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视察调研时强调,成立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就是要加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天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天津的教育、文化、科技和红色资源等特色优势,做实做优服务保障,开创了具有时代特征、海河特色的双拥工作新局面。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天津采访,深切感受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在这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坚定的践行。
结对共建,用心关爱用情服务——部队官兵光荣感满满
天津市和平区领导慰问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官兵在津家属
这些对解放军充满真情和崇敬的作品,让医院船官兵备受鼓舞。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和平区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23年11月7日签订共建协议。他们发挥拥军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走访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拥军服务活动,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人民海军建军75周年之际,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赴上海走访慰问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送上区委、区政府的《致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慰问信》,激励官兵安心军营、建功立业。得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将赴海外执行任务,2024年6月15日,区委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应邀赴舟山参加了在军港码头举行的隆重欢送仪式。随后,区委领导及相关人员登门慰问了医院船官兵在津家属,让军属感受到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自豪感!
感受到当兵光荣的不仅仅是医院船官兵,还有边海防官兵。天津市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河西区、和平区、滨海新区、武清区、河东区、西青区六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分别与驻新疆、西藏、云南边防基层连队开展“城连共建”,为边防连队建设晾衣房、图书室、生态养殖园、阳光活动室、军体训练中心等。3年来,全市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筹集1.2万份春节慰问品,为边防基层部队官兵送上新春祝福。各区双拥部门与驻守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海南等地的300余名天津籍边海防官兵家庭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天津当兵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军人的关爱之情。”来自山东济宁的现役军人小孙道出了驻津部队官兵的心声。据介绍,天津市共有364个军地单位结成共建对子。河西区打造“四方共建”(驻区部队、军休所、街道和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双拥品牌,推动形成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慰问帮扶等多种形式并举的融合格局。和平区克服区域狭小现实情况,坚持“走出和平搞双拥”共建理念,大力开展全城共建。每年春节、“八一”前夕,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体分5路走访慰问10余个驻津共建部队,上门问需,靠前解难,共叙军地情谊。
武警战士与劳模共同庆祝“八一”、纪念英模共建30周年活动。张春生 摄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在天津有这样一位劳动模范,她叫夏淑英,作为劳模协会的组织者,带领数百位劳动模范,三十年如一日,关心关爱武警天津总队执勤二支队四中队官兵,成为“军民一家亲”先进典型。其间,四中队迁址4次,指导员换了十几任,英模共建活动却从未间断。共建之初,时任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政委的秦国志如今已年近耄耋,依然珍藏着当年劳模进军营慰问的老照片。秦老说,英模共建让劳模与官兵在精神层面上互学互促,能坚持30年,实属不易。劳模对战士的无私帮助、对连队的深情厚谊令他无法忘怀。
“每年为军人及其配偶的父母发放公交卡和乘车补助、组织免费体检、征订《健康时报》……”这是天津市和平区驻地军人父母享受到的特殊优待。记者了解到,他们秉承“军人为国尽忠,我们代军人尽孝”的理念和情怀,2015年首创“实际随军老年家属”概念,把军人及配偶的父母纳入优待范围,以实际行动为军人父母排忧解难,有效解除官兵后顾之忧。“作为军属,在天津实实在在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关爱,真的很幸福!”政府的这一暖心举措,让远离家乡来津看护孙辈照顾子女家庭的军人父母有了归属感。
官兵难事无小事,利兵之事就是利军之事、利战之事。天津市各级高度重视“三后”问题,紧盯官兵所需、所想、所盼,为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提供精细服务,用心用情为军人军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部队、军人、军属“三满意”。
“‘双选会’的机会非常好,转业军官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对接方便快捷,也能通过‘双选会’这个平台看到自己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与自己的预期是否匹配。”在2024年退役军人安置“双向选择”洽谈会和招聘会上,转业军官郭卉婷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介绍说,5年来,天津市采取“双向选择”“积分选岗”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阳光安置”机制,接收的团职及以下转业军官中,95%以上安置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接收的安排工作退役士兵中,86%以上安置到事业单位,实现人岗相适“双满意”。
2023年4月,“首届京津冀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招聘暨跨区域企业合作签约活动”在津举办,活动邀约京津冀三地192家企业面向广大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开展线上线下人才招募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启动“退役军人就业信息直通车”服务,长效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在全国率先建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起以高等院校为主、民营机构为辅、企业实习实训中心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培训机构体系。5年来,共完成适应性培训4435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594人次,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对随军前为公务员、事业编制的随军家属,做到百分百安置;针对无工作家属,积极搭建随军家属招聘平台;完善现役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制度……为照顾好军属,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现随调公务员、事业编家属安置率100%,早于国家政策两年实现对等安置,在全军军人军属子女社会优待工作推进会上介绍经验。同时,创新“五步法”流程,推动采取“普惠+增量”方式,加大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力度。5年来,召开随军未就业家属招聘会300余场次,推荐百余名家属上岗,发放生活补助金1800余万元。
天津市把军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抓在手上,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让军人子女享受就近就便入学优待。5年来,全市1000余名参加中高考的军人子女享受加分政策。
在天津市西青区有这样一家医院——天津康汇医院,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保定点医院,也是拥军优抚合作医疗机构。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到这所医院就诊受到特别优待:免门、急诊普通挂号费;门诊、急诊、检查、影像费用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个人自付部分再减免25%,上限不超过500元,不限次数;住院费用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个人自付部分再减免30%,上限不超过1000元,不限次数;体检项目在原价格基础上给予减免20%……
一进医院门诊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退役军人服务台”,首次就诊的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在这里录入信息后,就可以就医啦。身为一名退役军人,记者目睹了从挂号到就诊再到检查、治疗的“一站式”医疗服务,除了就诊费有减免,还有优先检查治疗以及医护人员的贴心服务,在这里处处能感受到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优待。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公布4批1163家拥军企业(门店)、拥军社会组织名录,充分发挥拥军企业、社会组织在拥军优属事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餐饮住宿、教育培训、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领域持续深化拓宽拥军服务,让退役军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天津眼科医院到海军某部队义诊。李玲玲 摄
创新引入社会医疗资源。西青区推动区内拥军医疗机构申请拥军企业,为优抚对象提供挂号费减免、优先就诊、早期癌症筛查、检查费用优惠、退役军人专属病房等特色医疗服务;联合知名眼科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累计免费为75名患有白内障疾病的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手术。和平区依托原解放军二七二医院成立和平区退役军人医院,依托天津市眼科医院、海德堡联合口腔医院设立和平区退役军人定点医疗机构,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幸福指数。
推动旅游景区提供减免门票等优待。滨海新区推动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25部门面向军人和优抚对象的优待意见,积极动员全区A级旅游景区对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减免门票等优待,其中泰达航母主题公园、东疆港沙滩、大沽口炮台、国家海博馆、奥林匹克博物馆、茶淀葡萄科技园6家景区实现持优待证免费入园,极地海洋公园持优待证享受优惠票价。
组建“拥军联盟”提供优惠优待。和平区联合207家企业、门店、社会组织组建区“拥军联盟”,服务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用等多个行业领域,优惠措施包括5-9折折扣、免费服务、尊享礼品等,直接服务现役、退役军人,不断提升优待证“含金量”。西青区打造精武镇付村拥军商业街、大寺镇万达拥军商业广场,区内所有A级景区对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免收门票,6家社会组织、30家企业、127家门店为军人军属提供涵盖景区景点、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200余种优待项目。
民拥军、军爱民,这是军民之间的双向奔赴。驻津部队广大官兵视天津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天津经济社会发展。
主动支持地方建设。驻津部队先后投入兵力1万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近千台次,助力港口扩建、植树造林、市内道路铺设、环城河道治理、卫生环境清整等项目。有的部队为驻地新建党群活动中心、塑料大棚,有的部队援建驻地大型冷库,还有的部队帮助驻地修建泄洪管网和排污管道。
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驻津部队常态化组织“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功臣”“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上门为低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每年组织义务理发、义诊等志愿服务。开展“蓝剑助学”、百名军官“牵手连心,助困结亲”等帮扶活动,帮助数百名困难学子圆了求学梦。天津警备区、武警天津总队分别援建两所八一爱民学校,帮助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内容。
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去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视灾情为命令,紧急出动8900余名官兵奔赴抗洪一线,将40余公里大清河、子牙河、茁头排干渠等河道渠系堤防加高加固2米多,有力确保了大清河系26亿立方米洪水安全下泄入海,圆满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供水安全的目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驻津3所部队医院第一时间开设发热门诊,17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驰援武汉。驻津部队积极参与平安天津建设,圆满完成世界智能大会、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落实春运等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场所秩序维护、武装巡逻等任务。
来源:中国双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