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百乐荟丨走,去博物馆开启“寻蛇”之旅~

时事   2025-01-29 16:34   陕西  

新春快乐

尔雅·释鱼》:“‘腾,腾蛇。’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到来之际,西安市馆藏文物中与蛇相关的部分精彩文物齐贺新春,让文物里的图腾文化展示陕西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蛇首系铃铜匕

具有重生、子嗣兴旺之意

西安博物院蛇首系铃铜匕是一件商代的青铜比,它的前端为柳叶的形状,中部带有羊角型的装饰,手柄的部位则是蛇首型的装饰,同时蛇首下部还系着一个铃铛。匕型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比较流行,最早被用作生活器具来使用,之后逐步演化为防身用的短剑武器的功能。


据该院工作人员冯梦介绍,这件匕首被用作生活器具时,功能类似于羹匙、勺子,特别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地区,这种类型的青铜匕非常常见。从牛羊的宰杀、到食物的加工和进食,再到皮革的制作环节,匕在许多日常事务中发挥着作用。这件蛇首系铃铜匕就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如羊角装饰、蛇首装饰和系铃等。


古人用蛇的形象去装饰器物,一方面是由于蛇作为文化符号具有重生、子嗣兴旺之意,使用这种装饰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的期盼与祝愿;另一方面,蛇类在大自然中是凶猛、神秘的野生动物,如果从以蛇首装饰武器的角度去看这件文物,那么蛇的形象的使用也许是为了凸显器物本身肃杀的特质。





彩绘生肖蛇陶俑

褒衣博带 拱手而立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生肖俑,一共十件,缺少鸡、兔俑。其中,蛇俑胎土稍红,蛇首人身,长颈后倾,线条流畅,首微昂,褒衣博带,拱手而立。从这一批生肖俑的造型特征上来看,应为唐代的生肖俑。


生肖俑是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生肖俑有着不同的特点。南北朝时期,生肖俑多为写实风格的动物生肖俑,到了隋至初唐时期,流行兽首人身坐姿俑;到了盛唐,流行兽首人身站姿俑;到了宋代,流行人带动物生肖俑。


生肖俑随葬的习俗,南北方也有差异。从考古发现上看,四川、两湖地区在隋至初唐时期就以十二生肖俑随葬;而北方地区在盛唐时期,十二生肖俑用作随葬才较为常见,形象上多为兽首人身文官俑,呈站立拱手状,在服饰特征上,多以宽袖长袍为主体。


从材质上来看,生肖俑包括陶俑、木俑、石俑等等。由于陶俑材料的简单易得,以及塑形的简单,保存的便利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考古出土的生肖俑,以彩绘的泥质陶俑居多。


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多被认为和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以及古代天文历法相关。古人夜观天象,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再与中国的十二种动物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生肖排列。


在墓葬中,生肖俑通常作为守护墓主人的象征而存在,对墓主的亡魂提供安宁和庇佑,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






十二生肖青瓷蛇

创新展现传统文化

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的十二生肖青瓷蛇是以蛇作为主要题材,并加以图案化处理,将写实的形象和变形的图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自古以来,蛇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祥瑞、智慧和灵动的化身,也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不朽;青瓷蛇盘旋蜿蜒的形态同时也象征着财富与繁荣,如同源源不断的财源。


十二生肖青瓷蛇将这些传统寓意以创新的方式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从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意义。






鎏金铜臂钏

体现蛇的神性、智慧、力量

臂钏为臂饰,戴于手腕称镯,戴于臂上称钏。钏也称臂钏、臂环,多为女性佩戴。西汉以后佩戴臂钏之风盛行,至隋唐至宋已十分普遍。


西安市镐京古金银铜器博物馆的鎏金铜臂钏是一对六朝时期的臂箍,质地为铜鎏金,整体呈扁圆形,上下两边为卷沿,底纹为圆点圆圈纹,主纹为浮雕戏蛇图,由六神人与蛇组成,神人双手分别抓着蛇身两端或双手各抓一蛇,手抓持事物即“操”,“操蛇”意味着对蛇的控制、占有和利用。蛇被认为是可以通天地鬼神的灵物,因其有冬眠和蜕皮的习性,古人又将其与“不死”“重生”等相关形象联系起来。


戏蛇是楚美术图像的常见形象,包括操蛇、珥蛇、践蛇、啖蛇等范畴。蛇乃是集神性、智慧、力量或权威等于一体的象征,“操蛇”就是控制命运、操纵权力。这是上古时期盛行的图腾崇拜以及蛇被神化,具有行傩驱疫、祈求升仙长寿、繁衍子嗣的象征意义。






新莽时期玄武纹瓦当

沉稳浑穆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这件珍贵的新莽时期瓦当格外引人瞩目,发现于西安北郊,为新莽时期宗庙建筑用瓦。


该瓦当直径19厘米。当面为一龟一蛇侧视构图玄武形象。一龟爬行,一蛇缠绕其身,蛇头龟首相对,龟甲及蛇身上的花纹清晰,中心圆突位于龟背上,整个造型沉稳浑穆。玄武,四神之一,象征北方,代表冬季,五行属水。






“金蛇迎春”金带石

送来好运和吉祥

西安高陵奇石博物馆这件奇石展品以墨绿色为底,金色形象如同灵动的金蛇盘踞在石面上,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金色金蛇在绿色背景的映衬下,更显生动与活力。绿色作为奇石的底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寓意着新的一年将充满朝气和希望。


金蛇盘踞其上,仿佛正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着智慧和神秘,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一员。金蛇迎春寓意着在蛇年之际,人们将迎来好运和吉祥,事业和生活都将蒸蒸日上。






户县农民画《轮回》

极具艺术感染力

西安鄠邑民间艺术博物馆这幅户县农民画作者为刘知贵,以生肖为主题,充满了奇幻与生机。


画面中央是一个阴阳太极图案,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其中有三个人物形象,仿佛在诠释着生命的轮回与延续。围绕太极图案的是十二生肖,它们各具特色,色彩鲜艳,形态生动。老鼠机灵,牛憨厚,老虎威猛,兔子温顺,龙威严,蛇灵动,马矫健,羊温顺,猴活泼,鸡艳丽,狗忠诚,猪憨态可掬。这些生肖动物仿佛在围绕着太极旋转,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肖的轮回。背景的蓝色深邃而神秘,点缀着星星,增添了画面的梦幻感。


整幅画体现了户县农民画大胆夸张、色彩浓烈的艺术风格,既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生肖的魅力,又融入了创作者对生命与宇宙的独特感悟,是一幅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这个春节

“博物馆之城”西安的

各类文博场所

为广大市民游客准备了

超过150余场特色活动


快来围观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绿面跪射俑(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正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是5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综合展现。春节假期期间(大年初一、初二每天10:30、14:30两场次),展览将面向公众进行公益讲解。市民游客可在文物陈列厅二楼免费预约。


观众在观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百戏俑。(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春节假期期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还将开展“画民族服饰人物体验”“现场体验书写小篆新年春联”“‘蛇’元素轻粘土手工捏制活动”等,邀请市民游客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文物的魅力。(以上活动均现场报名,免费参加。)


陕西历史博物馆


1月2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展“连珠合璧重光来——全国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在陕历博秦汉馆开幕。本次展览紧扣博物馆教育主题,系统梳理过去十年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进程,是国内首个全国性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



此外,这个春节假期,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春节特别企划之‘中华文化’”和陕历博里过大年等主题活动,引领公众探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西安博物院


1月23日,西安博物院推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这是全国多家文博单位在春节期间共同推出生肖文物大联展。展览通过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符号,整合各地文博单位的优质馆藏资源,以线下图片联展方式,揭示生肖文物和生肖文化独特的价值魅力。



而从大年初一到初七,西安博物院每天都准备了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包括“蛇舞新春 岁岁高升”“ DIY卡通蛇形零钱包” “考古大比拼——益智地贴游戏”等等,公众可通过西安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内的二维码报名参加。


西安钟鼓楼博物馆


目前,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正携手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联合进行“丝路贞石——汉唐石刻拓片精粹展”,公众可通过三个单元、五十余件极具代表性的石刻器物及拓片,领略中国古代石刻的非凡魅力,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



春节假期,你还将有机会把“五福”带回家。据了解,博物馆将在钟楼一层东侧台明区域为市民游客提供新春自助拓五福及“小小营造家”作品微展场地,您可以一边远眺西安城区美景,一边感受博物馆里浓浓的节日氛围。


西安碑林博物馆


春节期间,西安碑林博物馆将推出2025新春系列教育活动,并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市民游客体验手工剪纸、手工DIY花灯等特色活动。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每天还有蛇年线上课程与大家欢度传统中国年。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将在春节期间推出“精品文化导赏”“我们的节日——‘巧手做灯笼、欢乐迎新春’”“我们的节日——‘陶塑新春’”“我们的节日——‘火暖新岁’”等活动,带领公众一同探寻古老文化与现代节庆的奇妙交融,解锁与众不同的乙巳蛇年春节体验。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春节假期期间,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将推出蛇年文化展,通过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向观众展示了蛇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博物馆将推出“写春联、送福字”、春节汉服体验、唐茶道体验、非遗盘扣·手作体验等活动,并将于大年初三开展“文物会说话”系列社教活动。1月29日-2月4日期间,博物馆还将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讲解活动。


西安事变纪念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西安事变纪念馆将于2025年1月28日除夕开始举办“历史的见证——西安事变旧址群联展”,该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西安事变历史全貌下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展出地点在张学良公馆临展厅。





除了以上博物馆的精彩活动

整个春节假期期间

西安还将围绕新春、生肖

文化、民俗等主题

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

文博探访游系列活动

通过150多项丰富多彩的

线上+线下展览及体验

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让广大市民游客可以在文博场所

体验“西安年·最中国”的氛围

2025年西安“博物馆里过大年”

活动一览表

HAPPY NEW YEAR


主题展览(37项)

社会教育活动(115项)

注:以上活动时间及内容以各博物馆为准。


乙巳蛇年,鳞动春归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

汲取智慧与勇气

迎接蜕变与新生

HAPPY NEW YEAR



西安晚报综合整理

编辑:陈媛|审核:潘瑞雯 沈璐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大年初一,走起来!

西安市委市政府新春祝辞

获取更多精彩
请关注西安晚报视频号

西安晚报视频号

给您身边最精彩

● 扫码关注我们

西安晚报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一份面向广大西安市民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报纸。在这里,我们一起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