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
警惕节庆红包诈骗
过春节自然少不了长辈对晚辈满含关爱与祝福的红包,但发红包、抢红包的行为却成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新思路。诈骗分子可能会制作虚假的红包链接或二维码,伪装成拜年红包、企业福利红包等,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在各个社交群组或短信中。一旦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可能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窃取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如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导致财产损失。
警惕冒充亲友诈骗
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和亲朋好友联络感情,诈骗分子趁此机会,通过冒充亲友的身份来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科技手段盗用他人账号,获取用户的通讯录信息,以账号主人的身份,向其亲友发送消息,并模仿账号主人的声音进行通话,编造突发事件、生病住院等急需用钱的借口,让亲友转账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警惕虚假购票诈骗
春节归家路漫漫,抢票难上难,买不到票成为很多人焦虑的事情。很多诈骗分子利用这种心理,仿冒购票网站或软件,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或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再以网络“钓鱼”的方式进行诈骗。或是在所谓的“抢票神器”里暗藏病毒,一旦有人在这些假冒网站或软件上输入个人信息、支付信息,诈骗分子就能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实施违法犯罪。
警惕车票退、改签诈骗
临近年底,在外游子归乡心切,出行返乡的旅客大大增加,诈骗分子往往会冒充航空公司或铁路公司的客服人员,以航班、车次因恶劣天气或机械故障等原因取消或延误要申请补赔为由,向购票人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引导购票人点击链接或软件,并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来办理退改签业务。这些链接往往会窃取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导致购票人财产损失。
警惕积分清零兑换诈骗
年底,不少人会收到“积分清零、可兑换商品并附带网址链接”的兑换短信,这些短信里往往暗藏危机,短信里的网址链接,很可能是诈骗分子嵌入的钓鱼网站链接,一旦点击进入,就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诈骗分子收集、利用这些信息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警惕陌生快递诈骗
新年少不了在网络购物平台进行好物买买买、快递拿拿拿的操作。诈骗分子利用这个现象,非法获取用户信息,向他们寄出陌生快递包裹,里面放有自称是某购物平台的“年终豪礼回馈”活动礼品卡,以只要扫描礼品卡上的二维码,就能免费领取礼品并配送到家的话术吸引用户扫码,在扫码之后,会进入一个做任务返现的群,有人在领到小额红包奖励后,越陷越深,参与到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刷单活动中,直至投入的巨额资金后才发现无法提现。
警惕“线下取现”诈骗
近期,多地出现利用快递和网约车运送现金、黄金实施“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诈骗分子为了逃避警方对银行卡开展的止付操作,采取“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新型复合型诈骗手段,利用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客服等诈骗手法相结合,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线下更安全”的错觉诱导受害人将现金或贵重财物取出,再通过线下邮寄、找车托运、上门取货等方式送达指定地点。
反诈秘籍:广大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要提高防范意识,在接单过程中如遇投送大额现金、运送不明包裹、频繁更换交易地点以及抵达终点后收件人戴帽子和口罩进行伪装身份等可疑情况要立即向警方举报。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不轻信网上刷单返利、网络投资赚钱等说辞。遇到要求使用快递、网约车进行现金或黄金寄送的,立即拒绝并向警方举报。与网友或熟人交流时,涉及金钱交易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平台核实真实性,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切勿轻信他人盲目投资。
快把“秘籍”熟记于心
不听、不信、不转账
让我们一起提高防骗意识
过一个欢乐、安全的春节
来源 | 反电诈中心
编辑 | 任俊凯 校对 | 桂毅 审发 | 张敏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民呼警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