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以“360全景式”融合法庭绘就基层治理鲜亮底色

政务   2025-01-15 19:27   江苏  
编者按
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把握“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总体要求,“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善治宿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宿迁政法公众号联合江苏法治报宿迁日报推出“政法工作现代化宿迁新实践”专栏,全面展示政法单位在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中的新举措、新制度、新业绩,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善治宿迁”贡献政法力量今日,推出第三十期《泗洪县人民法院:以“360全景式”融合法庭绘就基层治理鲜亮底色


泗洪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360全景式”融合法庭建设,以全域覆盖为基石,全员参与为动力,全业协同为支撑,全能服务为保障,全方位、多维度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为基层治理增添鲜亮底色。


全域布局

编织无缝对接的治理网络

泗洪法院秉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前置的理念,针对辖区人口众多、治理形势复杂的状况,因地制宜构建“360全景式”诉源治理工作新机制,出台《关于成立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联动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物业服务纠纷联动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诉源治理提供坚实制度机制支撑。

以立案庭为牵引,各人民法庭为骨干,泗洪法迅速组建18支专业解纷团队,构建起镇街、村社、网格、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协同联动的城乡司法服务一体化格局。截至目前,已有10个审判业务部门与3个街道成功“牵手”,签订《共建协议》,78名干警下沉社区成为“驻庭法官”,47个融合法庭星罗棋布,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固堡垒。

同时,泗洪法积极搭建线上沟通桥梁,376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入驻法院线上服务平台,339家基层治理单位融入江苏微解纷平台,率先达成法庭辖区基层治理单位全覆盖的目标,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无缝对接的治理网络。



全员参与

凝聚多元共治的磅礴力量

“授人以渔,方能化解纷争于无形。”在融合法庭建设进程中,泗洪法积极发掘并培育一批具备较高法治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明白人”,其中不乏社区干部、司法局工作人员、特邀调解员和各行业专家,通过搭建沟通桥梁、建立联络群组,定期开展“靶向式”培训,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基层每一寸土地。

从高空坠猫引发的意外纠纷,到小区篮球场的噪音困扰,再到儿童课间的意外摔伤,这一系列看似棘手的群体纠纷,在“四方力量”的聚合下,在“法律明白人”的共同努力中,得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源头预防、就地解决、实质处理。

近年来,泗洪法始终坚持多元共治理念,充分激发各方潜能,推动纠纷解决向精准、高效、实质迈进。2024年以来,调撤率同比攀升至54.23%,一审裁判改判发回重审率降至1.47%,案件质效显著提升。



全业协同

开创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

在行业融合的道路上,泗洪法结合县域经济特色与民生需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一起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引入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原本需耗时2个月、花费15万元的装修鉴定,在专家助力下,仅用2天时间、4500元便顺利解决。

“行业性融合法庭是根据县域实际需求所设立的,将源头治理向金融、房地产、物业和白酒企业等领域延伸,因地制宜解决当地百姓最急难愁盼的事。”泗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治国介绍。截至目前,泗洪法已在全县设立10个行业融合法庭,涵盖金融、房地产、物业、白酒企业等多个领域,将诉源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各类行业融合法庭的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特邀调解、联合调解、司法调解多层次递进式纠纷化解机制,已成功调解办理332件行业案件,其中298件得到实际履行,形成了人民法庭助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



全能服务

铸就贴心便民的司法港湾

泗洪法紧紧抓住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推进融合法庭建设,在实现立案、调解、诉讼、普法等基础功能聚合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技术,精心打造网上立案、调解指导、在线诉讼等特色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温暖贴心的司法服务。

与此同时,泗洪法切实发挥协同解纷职能,培育了一支专业过硬、扎根基层的调解员队伍,他们与法官紧密配合,实现专业判断与地缘人情的有机结合,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化解。

自融合法庭运行以来,泗洪法累计通过融合法庭化解各类纠纷1100余件,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以成功化解,有效缓解了诉讼压力。今年以来,泗洪法新收民事一审案件增幅同比下降23.18个百分点,万人诉讼率同比下降超2个百分点。

(来源:交汇点


宿迁政法
新时代 盛世年 平安市 乐未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