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坊七巷(20)

政务   2024-11-04 10:30   福建  




编者按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三坊七巷走出的

海军抗日名将陈季良

作者 庄勇


民国年间,三坊七巷走出铁骨铮铮的海军抗日名将——陈季良(1883.9.13—1945.4.14)。原名陈世英,字季良,出生于文儒坊的一个书香之家。曾祖父陈鸣昌、祖父陈翼谋都是举人出身,父亲陈境河优行附生,曾任江苏知县。他兄弟五人,长兄陈世隆、二兄陈世钟、三兄陈世桢、五弟陈世荣走的都是科举之路,而陈季良却走上了从戎卫国的道路。受家庭的影响,他学习成绩良好,1905年3月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第四届驾驶班,派“通济”舰见习。1909年7月调任“海容”舰鱼雷大副、枪炮大副,开始了四十年波澜壮阔的海军生涯。

文儒坊。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武昌起义支持革命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连克武汉三镇。革命军的起义,极大震撼了清朝统治者。11月4日,“海容”“海筹”“海琛”等舰奉命向武昌革命军进击。海军是各方都极力拉拢和争取的对象,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以师生之谊两次写信给海军统制官萨镇冰,希望海军能转到革命军方面来。萨镇冰以“身体有病赴沪就医”为由离舰,将黄钟瑛指定为舰队队长。陈季良等青年海军军官投身革命,主张反正。“海容”舰由陈季良、鱼雷大副饶涵昌、军需大副严寿华等召集全舰官兵公议起义,并由陈季良、饶涵昌出面动员管带喜昌、帮带联升(均满族人)“自动离职”。“海容”舰和其他舰艇一道掉转炮口支持革命军。接着,“海容”舰炮轰清军炮兵阵地,冲破火力网,抵达江畔黄鹤楼下,将舰上的轻重机枪、武器弹药集中用舢板运入武昌城援助革命军守城。并轮番轰炸铁道桥、洋油厂,切断清军交通线,为辛亥革命胜利立下战功。

海参崴、庙街护航,资助苏俄红军游击队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英、日等国出兵干涉俄国革命。北洋政府也作为协约国之一派遣舰队开到海参崴,参加干涉军。时任海军部少将参事王崇文等有识之士深知黑龙江、松花江航权对国家的意义,应乘此机会收回航权,巩固国防。他的提议得到时任海军总长萨镇冰的赞同,呈请国务会议批准,海军部下令抽调“江亨”“利捷”等四艘舰艇北上,组建黑龙江江防舰队,由陈季良任“江亨”舰舰长兼江防舰队队长。当北上舰队离开海参崴航行前进途中几遭日军蛮横阻拦和炮击。两年间,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发生数次摩擦和小型战斗,这让陈季良等海军官兵十分愤慨。1920年2月,苏俄红军游击队因与日军战斗中严重缺乏重武器,无法攻克日军坚固堡垒。陈季良支援苏俄红军游击队,以两门舰炮、两挺机枪和一批弹药资助。3月15日,苏俄红军游击队攻克了庙街日军盘踞的领事馆。庙街原为黑龙江入海口之上30多里的屯落,日方称“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之战击毙日军数十人,俘虏130多人,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事后,陈季良资助苏俄红军游击队武器之事被日军有所察觉,又找不到证据,不断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开庭审判负有责任的中国人。迫于日本政府的压力,软弱无能的北洋政府判处陈世英(陈季良从军时登记的名字)给予撤职,“永不叙用”处分。陈世英遂改名陈季良,后来被调回第二舰队任“楚观”舰舰长。

陈季良故居。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加入统一战线,为海军易帜北伐做贡献

1926年秋,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的王荷波受中央委派回到福建,为建立国共、海军等方联合统一战线和北伐军进入福建,进行艰苦卓越的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广泛联系各派政治、军事力量,晓以民族大义,宣传我党统一战线思想。王荷波与陈季良经过多次接触、交流和会谈,使本来就心系革命,心向进步的陈季良更多地了解统一战线思想。1926年12月10日,驻泊马尾的海军第一舰队,在司令陈季良的率领下宣布易帜,归附国民革命军。1927年3月14日,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正式宣布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随之,杨树庄和陈季良发布了参战命令,组织驻马尾海军击溃了以张毅率领的第一军顽固派,有力支持北伐军进入福建全境。

代理海军部长,指挥江阴海空保卫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对华开始全面进攻。海军部长陈绍宽出访欧洲未归,由时任海军部常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代行海军最高指挥权。日军凭借与中国悬殊的军事差距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12日,为阻挡日军进犯南京,陈季良任江阴封锁区总指挥,赴江阴主持布置水道封锁线,他调集大量商轮、民船、老旧军舰和石块筑起阻塞线和辅助阻塞线,坐镇“平海”旗舰指挥,并将“平海”“逸仙”“宁海”“应瑞”等主力舰列于最前线。日军集中70多艘军舰、300多架军机和10万多兵力,计划一举攻克江阴防线。在没有空军支持的情况下,陈季良率领中国海军对日本海空军展开浴血奋战。面对日军大批飞机狂轰滥炸,各舰高射炮构成防空火力网顽强迎战。“平海”旗舰是日军轰炸的重点目标,连续遭到日机疯狂轰炸,舰艇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奋力还击。9月22日,“平海”舰击落日机4架,舰艇自身也严重受伤,许多官兵牺牲。当晚,在各舰舰长会议上,有舰长建议“平海”舰降下司令旗,陈季良坚决不允。9月23日双方再次激战,“平海”舰受重挫前后舱皆进水,陈季良下令开抵十二圩搁浅坐底抢修。9月24日他移驻“逸仙”舰,挂司令旗继续指挥战斗。9月25日,日军集中16架飞机猛攻“逸仙”舰,陈季良率官兵勇猛还击,击落敌机2架,而“逸仙”舰舰首炮和舰尾炮都被炸毁。陈季良腰部被弹片击中,摔倒在甲板上血流如注。他强忍剧痛下令“逸仙”舰抢滩目鱼沙,全舰官兵誓死抵抗,直到“逸仙”舰被炸沉。身负重伤的陈季良依然不下火线,继续移驻“定安”舰,再次升起司令旗。有人再次劝告,陈季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司令旗在,中国的舰队就在。”观战的德国顾问被陈季良和中国海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所震撼,感慨地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亲眼看到的最惨烈的海空战。”血战持续到10月23日,陈季良所率的第一舰队主力舰艇全部损失殆尽,但日军依然未能突破江阴防线。这时陈绍宽赶到前线,鉴于陈季良连续奋战50多天,受伤严重,心力疲惫,下令由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接防,送陈季良到后方医院治疗。

1945年春,陈季良腰伤复发,又得了伤寒,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此时日本彻底失败的大势已十分明显。4月14日,他艰难说了最后一段话:“我深恨未能将日寇赶出中国……我死后,不要让我入土,我要看着日本人被打败。等打败了日本人,你们就往我的棺材里倒几杯酒,我也要好好庆贺。”说完不幸去世,终年63岁。国民政府明令抚恤,追赠他为海军上将。抗战胜利后,陈季良的灵柩运回福州,安葬于洪山镇火烽山南麓。

陈季良的一生,是坚定爱国,舍命抗战,推动革命,追求进步的一生。他英勇悲壮的事迹将彪炳史册,为后世景仰。


转载来源:家在鼓楼




关注

想第一个获得好吃、好玩、好看的新鲜资讯

快为我们加星星★吧!




福州名城
聚焦古厝每日热点 网罗街区新鲜大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