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 击 牛 钱 网 关 注 我 们
导读
正文
1,技术绝招
我是纯技术交易者,但我也知道这几年做技术的很痛苦,我也没占什么便宜,但没亏钱。
我觉得做技术要明白几个很重要的点,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总是拿过去的那一套去抓当代市场的机会。
第一,西方交易高手早在20年前就说过(很多高手都说过),趋势跟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一旦没有强通胀和强通缩,趋势就不会来,没有趋势,趋势跟踪交易就无法获利。
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两个正确的地方,也有两个错误的地方。一个是既然是趋势跟踪,就不会判断趋势,所以趋势即使来了也无法识别;第二呢,大趋势来之前,会把人拖死的。
错误也是对应的,一个是趋势跟踪是守,只要活下去,就能守到强通胀和强通缩到来,比如20、21年强通胀那种行情。另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交易也要加入新的元素,谁说纯技术只能趋势跟踪呢?只能单纯价格分析?
比如有些交易高手使用分时图做超短,利用的是日内资金痕迹的跟踪法,日内和大通胀什么的关系不大吧!
所以想缩短煎熬的时间,必须自创一些有效的绝招,规避只能从大通胀通缩中获取趋势的弊端。再比如那些抄单的,跟着盘口做,也是开辟了新的模式。
当然有一点也想分享一下,如果我们使用短周期的形态分析模式行不行呢?我个人认为和日线趋势跟踪的模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借助的都是大趋势驱动,只是被分割了,比如有一段时间做得好,有一段时间做得不好,就是大趋势区间里容易盈利,震荡容易亏钱,道理是一样的。
我的交易模式是使用多品种和板块的共振,加上经典形态。共振导致我的交易频率很低,低到一两个月才交易一次波段,中间出现大涨大跌也会焦躁,但现在修炼得能忍住了。过滤掉的不是无效行情,而是对我的系统无效的行情,当我懂了量力而为,交易就开始见到光明了。
共振是什么绝招吗?其实不是,并没有脱离大通胀通缩的趋势理论,因为通胀通缩的时候共振会变多,一样的道理。但是在共振时段找到最优解才是那把关键钥匙。
共振向上的时候为什么交易棕榈油?为什么那段时间棕榈油总是有利好?因为马棕和国内棕榈油都是周线的大级别形态启动啊,资本总是精准找到利好的,不是吗?
2,目标交易
大家好,我之前也做过分享,我的理念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目标交易”。
我们在交易的时候,往往容易被止损,机会来了又拿不住,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合理、明确的目标。
比如烧碱很火,大家都去炒,问题是有多少人研究透了?有多少人计算出相对的估值水平?很多人说回调介入,如果之前涨得超过了估值,回调也是白搭,如果没有达到正常估值水平,市场往往又不会给你回调上车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交易的时候总说市场在玩我啊,专门打我的止损,追了遇回调,回调做不涨,因为当你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怎么做都是错的,摇摇摆摆,风吹草动一定跑,因为上车就赚,中间没有回调就短期暴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有目标肯定也拿不久)。
当你有了目标,拿到止盈就是顺理成章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是杂音。
就像做股票一样,我总是盼着跌,即使买了也盼着跌,不然怎么加仓呢?股票为什么比期货好做?因为股票只有一个方向能赚钱,而且总有一天能涨起来,这也是目标的原因,目标就是不亏钱,浮亏就拿着呗。我的目标就是跌的时候买,飞起来就跑,多简单。
基本面想研究出估值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也就建立了几个品种的估值体系,比如化工品估值就是看和原油价格的比值,再看看库存;农产品看看过剩情况;黑色较为复杂,要跟踪动态,暂且不说。
凡是大行情,都是在估值修复的时候发生的,特别是供需还有缺口,库存一直高位或者一直去化。
其实技术面也同样能建立目标系统的,但是要合理。
纯技术我喜欢用“动力”+“压力”的分析模式,并不是“支撑位”和“压力位”。支撑会让价格难跌,但是未必会涨。动力是驱动力,是价格变化的核心因素,可能是消息、基本面,表达在价格上就是放量突破、吞没回调区间。
一个放量上涨且站稳的价位是既有支撑力又有驱动力的,加上上方压力位建立目标价格,盈损线就有了,盈亏比自然就有了。
压力可能来自反向的放量区间,也可能来自阶段性前高,这些都是有效的压力位,因为之前都是资金撤退的位置,有动力根源,而不是交易者自己想出来的,有很高的合理性。
有时候价格运行在相对极端的位置上,比如没有前高前低作为参考,我的做法是,要么基本面有明确目标,只要不超买都能做,注意仓位;要么技术上等回调,这样前高就出现了,至少有一个相对可靠的目标价。
交易切忌“做进去看看”,当你没有明确计划、明确目标,下单的那一刻,注定你已经输了。
欢迎大家入群交流
并获取免费基础课课程连接,
联系下方客服,了解更多分享课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