严和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的的伟大宫殿群,她成为了我们的国家宝藏。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刻画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去看看紫禁城,但北京太远,惜乎每次都难以成行,好在别出心裁的横店人对照北京故宫的模样,按原尺寸比例还原建造了一座明清宫苑,让我们的思绪和想象可以近距离地穿越时空,抚摸历史。2006年初春的这一天,当我第一次站在横店明清宫苑前的时候,我不禁赞叹历史的厚重,个人的渺小。抬头仰望气势恢宏、极具皇权威严的午门,走过宽阔空旷的太和门广场,触摸记载厚重历史的三大殿、文渊阁、体仁阁、乾清宫、养心殿、交泰殿、钦安殿……无处不是历史,每一个角落都能折射出一个个历史画面。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行走在明清宫苑里,仿佛走进历史的深处,邈远的思绪开始在明清的天空里遨游,眼前不断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三

  1368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王朝建立。端坐在南京深宫中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指点江山,称孤道寡,感叹起于凤阳原野的底层草莽也能成就一国之君,在这座龙蟠虎踞的石头城里指挥着这个庞大帝国。殊不知就在他身后没几年,他分封在北平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大军挟裹大漠雄风一路南下,一脚踏进南京城,抢走了他侄儿建文皇帝的江山。但在南京宫殿里,朱棣不会感到舒服,弑君篡位的流言始终让他不得安宁,被逼夺江山的建文皇帝在看着他,“至死不肯奉即位诏”的方孝儒在盯着他,被斩尽杀绝的前朝旧臣的冤魂在怒视他。终于有一天,他在南京再也呆不住了,他要回到那个叫北平的地方去,他要在那里新建一座属于他自己的空前绝后的皇宫,只有在那座宫殿里,才盛得下他气吞万里如虎的胸襟,只有在那座皇宫里,他才能找到真命天子的全部感觉。

  1420年12月8日,这座举世绝伦的宫殿建成。《明实录》惜墨如金,称:“癸亥,初营建北京,凡庙社、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至是成。”这就是紫禁城。

  建成之后的紫禁城历明清两朝,前后经二十四帝,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五百年。虽然五百年之中曾经历三次大火,毁坏又重修,其间修修补补,至今仍屹立在北京的中轴线上。紫禁城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当历史的大幕拉开之后,这个舞台便上演了一出出戏剧。自永乐年间建成启用以来,这里先后经历过惊天动地的永乐大帝、仁慈恭俭的洪熙皇帝、太平盛世的宣德皇帝和那个曾做过瓦剌人俘虏,后又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帝位的天顺皇帝等十四位明帝。见证了永乐大帝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横扫漠北的冲天豪气,承载了郑和七下西洋、万国来朝的辉煌盛况,也背负了1449年数十万京师三大营精锐全军覆没、皇帝被俘的“土木堡之变”和瓦剌大军兵围北京的奇耻大辱,若不是于谦挺身而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领导军民打赢了攸关明朝国运的北京保卫战,这天下姓不姓朱都成问题,紫禁城这个帝国的心脏易主换人或许并不是没有可能。

自孝宗以降,终明一代,鲜有几个后继皇帝出色者,不是声色犬马,便是求神问道,明代皇帝的人格扭曲及朝政怠工举世罕见。好在明代皇帝的福气还好,在关键之处和危难时刻总有一批贤臣良将站出来,帮助年轻的朱家皇帝支撑起这个庞大帝国。有明一代的能臣以万历朝的张居正达到顶峰,张居正首辅十年期间,军事上“海内肃清,攘地千里,荒外警服”;经济上“力筹富国,太仓可支十年”;吏治上“成君德,仰近幸,一时治绩炳然”。打造盛世的梦想,张居正帮助年轻的万历皇帝几乎实现了。可以想象,张居正首辅当政期间,紫禁城上空的阳光是多么的灿烂,这座巍峨壮观的皇宫沉浸在一派中兴盛世中。可不幸的是,以万历十五年为拐点,明帝国在回头清算了张居正之后,就像一架破旧的马车,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开始呈现颓势。万历皇帝三十余年龟缩在紫禁城内廷,在乾清宫后的弹丸之地实行“无为之治”,这位明朝掌国时间最长的皇帝竟然三十多年不上朝,也不接见臣下,他的思维已经在一条与传统帝王之道完全背离的轨道上飞驰,似乎看破红尘,他执意疯狂敛财,把搜刮来的金银深埋地下,不见天日,以致发霉变质。皇帝如此,臣属纷纷效仿,对金钱的欲望充斥着这座宫殿的每一个角落。万历之后,除去可怜的“一月天子”泰昌皇帝,紫禁城里接班的是终日以做木工为乐的明熹宗天启皇帝,在他眼里,朝政和帝国的命运远不及他的一件木工作品来得重要,在他当政期间,朝廷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登峰造极,党争之祸尤烈,士大夫和帝国文官集团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支柱已经腐烂不可收拾。大明帝国就在天启皇帝做木工找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滑向了亡国的深渊,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的势能都指向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到了末代皇帝崇祯手上,整个明帝国已然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极具振作意识,力图中兴大明的崇祯皇帝倒是明帝中鲜有振作有为者,可明帝国偏偏就在他手上灭亡了。崇祯皇帝竭尽心力的努力看起来更像一个苍白的手势,于事无补。相反,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垂死挣扎,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刚愎自用、多疑焦虑的崇祯皇帝始终处在两线作战、内外交困的焦灼境地,关外是蓬勃兴起、步步进逼的后金满清政权,关内则是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使得这位年轻皇帝身心疲惫,不堪重负,以致在内外政策及用人行政上多有失策,最终冤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无奈坐视八旗大军任意挥师破墙,围攻进逼京畿,大肆抢掠洗劫,掏空国家元气。“帝非亡国之君,事皆亡国之象”。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不明白,他要喝下的,是一杯自朱元璋建元以来,历经中间诸帝的胡乱,承万历、天启以来的腐败怠政酿就的苦酒。崇祯皇帝注定要承担亡国之君的罪名,这命运交叉成一个打不开的死结。

历史走到1644年,甲申国变,古老的紫禁城三易其主。在苦苦维持17年后,“国君死社稷”的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了,北京的守军不战而溃,开门迎来了毡笠缥衣的李自成。旋即就在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一片石,英姿勃发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合明帝国最后一支精锐野战部队——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击败了李自成,打赢了影响中国国运的山海关大战,率十万八旗铁骑问鼎北京,开进紫禁城。可怜的李自成在仅仅停留了三十八天后便被赶出了这座宫殿。1644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匆忙举行了微缩的登基大典,在紫禁城的记忆之墙上,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夹缝,在224年的朱氏和268年的爱新觉罗氏之间,留下了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姓李。在八旗铁骑的护卫下,6岁的清朝顺治皇帝福临端坐在太和门接受百官朝拜。此后268年,紫禁城流淌的是以满语唱出的预言,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

  以小兵临大国的满族统治者,自打踏进紫禁城的那一刻起,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强烈的征服欲和同样强烈的危机感驱使他们努力不停向前,他们明白要在紫禁城站稳脚跟,统治亿万汉民,必须时刻奋发向上,或许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满族成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富有进取心的少数民族之一。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乾隆朝,紫禁城里的清帝大都奋发有为,进取图强。在清朝的统治前期,历康、雍、乾三朝,祖孙三代合力开创了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的封建社会最后荣光。这时候的紫禁城拥有与史上一切强盛王朝共有的特质:辽阔的疆土、充盈的人口、富足的国库、强悍的军队。至乾隆朝,大清王朝以十全武功,重新收复西域,开疆拓土,威震四方,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霸主,国势达到巅峰。坐拥巨大的成就,清帝们开始在避暑山庄的壮丽宫苑中陶醉了,在清漪园的微风碧波中荡漾了。紫禁城的威严随着乾隆皇帝1793年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时称“天朝物尽丰有,无需与夷通商”而达到顶峰,给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虚幻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有回光返照,国有嘉道中衰。终于,历史走到了1840年,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大清帝国开始品尝到了落后挨打的苦痛。而在随后而来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不仅输掉了战争,而且给中华民族留下奇耻大辱。在惊天动地的通州八里桥大战中,为保卫京师,面对英法侵略军黑洞洞的炮口,帝国骁勇的八旗骑兵以落后的刀矛弓箭向着死亡发起了无畏的冲锋,参战的3万将士全部阵亡,通往北京的大门被打开了,古老的北京开始了厄运,西方列强的军队第一次进入这个东方古国的国都,大肆烧杀抢掠,肆意所为,圆明园的冲天大火映红了整个北京城。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军队第一次踏入紫禁城,联军在太和门广场阅兵,清帝国的尊严被狠狠地踩在地下。“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紫禁城宫墙破落,沉灰衰败,一片狼籍,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在历经500多年的辉煌后,北京上空的天灰暗了,就连阳光也照射不进这座伟大的宫殿。八旗劲旅在哪里?汉家军魂在哪里?叱咤风云的英雄在哪里?清帝国到此已是夕阳日近,穷途末路了。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肇建,清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了,紫禁城也正式结束了作为皇宫和国家管理指挥中心的职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洋洋翻过明清两朝历史,可叹紫禁城太沉重了,它见证并记载着中国近代五百年来的兴衰成败、得失荣辱。紫禁城太累了,刚平息了内乱,又迎来了外敌;前脚刚吊死了崇祯帝,后脚又来了李自成,接着又闯进来个垂着长辫子的多尔衮;刚过了几年“天朝上国”的太平日子,又迎来了西方侵略军的枪炮。正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可最终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城,在这座皇宫里,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表演了,又走了,又一拨人来了,不断地给这座古老的皇宫续写历史,而这座屹立历史风口浪尖五百年的宫殿依旧沉默无言。伟大的建筑终于成为不朽的象征,这座巨大的历史之城,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经历其中的人,不过是它空旷内部的匆匆过客。真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五

  夕阳暖暖地落在游人身上,照得大地一片金黄。从历史深处走出来,我使劲吸了几口空气,蓦地发现:人不过是这尘世间一匆匆过客,三尺黄土足够埋矣,芸芸众生身后再也不为人知,而历史却是永恒。中国近代史国人都要熟读,其中教训应当铭记。历史的苦难练就了国人的刚毅和坚强,正是无数的普通民众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现在所有的创造都是为了能让留给后人的记忆更加美好,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但至少应做个爱国者,敬业者。我们的先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值得自豪的记忆,我们也应当为民族创造更多的业绩,要让我们的后人像我们怀念我们的先人一样来景仰追忆我们。

走出明清宫苑大门,回望夕阳下的宫殿,越发辉煌壮观。街上游人如织,年轻的恋人牵手依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欢喜地奔跑着,路边的小店人头攒动,好客的店主不停地吆喝着,一些时尚的女孩开始提前穿起夏天的衣裙,在和绚的春风里飘逸着,这一切是那么的祥和美好。我牵着女友的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着,这个女孩是我钟爱一生的恋人,只有她能陪伴我在这里静静地追思历史。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音乐骤起,霓虹灯闪,站在喧闹的横店街头,我蓦地想起了一个伟人讲过的话: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


东阳

历史文化研究者

现供职于余干某单位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

我们真诚期待您惠赐佳作!



往期回顾:

1.【清风文苑】第18期:乡镇干部的“三讲、三会、三懂”(潘铭康)

2.【清风文苑】第17期:在干越,以勤廉涤心(洪锋庆)

3.【清风文苑】第16期:那路那车那人(吴晓平)



干越清风
弘扬廉洁文化,提供惩治腐败、执纪监督、预防腐败的信息咨询和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