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风雨无阻的跋涉,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脚印里,定格出成都拼搏奋斗的生动画面,有企业项目落地时的那份踏实与欣喜,有低空经济起飞时的那份兴奋与闯劲儿,当然,也有组团出海时的开拓与豪迈,“进解优促”进行时的温暖与坚定。
穿越风雪,步履不停,身边的灯火伴着希望,前方的阳光照亮梦想。2025年的序曲响起,拼搏的成都心怀憧憬。成都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让“成都造”卖全球、拿下海外大订单、推动产业集群走向世界级……
站在新的起点,瞄准发展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开放引领力。企业的信念,就是城市的动力,成都奔跑在新的时间轴上,怀揣星火,朝向阳光。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推出《奔跑吧,成都》系列报道,讲述成都这片热土上的拼搏故事,探寻这座城市澎湃发展的不竭动力。
✦ +
+
湖南伢子在蓉创业7年攻关低空雷达
“新品明年产值提升5倍以上”
2017年,湖南“伢子”汪宗福从武汉到成都创业,瞄准低空探测雷达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7年之后,他已是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成都市“蓉漂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6个人的初创团队,壮大到如今90人,办公场地从200平方米增长到1200平方米。
低空经济安全领域城市型雷达产品从“0”到“4”,攻关的是技术,突破的是新赛道,交出的是试水即上百万规模的成绩单。“目前在低空探测雷达领域,我们的硬科技产品是国内领先的。”“企业明年在低空安全领域的产值规模将提升到今年的5倍以上,有望突破4000万元。”
✦ +
+
从学徒到成都工匠
今年公司销售额超过三个亿
明年争取翻一番
从实习生算起,郑林来到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已经15年,从懵懂学徒到“成都工匠”,多年历练,他一步步成长为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纯材料事业部部长,承担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等重大科研任务。
在高纯材料研究方面,他和团队加强技术攻关,让公司碲、锑、铟、锌、镉等高纯稀散金属产品的纯度达到99.99999%,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公司的主营业务碲化镉发电玻璃方面,郑林协助公司总经理进行市场销售等工作,让产品成功应用到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赛事配套设施,以及五粮液新经济中心、上海顶尖科学家社区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当中。
“今年公司销售额超过三个亿,明年争取翻一番。”谈到未来目标,郑林充满信心。
✦ +
+
3年见证冷链“航母”在蓉启航
山东小伙自信“明年将迎来井喷”
近日,在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内,玉湖冷链成都公司董事长王骏正忙于规划接下来的工作。12月中旬,首批俄罗斯进口生鲜搭乘中欧班列抵达成都,被送往园区内的自用型保税仓(试运营),待企业交易时进行清关、报税。王骏预计,明年保税仓会呈井喷状态,“保税仓的投用不仅能大幅提升运输时效,还能有效解决客户资金周转率的核心问题。”
“跨专业”入行传统批发市场的王骏,经过17年的摸爬滚打,对行业未来发展有了一个理想的期待——从流通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实现“绿色发展”。2021年初,他加入玉湖冷链,这被他视作跨入“未来”(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水岭。
从广东到成都,3年多时间,这个山东青年亲眼见证着这艘冷链“航母”在成都市青白江区进入试运营。他说,目前园区已有超过600家商户入驻,每天的进出库货量约2000吨。“这于我们而言,是非常理想的开端。我们作为‘链主’企业能够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为成都带来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
✦ +
+
定制自己的数字人分身是什么体验?
成都这家企业拿下人工智能“双备案”
从办公到文旅,从医疗到教育,从金融到交通,AI的身影无处不在。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本土少数拥有“双备案”的大模型厂商,今年入选第六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获得人工智能专利等知识产权数已超200件。
在明途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雪松看来,公司既是AI技术的先行者,也是创新应用的实践者。他介绍,目前公司旗下的WorkBrain工作大脑、AI数字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个政府机关、大型集团、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实现AI规模化落地应用。
“最关键就是要找准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肖雪松表示,公司明年的目标已经定下:继续优化技术、拓展客户,推出100个左右的垂类模型。
✦ +
+
从4人到400人
这群年轻人在数字世界“预演”未来
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预演”未来的高新科技企业。“从2016年的4人初创团队,壮大到如今400人。”见山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高旻表示,希望员工能在不同场景中去探索创新,去碰撞灵感,为活力“充电”。
“人生不能重来,但世界可以‘预演’。”在高旻看来,在未来产业元宇宙领域中,搭建数字化虚拟“孪生城市”,就是用数字世界打造“城市副本”,通过对未来的“预演”,去寻找城市发展最优解,用技术“验证”各产业发展趋势走向的种种可能性。
创业8年,高旻带团队“闯入”行业头部。“今年,我们取得了超过50%的经营数据增长和项目数量增长,预计营收超2亿元。同时,拓展了4个海外业务,让世界看到了这家来自成都的企业。”他保守估计,随着新品亮相,明年将实现50%的复合增长,“营收突破3亿元,并为成都新增100个高知就业岗位。”
✦ +
+
他推出的全球首创机器人
给罗马机场跑道做“体检”
就像人需要定期体检一样,机场、城市等路面同样需要及时检测,确保交通运输安全。而钻芯、挖孔探测等传统有损检测手段均有明显弊端,如何才能给道路做精准且高效的“无创体检”?
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桂仲成持续研究这个问题。他和团队推出全球首创的“道面健康自动检测机器人”,给道路做起了CT,检测深度可达地下5米,精准发现1毫米宽的裂缝,一台设备平均每小时可完成2万平方米的扫描检测。
“目前产品已经覆盖全国接近90%的省会机场,并在意大利、捷克等国的机场投入使用。”桂仲成表示,作为行业开创者,公司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开拓,接下来便是从1到100的更大跃升。
✦ +
+
攻关“卡脖子”医疗器械
他们3年孵化9个团队!
最近,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淼格外忙碌。一方面,年底项目收官工作迫在眉睫,作为企业联合创始人的他,还接连收到不少产业论坛和学术会议的邀请;另一方面,适逢华西精创在蓉扎根的第三个年头,其科研成果和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科研团队的目光,越来越多的项目前来寻求合作、孵化,“每天能接到不下几十个电话。”
就在2021年,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岷山行动”计划。彼时,已有多年执行、管理医疗机器人研发及产业转化项目经验的孙淼,与数位具有医疗科技背景的专家学者一拍即合,以手术机器人系列项目,成功申请“岷山行动”计划首批揭榜项目,成立了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华西精创)。
三年以来,华西精创从筹备阶段的10个人,逐渐壮大成为约130人的科研团队。“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共孵化了9个团队,涉及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等二十多个产品。”孙淼介绍,今年以来,华西精创及子公司已经拿到了数千万的销售收入,“今年年底,我们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还将完成第二轮融资,估值在3个亿左右。明年,预计销售额还会继续翻倍。”
✦ +
+
“创业多年没愁过订单”
他的公司从成都走向全球21个城市
从创业时的3人团队到如今的千人团队;从立足成都到现在办公室遍布全球21个城市;从以英语服务为主到现在涵盖100多个语种、200多种语言,并入选成为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宪超感慨万千——“仅在今年,我们就新增100多名翻译员工,业务实现了20%以上增长,业务扩展至捷克、匈牙利、越南、印尼等国家。”朱宪超说。在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区,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十余种语言写的“你好”组成了一面背景墙,充分展示了这家企业的业务方向——语言服务。
自2000年创业至今,朱宪超看到成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成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国内企业的出海意愿也越来越强。”说起明年的发展,朱宪超笑着说,“加油干!希望能通过语言服务帮助更多外资企业实现本地化落地,以及国内企业成功出海。”
推荐阅读>>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钟茜妮 彭惊
吕佳羽 王俊峰 赵雨欣
综合此前报道
成都发布编辑丨余小红 文思瑶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