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如读史。
左公文化苑、凤凰台大营、古粮城粮仓,建设中的家国长歌园、固疆功绩碑、天地正气塔……
Citywalk,移步换景,穿越时空,在行走中阅读。左公印记的高显示度,让哈密成为一个可读、耐读、悦读的城市。
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左公柳。王昊鹏摄
在这里,我们相遇历史。
在这里,我们对话左公。
在这里,我们传递情怀。
在这里,我们呼吸正气。
在这里,我们感知美好。
站在凤凰高台上,我们可以想象,144年前,68岁的左公也在这儿背手伫立,眼前是一河之隔的回城、老城、新城。一幅“我之疆土”的承平景象。大营门外,“赶大营”的人群熙熙攘攘,满满烟火气。谋国之忠、为民之诚,划亮历史的天空,折射出可昭日月的中华风骨、家国情怀。
哈密市凤凰台大营夜景。梁雨桐摄
是的,“中华魂”“人文范”“烟火气”,这正是在哈密城市更新行动中,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所要呈现的“样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空间具象化了,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从每一个清晨到夜晚,无数双眼睛会仰视“天地正气塔”,会敬读“固疆功绩碑”,会流连“家国长歌园”。每一处空间,每一样设计,都是有代入感的,都是会说话的,会讲故事的。古与今,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精巧融合,讲究故事线的连续性和丰满度,讲究现代美学、时代意涵,讲究文化生态、精神能量。
“国幸有左宗棠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不朽功勋,书写在中华近代史册中,也书写在166万平方公里“故土新归”的新疆大地上。“嘉关锁钥”“天山第一城”——哈密,在用一座城讲述“左公故事”。但不是“复古式”“干巴巴”的去讲,而是用“生动、灵动、互动”的现代语言,“沉浸式”的去讲,更显时代感、更具渗透力、更有辨识度、更能打动人。
穿越历史、体验历史、参与历史,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大学堂”“没有隔墙的人文会客厅”。
左公文化苑成为旅游打卡点。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明摄
这种讲述,有着深沉的历史逻辑。
这种讲述,有着深厚的人文根脉。
这种讲述,有着深镌的文化符号。
这种讲述,有着深彻的精神意蕴。
这种讲述,有着深刻的情感链接。
这种讲述,有着深广的人心呼应。
市民参观左宗棠碑。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滕兴摄
哈密,用左公故事,构建了具有唯一性的“景观话语体系”,塑造了具有首位度的“城市文化IP”,满载着历史的荣光,饱含着时代的风韵,有形有意,有物有感,形成了兼具厚度与特质的文化品格、文化品位和文化品牌,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提升了城市浸润人心的力量。
漫步哈密,深读左公。每一处景致空间都是一本厚重的书籍。从“看景”到“入景”,每一次聆听,每一次阅读,每一次静思,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领悟、新的遐想。在共读中,凝聚共识,撬动共情,激发共鸣,感知更丰厚的共同性,续写更绵长的同脉性。
修缮后的哈密老城清代粮仓。(资料图片)
由此放眼,贯通根脉、活化文脉,用当代视角来提升、归纳、阐释历史文化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以特色主题统驭规划设计,“精致营造”更多吸引力的锚点、浸润力的源点,从“碎片化”导入“体系化”,重塑文化记忆,实现“人、景、产、城”融合,哈密将会呈现更壮观更引人入胜的城市景致,形成更醒目更带生活感的城市印象,散发更加迷人更可持续的城市气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哈密实践源源不绝地提供丰厚滋养。
在哈密,读懂左公,更读懂时代。有读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细节。
赓续千载,共赴未来。历史可鉴,未来可期。
编 辑:郭 静
责任编辑:吴翼飞
值班编委:阴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