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做两个小实验,思考曲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在开化中学高一(8)班的物理课上,徐海丰用两个自制的小装置分别展示了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用实验引入新课,总是能勾起同学们的兴趣。“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直接观看实验现象,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思考、了解物理规律。”学生徐习欢说道。
自制教具、创新实验,这些都是徐海丰对课堂教学的“微改革”。“我们物理组一直都很重视实验教学,学校有专业的仪器,能焊接金属、切割木材和亚克力板。”徐海丰说,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也常常自行设计形象化教学器具。学校里有一间单独的教室,用于存放物理教学的自制教具,可以进行力学、电学、热学和驻波类实验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徐海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2004年,他进入开化中学任物理教师,当时购置的实验仪器数量较少,类型也很单一。老师们就通过找木工师傅或者自己动手来制作教具。“我们都说当物理老师,要会点木工活,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教具。”徐海丰说,随着条件不断改善,教具的制作已经不是难题,更难的是构思和设计阶段。
“我们常常在备课、上课或者和学生的交流中获得灵感,思考如何通过教具把原理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徐海丰分享道,比如,用传统的演示仪展示超失重实验时,学生需要观察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加速时弹簧秤的示数与实际重量的大小关系,但实验现象持续时间短,学生看不清弹簧秤的读数,学生很难切身领会实验原理。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讨论后,他将弹簧秤与发光二极管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光条的变化,更直观掌握实验结果。
在日常教学中产生灵感,制作出样品,再不断进行试验、调整,直至达到实验设计要求……在自制教具和实验创新的教育道路上,徐海丰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和他一样,还有千千万万教师们,用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制作出各式教具,虽然它们所属学科不同、想要展现的知识不同,但都凝聚和体现着一线教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点燃他们的求知之心。
近日,开化县城东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们坐着道具步战车进入校园,这是学校为新生带来的第一节国防教育课。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他们还将体验到“龙顶飘香”“少年军校”等系列主题活动。
2021年,刘建民担任城东小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组建“少年军校”、建设“模拟法庭”;依托校内3亩茶园,开展茶文化项目化学习,打造了“五茶五廉”清廉学校品牌等,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不断强化,学生和家长好评如潮。
今年,城东小学因办学成效显著,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刘建民也曾获评衢州市名校长、南孔精英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其办学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其实,刘建民的教育理念萌芽和成熟于多年的教育实践。
2015年,从教近20年的刘建民到林山乡菖蒲国芯希望小学任校长。这所偏远农村完小教学质量在全县垫底,他抓住浙江省课程改革要求——开好拓展性课程契机,主持开发了“蚕之韵”课程体系。
“经费紧缺、师资薄弱,我们立足菖蒲养蚕业的基础,千方百计围绕桑蚕文化开展课程。”刘建民回忆,他带着老师们改造旧厨房、购置村民闲置蚕架、带领孩子们体验养蚕全过程。此外,还整合品德、美术、科学等课程,开展了学蚕、画蚕、陶泥做蚕、桑叶制茶等系列活动。
特色课程如火如荼,教师干劲更足、学习氛围越发向上,林山乡菖蒲国芯希望小学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教学质量增幅全县第一,学校发展案例更是录入了教育部内参《教育决策参考》一书。
2018年,刘建民调任朝阳小学,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学校课程相融合的新模式。在校园里打造集古法造纸、印刷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开发了《古法造纸》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体验造纸、活字印刷,还融入了制作纸扇、花草纸等内容,课程获评浙江省精品课程。同时,学校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进入全县前列,让这所企业员工子弟学校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到一个地方、打造一个品牌、提升一所学校、造福一方师生……多年来,刘建民秉承“活动即教育、参与即收获、经历即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融合、寓教于乐,致力于办书声琅琅、歌声飞扬、笑声爽朗、呐喊声震天、掌声不断的学校,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成才。
最近,开化县实验幼儿园的教师郑晓琴在准备新一届幼儿篮球队的选拔,陪伴队员们在训练和赛事中不断磨砺、飞快成长,是她的职责所在,更是她所热爱的。
郑晓琴于2014年从衢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2016年来到开化县实验幼儿园,负责幼儿篮球教学。篮球是郑晓琴儿时的梦想,虽未能成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但她用教育的力量点燃孩子们的篮球梦。
“我很珍视孩子们对篮球的喜爱,也努力挖掘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在郑晓琴的幼儿篮球教学中,她一直坚持“兴趣”才是学习篮球的核心。
在她的训练计划中,篮球练习不只是简单的运球、传球、投篮等,还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挑战。她巧妙地将篮球技能融入趣味游戏中,如“猫和老鼠”“老狼老狼几点钟”等,通过改编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掌握篮球技巧。
小小的游戏创编,也是郑晓琴对篮球教学的创新实践,正是这样的“微改革”,让她的课堂上常常洋溢着欢声笑语。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日复一日的训练是进步的基础,对幼儿来说,要学会学精一个体育项目,更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突破自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郑晓琴总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她耐心讲解、逐一示范,手把手地纠正动作;对于胆小害羞的孩子,则大声鼓励和赞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到篮球活动中来。
“记得有个孩子在训练中稍有落后,自信心受了打击,我就有意表扬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在不断地正反馈中肯定自己,慢慢转变心态,完成了更多挑战。”郑晓琴分享,她也积极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篮球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了家长的积极支持。
“我外孙非常容易出汗,郑老师会及时给他擦汗、吹干头发、更换湿衣服,孩子从来没有因为训练而感冒,足以见老师的细心和用心。”一位学生的家长说道。
同时,郑晓琴还注重通过训练和比赛让孩子们学会独立自主、尊重对手、团结协作,学会充分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坦然接受失败的挫折。“希望孩子们真正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品德,所以我很重视规则意识和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我们的队伍无论去哪里比赛,都是最遵守规则、最有礼貌的。”郑晓琴骄傲地说。
专业和热爱总能浇灌出丰硕果实。郑晓琴带领的篮球队在幼儿篮球赛中曾获省一等奖20次,省二等奖9次、省三等奖8次,她也荣获省幼儿篮球“优秀教练员”的荣誉。
教书育人,点亮智慧,传递温暖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祝全县教育工作者教师节快乐
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