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佛前许愿后,如果愿望实现了就一定要去“还愿”,而且还必须回到原先许愿的地方,这是真的吗?
其实,“许愿”和“还愿”在正式的佛学辞典中“查无此词”,虽说许愿和还愿的初衷是感恩诸佛菩萨护佑,但主要还是源自民间信仰,那么正信的佛教所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许愿?NO!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他们不知道的,实际上“许愿”两个字在佛教中是“查无此词”。许愿更多是来自于民间信仰,与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在《辞海》里,许愿有如下两个解释:
◎【辞海】 许愿 xǔyuàn
1、向神明祈求帮助,并许诺愿望实现后,将以财物酬谢
2、事前答应对方给以某种利益
至于“还愿”的说法,其初衷还是感恩诸佛菩萨护佑,能怀着感恩之心,回到佛教寺院再次礼拜诸佛菩萨,本身也是在为自身积累福德的一种方式。但是,诸佛菩萨和民间一些信仰完全不同,因此并不存在不回原处“还愿”会有不好事情发生的说法。
祈愿?Yes!
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出于对佛菩萨、对三宝的完全信赖而祈请,而不是你帮我完成心愿我就兑现酬谢的交易,在心态上、在因果上是有本质差别的。
例如,许愿之人往往会说“请保佑我家人百病全消,如果实现,我愿意为佛再塑金身”。在这里搞错了重要的一点,不管心愿是否实现,塑造佛像、吃斋念佛或多行善事,那绝对不是为愿望实现而做的利益交换,这些事本身是我们在为自己和家人积累福报。而大家期望中的“保佑”“消灾”或“延寿”,大多也是做了这些功德之后所带来的福报。何为因,何为果,一定要搞清楚!
同时,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意味着告知诸佛菩萨后即可包办。首先,愿望能否达成,也要看自身过去或现在是否做过相关的善因,三宝的加持之力可令善缘早日具足,但也不能无中生有。
同时,愿望本身是善愿,目的并非享乐挥霍或用以谋私。例如,求财不为自身享乐,而是为了更好地奉养父母、抚养子女、布施行善;祈愿晋升,不是为了满足权力瘾,而是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地去做利益大众的事情。
发愿?Good!
发愿和祈愿也有不同,发愿更带有誓愿的意思,可以说是自身未来生命的方向。学佛,就是学佛菩萨的所言所行,最后也跟随佛菩萨那样证得菩提。所以,发愿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效仿诸佛菩萨的发愿。
发愿,也分为总愿和别愿。总愿,就是诸佛菩萨们共通的誓愿,例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别愿,指诸佛菩萨基于各身想法所立下的誓愿,例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佛十二愿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自己相应的一位佛菩萨,来效仿他的发愿就可以了。
行愿?Right!
第一步,需要把这个愿望变成自己真正的想法,这不是佛菩萨的大愿,而是我自己发自内心最大的愿望。
第二步,把这个愿望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到生活中去实现。比如发愿利益众生,我有什么特长和能力,能做哪些事利益众生;比如发愿往生净土,我的善业够不够,我的恶业都诚心忏悔了吗,平时念佛的用心到不到。没有具体执行细节的计划,要么是短暂的心血来潮,要么是虚无飘缈的幻想。
内容来源丨上海玉佛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