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会计学院赤韵青年宣讲团积极响应号召,在近期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本次宣讲是由国会2322董佳熠同学带来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人文寄寓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要素分为六个方面,在画作形制上,中国古代山水画由长卷、立轴、册页和扇面几种形式组成。长卷是一个横向打开的手绢的画面形式,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立轴是一个纵向的打开的一种画幅的形式,如马远的《踏歌图》;一幅扇面作品,其画幅相对较小,呈现出一种纨扇型或团扇型的画面形式;折扇也是扇面的一种绘画形式,将词幅比较小的画幅汇合在一起,就是册页的绘画形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题材可划分为自然与人工两大类别。在自然方面,涵盖了天气气候的风、云、雨、雪、雾,以及山川地貌的山、峰、峦、岩等。同时,山水画亦注重水的描绘,如溪、涧、江、湖等。此外,山水画与林木花卉等植物题材紧密相连,因此常见松树、柳树、梅花、杏花等植物元素。在动物题材上,山水画中常出现牛车、马车、驴车等交通工具和所牵引的牛、马、驴等动物,以及具有文化寓意的鹤、雁等动物形象。在人工题材方面,山水画着重表现人在山中的活动。此外,山水画还描绘了楼台、馆舍庭院等建筑类题材。同时,文人、士大夫在山中活动时,常进行琴棋书画等创作活动,因此山水画中亦包含琴、棋、书等文化元素。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题材不是零散随意地放置在画面当中,而是通过有机的构图布局,旨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布局构成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在山水画中,存在着多种主题,主要包括送别、行游、劳作、闲赏、山居以及隐逸等。此外,四季主题在山水画中也得到了较为丰富的表现。
古代绘画的用色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和浅绛设色山水。
著名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用色就叫做青绿山水,主要是用石青石绿这种矿物质颜料,色彩比较鲜明,以青绿两种颜色为主。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主要以水墨来绘制,水墨用色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据一个相对主流的位置,特别是元明以后,大量的山水画作都是用水墨绘制的。
在山水画造型中,皴法作为一种笔墨技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披麻皴与斧劈皴作为两类常用的皴法,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披麻皴主要用于描绘土山土坡的形体,其特点在于能够生动地展现南方山水多草多木、土质松厚的自然风貌。而斧劈皴则因其坚硬的特质,更适用于表现石山石坡,特别是北方山体的形象。由于北方山体草木稀少,石块裸露且石质坚硬,斧劈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这种山体的直挺质感。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构图上分成全景构图和截景构图两种。全景构图就是画一座山的全貌,在画幅当中把整座山的形态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展现出山的全貌,而是截取了整座山当中的一部分景色来加以突出的,叫截景构图,通过截取自然物象的一个部分,在画面上予以表达。
在构图上面,除了全景和截景之外,还有古代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常经典的绘画观念,叫做“三远”。“三远”是北宋画家郭熙提出来的,为高远、深远、平远。高远是从山下而仰山巅,是仰视的角度;深远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是俯视的角度;平远是近山而望远山,是平视的角度。元代画家吴镇画的《洞庭渔隐图》,由近而远,是一个平视的角度,可以一望无际地看到画面的深处,是一个平远的构图。
“三远”是中国古代画家在实践当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构图布局,具有民族绘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不胜枚举。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目前为止可以看见的最早的山水画;唐代的王维、李思训、李昭道、吴道子;五代时期荆浩、孙位等画家,到北宋以后山水画进入了非常繁盛的时期,出现很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山水画取自人对自然界山水及万物的审美观照,山和水从自然的存在发展到艺术图像、镜像、意像、心像。经历了人与山水的相遇、人对自然山水的发现、人与自然山水以及山水万物之间诸种复杂关系的生成,都赋予了山水画多重人文内涵,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密码。
在山水画中蕴含着一种非常深重的画家本人和当时社会、时代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在家国情怀当中,第一个方面是山水画反映了社会秩序。
古代画论画史的理论研究专家,对山水画当中的家国情怀早有发现,“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画家画山水要构图布局,其实体现的是古代社会秩序当中的一种君与臣、上与下的社会秩序的关系。
南宋的《江山万里图》是著名画家赵黻的作品,北宋灭国以后,宋高宗南渡到了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南宋在历史上被叫做偏安一隅的朝廷,因为中原地区已经不在南宋的统治范围之内,所以南宋的士大夫,军政人员以及南宋的百姓,心中都有想收回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这种热情在画作上有很多的反映。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宫廷画家,他的《踏歌图》乍眼一看,除了在构图上的特点以外,没有特别之处。从画种上看,也是一张普通的山水画。但实际上它是对于当时民生安乐的社会现象的体现。
在山水画当中也有对于和谐理念的反映。和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山水对于人来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种关系就是一种和谐理念的体现。
在仇英的《剑阁图》中人类在山间自由的活动,显示出山川对于人类的一种接纳、容忍、保护,共生共荣的关系。
文人画是以文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的一种绘画,作品当中反映文人的心境、思绪和观念,把山水中的各种要素,趣味都融合在他自己的思想之中,借绘画来表达人格气节,建构了艺术境界。吴镇作为元四家之一,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画了大量的渔隐图,这类题材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是文人对自我形象的一个塑造。
全景构图只能是主山堂堂画,在整幅画上只有一种构图形式,到了半边构图就可以画在画幅的下边,也可以画在左边或右边。在构图上可以有三种构图形式,到了一角构图可以画在四个角,有四种构图。从全景到截景,从全幅到一边、到一角,整个绘画形式上的构图的方式越来越多,表现力就越来越丰富。
在绘画当中能够体现出古人对于宇宙空间的哲学思考。南宋时期半山一角的构图方式跟北宋的对于大自然和宇宙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因为人在自然面前很渺小,不能整体地把握山水的全貌,于是就在画幅当中进行大量的留白,这体现了画家认识到人的主观世界是有限的,看到了客观世界浩渺无边的一种不可把握性。
绘画艺术不仅是以艺术技法表达画家情感的艺术创作,也是文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反映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具有建构和形塑中华文明的深层功能。
历代绘画主题丰富并且题材广泛,是对中华文明的全方位历史记录和艺术呈现,绘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精神密码。不同于文字文献具有特殊的价值。绘画作品因其视觉表达的形象性、线条色彩的易感性、形式美感的生动性、创意思维的敏锐性、社会传播的广泛性,而更加直观鲜明、活力充盈,具有优于文字文献系统的文化普及和教化作用。
聚焦大系佳作,感受大美中国,传扬瑰丽文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会计学院赤韵青年宣讲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滋养,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讲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故事”,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青春力量!
完
关注吉财会计在路上
获取更多会计院资讯
图文来源:会计学院赤韵青年宣讲团
初审:尹语斐
复审:许美静
终审:罗旭 许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