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鱼事
作者:范精华
洞庭湖区的人,一生都在与鱼打交道:不是在养鱼,就是在卖鱼;不是在吃鱼,就是在去吃鱼的路上。鱼是家常菜,这个无须多说,用的穿的住的也与“鱼”有关,因为这些很可能是用鱼卖钱换来的。说到湘阴的鱼,那故事真是太多了。
小时候在田里插秧,常踩到鳝鱼,上学的路上则可能捉到甲鱼,若在沟边走,则伸手就可捉到鲫鱼。有时候在生产队的深水田里插秧,插着插着,一时秩序大乱,泥飞水溅,因为在田里发现了乌鳢,就是俗称的才鱼,我们这些捣蛋鬼还会有心思插秧?只是一门心思捉才鱼去了!至于泥鳅,恁是太多了,在田头地角,随便找个有淤泥的地方,用双手扒开淤泥,就可捉到黄澄澄的泥鳅。
即便如今,每每我回故乡,母亲说,没什么好菜吃哦,我便说:不急,有办法的,我还说您将锅子架好吧。然后我就拿着钓竿和作钓饵的饭粒,就坐在自家的后门口垂钓——在南干渠里钓鲫鱼,不一会,就可钓上一两斤活蹦乱跳的“荷包鲫”,那味道好爽哟,你知道的,因为这是野鱼!这份惬意,不是人人都有的吧?
关于鱼的记忆还是儿时最有趣。我见过最小的鱼是一种湖乡叫“浮头鱼”的,学名青鳉,就二、三粒米那么长,故又称米鱼,青灰的背脊,白色的肚皮,常成群如细小的杨花漂在水面,轻轻点动着,漾出一圈一圈细小的涟漪。要是你凑近水面细看,就会发现它脑袋两侧长着白色的眼球,犹如“水泡眼”的金鱼的一样,在水里扭着身躯游动,遇到危险,它会倏忽加速,但冲刺的距离也就人的手指甲那么长。要是你出手快捷,便可将它们舀着,会有好几条在你掌心里弹跳。它太小了,一千只可能还不到一斤,就连做淡干鱼都不够份儿,也就从来没见它上过餐桌。可它不中用却中看,通过人工对它的选育、杂交、提纯,成了名贵的观赏鱼,品种多达456种,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的,养在小小的玻璃鱼缸中五彩缤纷,羡煞那些养宠物的人!它对水质要求不高,沟里湖里塘里甚至沤肥的凼里都能生长,也不知何种原因,如今少见了踪影。它也是我童年最早认识的事物之一。小小青鳉的“鱼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说完小鱼说大鱼。我见过徒手捉到的大鱼有五十多斤(至于捕捞到这么大的鱼那可不算啥事儿)。我十五岁那年,夏旱,我家前面的大堂湖里的水被抽上来灌溉,这湖好多年未养鱼也就疏于管理,塘里的鱼都是随沟、渠、溪的流水进来的,因湖水被抽去大半,人们正好趁机捉鱼。不时有尖叫声传来:范四爹捉了一条草鱼二十多斤,黄三老倌逮到了鳜鱼有十多斤……但到了傍晚,十几个人还在一个水深齐胸的深凼里折腾,为的是捉拿一条大青鱼,湖水差不多被搅成了泥水,又浑又浊,人也累得半死,那条大青鱼几次落入围剿者手中又逃脱了。可鬼使神差,最后它游到了我的堂婶面前,堂婶一个熊抱,青鱼猛烈挣扎,溅起的泥水有几米高,周围的人无一不是溅得满头污水,可堂婶就是死死箍在胸前不松手,与鱼在水里几度沉浮,看上去真的骇人。堂婶个子小,本来对付不了这条青鱼,但鱼此时力气消耗太多,弹跳乏劲,只得任由摆布了。它有一米多长,堂婶双手将它抱在胸前,看上去就和她差不多高,自是累得气喘吁吁。这鱼通体青蓝,肚皮处隐隐显出红色,大鳃费劲地一张一合,在夕阳下发出青铜般的光泽,煞是可爱。
如果说捉鱼既紧张又刺激,那么“拾鱼”就轻松又快乐了。一个春日下大雨,大堂湖边田里的水溢过缺口流过湖滩,再流到湖里。鱼儿都有逆水而上的习惯,湖里的鲫鱼纷纷游到了湖滩上的浅水沟和小凼里。可是雨过天晴,流水一下子干了,这些鲫鱼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搁浅在湖滩的水窝里,白花花的一片,涸辙之鲋,无路可逃。我放学路过一见真是心花怒放!就从湖边的柳树上折下几根柳枝,将拾到的鲫鱼一条一条穿了上去。穿了四大串,每串足有三斤,最大的一条足有半斤。赤着脚哼着歌走近家门时,老眼昏花的外婆问我从哪里拔回这么多白萝卜。这些鲫鱼肚子鼓鼓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漂亮极了,吃起来有一种难言的甜味和鲜味,让人齿颊留香哦。
这些不过是鱼汛的小插曲,大场合你还没有见过呢。比如在盛夏雷雨前,凉风嗖嗖,你在湖堤上急匆匆走着想早点赶回家,可是你忽然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哪里不对呢?原来是湖水里竟然“黑”了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像极了一条巨龙,还在水中不停地“摇摆”,你心中大惊,真以为是传说中的蛟龙现身,要一飞冲天了!待看个究竟,随后又坦然从容了,因为那一长溜黑色的东西是鱼群,那全是鱼!你看到呈黑色,是鱼儿离水面有一定深度时的景象。可是那些鱼儿不自在了,一忽儿都游到了水面上,这下可好看了,水面就像开了锅,水花忽然溅了起来,偶尔还有一只两只鱼跳出水面,像是来个舞蹈作点缀,人人都熟悉的毛花鱼最喜欢这样。
我家的北边有一个湖叫鼻湖,有七千亩水面。初冬湖水变浅,产鱼的时候就到了!人们用大赶网从湖的南边赶起,将鱼赶向湖的北端,那里有通往湘江的唯一出口,可是渔场的工作人员在出口设了“竹栊”——只让水流走却让鱼留下来的工具。人们就在栊上取鱼,一天就要产鱼几十吨,要用卡车和拖拉机来回跑运鱼呢。
最漂亮的鱼我以为是胭脂鱼,很难见到,我小时候也只见到一次,现在知道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这种鱼只有尚未长大时才漂亮,特别是半斤至一斤时最具风采:从背上到肚皮有三溜黑色条纹,夹在其中的是三溜粉红色条纹,加上白色的尾鳍,就像穿上了海魂衫和白色军裤的水手在水里悄然潜行,潇洒,飘逸,充满了阳刚之气!而银鱼呢,就是素面朝天的美人儿了,修长,苗条的身段无与伦比,纯洁的胴体几近透明,又一幅弱不禁风的娇态,尤显高贵和典雅,食之则补虚,健胃,益肺,利水,越发增添了它神秘迷人的风采!小时候我们偶尔捉到几条银鱼,用清水养在白铁桶里,小脑袋凑到桶边一瞧,嗬,银鱼全看不见了,我们只看到苋菜籽儿一样的几个小黑点在水中移动,那是银鱼的眼睛哩!
说到鱼,可不能忘了湘云鲫。这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型鱼种,个体大,生长快,小刺少,肉质鲜美。就连钓友也十分青睐它,因为它贪食易上钩。而湘阴的东湖渔场正是重要的试验场,就是说,湘云鲫是从这里“游”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无论我在北京还是在深圳,只要餐桌上有了湘云鲫,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介绍:这种鱼首先就是在我的家乡湘阴县试验和培育成功的,后来就游向各地啦!看到客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里都要自豪好一阵子。
《辞海》上载湘阴“富水产”,这可是上了典册了!享有这份殊荣的怕也是凤毛麟角,湘阴确也名符其实,公认的湖南省水产养殖第一县。我还从国家水产网上看到:湘、资两水流经湘阴,县境内河沟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全县总水域面积98.6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3.3万亩,可捕捞水面41万亩。自然水域水产品种类达112种,常见的品种就有鲤、青、草、鲫、鳊、鳜鱼和龟、鳖、蟹等30余种呢,更不用说精养塘里有多少鱼了。想想去年湘阴水产品总量达15.16万吨,人均贡献193公斤,就能估摸着是个什么状况了。
秋风渐起,故乡已是鱼肥蟹黄了吧?不免生出莼鲈之思,作为天涯飘泊的游子,真想再回天堂般的故乡,重新领略那一份鱼趣和鱼香!
范精华,男,湘阴县岭北镇人,湖南省作协会员,冷水江市作协副主席,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文学评论等140余万字,获奖70余项。本文原载《文学界》2009年第10期,为散文《洞庭风物辞》中一章。
范军,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主持人、配音员,有声语言艺术爱好者、追随者。
END
责编:黎日铱 一审:胥扬 二审:邹丽 三审:刘光辉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掌上湘阴微信公众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你可能喜欢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