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从三个切面看山东如何构建特色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政务   2024-11-19 12:18   山东  


今天,《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从三个切面看山东如何构建特色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的文章,对我省科学教育创新工作经验进行了报道。一起来看——


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 
——从三个切面看山东如何构建
特色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清晨7时50分,山东日照,朝阳携来晚秋的暖意,海风拂去薄薄的晨雾。

金海岸小学教师郑德秀出发了。她带着值日生登上学校屋顶,开始了当天的观测。他们测量地表温度,观察实时风向,在日复一日的记录中,将四时交替化作研学心得。
自2013年以来,师生每日进行气象观测,成为这所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举措之一。在山东,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的科学教育,正在全面铺开。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面向未来,怎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何以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近日,调研团一行前往山东寻找答案。

一个大省如何统筹破解科学教育难题

今年年初,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名单公布,山东“4市1县18校”入选。

加强科学教育,山东做了什么?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刘绍辉记得,早在20年前,自己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工作时,辖区内经十一路小学已有不少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在开展科学教育方面,山东有着时间悠久、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良好基础。”刘绍辉介绍,近年来,山东科学教育逐步形成了更为明晰的核心理念——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联合财政、人社、科协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推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举措》。各市按照省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一盘棋”推进,构建起富有山东特色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这盘棋中,山东起手布下四子:开齐开好科学课程,着力抓好实验教学,全面建强教师队伍,涵育学生素养。
课程方面,将是否开齐科学课程纳入督导,制定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南;实验方面,加强特色实验、创新实验开发,适当增加实验操作的考试权重,举办高中生科学实验大赛;师资方面,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配备专业教研员、科学副校长、科学辅导员,定期举办校长科学教育素养提升培训;学生方面,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着力发展学生科学社团,指导各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科技节。
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务实的山东人始终关注着浮现出的问题。
“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哪儿?就在于科学教师。”刘绍辉直言不讳。
今年,山东迎来了一个破局的节点。7月,山东大学入选“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而“国优计划”的重点之一,便是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开展师范教育?为了确保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未来能够站稳讲台,山大为首届30名学生每人都配备了学科、教育、实践“三导师”,致力于将山大的“大平台”“大工程”和文史见长等综合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省域统筹、市域落实之下,如今,山东科学教育类课程课时占比达9.4%,科学课程开设达标学校比例为98.9%;连续10年举办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建起9.78万人的科学教师队伍,近3年累计培训28.5万人次;建设1万余个中小学科技创新类社团……

一所中学怎样实现科学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这是一所建在大学里的中学。

山东大学洪楼校区一隅,坐落着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校园面积不大,建筑也染上了岁月的痕迹,科学教育却在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之前我就了解过很多岩土工程的内容,轨道交通中很多重难点技术也是这个团队突破的。”今年4月,该校学生赵艺均加入“中学生跟着院士做研究”项目,和8名同学一起,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团队的课题研究。
在山东出台的有关文件中,科学教育的“出口”明确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建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育机制。
省域范围内,“中学生英才计划”“齐鲁英才计划”的实施,形成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借助“中学生英才计划”,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高校,携手山东省实验中学等12所高中,累计联合培养学生450余人。
市域落实中,济南给出的答案是,由市教育局选出148所引领校,建设125个区域科学教育联合体,每个联合体辐射方圆2公里以内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教研备课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创。“比如历城二中,它的创客实验室能容纳2600多个孩子,周边中小学的学生可以同时在这里活动。”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马冠男说。
具体到一所学校,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作为高校附属中学,同时也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山大附中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从2015年开始,山大附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建设素养导向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
起初,探索并不顺利,一整年都没能开发出一门新课程。为此,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手把手培训教师,同时组织科学教师学习先进科学课程,组建课程研究团队,优化教师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现在,学校已形成“高原—山峰—山脉”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十二年贯通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堂科学课何以凝聚起全社会合力

日照市新营小学的科学教室里,有一间“密室”。

“密室”里,层层叠叠地堆放着亚克力收纳箱。打开收纳箱,里面是一包包设计精巧的科学课教具,它们都来自日照市科技馆。“孩子们可喜欢了,这门课一节都不能少,少了孩子们就追着问。”新营小学校长牟玲说。
今年,日照市筹措资金50余万元,向全市255所中小学免费配发资源包2550套,指导各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惠及31.6万名中小学生。
馆校合作并非新鲜事,但如何避免“流于表面”,真正调动全社会资源上好科学课?
山东致力推动协同育人,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育人主体的力量,建立健全多主体参与科学教育的对接和激励机制,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格局。
有了破题方向,日照当即作答。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介绍,今年,日照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科协、市财政局等多部门参与,成立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专班,形成市级、区县、学校联动的实验区创建格局。
记者前往日照市科技馆一探究竟,从新营小学乘车出发,仅用时5分钟,便抵达目的地。这座以星系运动为灵感的螺旋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打卡点”。
正是上课时间,科技馆里却随处可见新营小学学生,他们在大厅里讨论科技主题绘画作品,在展馆内近距离体验科普器材……这是日照市科技馆的日常,每周除闭馆的两天,每天都要迎接200名学生,至今累计接待各类研学团队290个、1.8万余人次。
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协作答卷,正写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
得益于与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签订的战略协议,枣庄市的中小学生走进山东大学、省科技馆、空天信息科技馆、华为创新中心等,实现大学实验课程贯通培养。
菏泽市牡丹区聘请科协、科技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送课入校、集体教研、研发课程等形式,帮助学校统筹科学教育资源,强化科学教师队伍培养。
烟台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市主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教育专栏,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着力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重要部署。
…………
与朝阳同行,同大海为伴,山东的科学教育向更远处扬帆起航。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文轶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往期精彩回顾 

权威发布 | 山东各地中小学生课间体育活动这样开展!

《我和我的祖国》| 来自山东师生的深情告白!

收藏!2025考研月历来啦

这种病进入高发期!师生家长要注意

山东教育发布
山东教育发布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运营,将及时发布山东教育信息,为公众提供教育资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