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教育亮点
图览教育变迁
☆首课课堂教学现场
☆首课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封闭式培训研讨活动
☆《光明日报》对泰安市“首课思政负责制”创新实践进行报道
☆《中国教育报》对泰安市“首课思政负责制”创新实践进行报道
文读教育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泰安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创新实施“首课思政负责制”,即每天担任第一节课的教师,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政教育。
“首课思政负责制”确立了“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挖掘了各学科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机制体制确保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实施思政教育,构建起“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滴灌式、润心田、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开创了全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泰安模式,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突出培根铸魂,强化思政教育“首位性”。强化立德“第一”任务。顶格推动思政工作,将“首课”列入全市中小学校日常教学任务,启动实施“六个1”工程,即构建1个首课课程体系,开展100个首课课题研究,建立100个首课教育基地,开发100个首课校本课程,培养1000名首课教学名师,培育1000个首课精品课例。压实教育“第一”责任。明确学校党组织对思政工作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书记带头听首课、讲首课;建立市、县、校、师四级联动考核激励机制,将实施情况纳入学校考核和教师年度绩效评价,逐级压实工作责任。立足课堂“第一”渠道。建设“(1+1)+X”课程体系,编写《首课思政负责制育人点情境手册》,明确实施主体、育人内容、教学形式、实施时间和研究空间,提升育人成效。
创新课程开发,促进教学思政“体系化”。成立专门教研机构。成立泰安市首课思政负责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首课课程规划和教学资源审核把关,重点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规划首课课程,确保全学段贯通、全学科覆盖。强化思政内容提炼。各学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提炼育人点,实现育人主题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打造有理论高度、有视野广度、有认知深度、有情感温度、有学段梯度、有学科辨识度的首课教学体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把首课讲到学生的心坎上。丰富首课教学资源。按照学段学科,分层分类培育1000多个首课精品课例,形成“课程超市”,全市共享,动态更新,为教师首课实施提供借鉴。
灵活教学模式,实施精准滴灌“润心田”。教学过程“开放化”。充分开发和利用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丰富资源,组织开展“与父母共创首课”“模范人物讲首课”等活动,鼓励推进家校社三方共育。教学重点“时效化”。结合重大形势背景和重要时间节点,及时调整首课教学重点,重大节日突出爱党爱国主题,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学初、放假前突出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等,增强育人时效。地方教学“特色化”。引导学校将泰山文化、红色文化、学校文化等有机融入首课教学,自主研发“童年有座山——泰山文化纵览”“徂徕山的旗帜”等特色课例,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登泰山、中华成人礼等活动,形成类型丰富的特色校本课程。
“首课思政负责制”已在泰安市42所高中、166所初中、428所小学以及12所中职学校广泛实施,并已深度辐射驻泰高校,全市5.1万名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60余万学生从中受益,教师政治素质更加过硬,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首课思政负责制”育人效益凸显,受到各界认可。工作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半月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道。
来源:泰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