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打好农业产业“特色牌”

美食   2024-12-17 22:29   山西  





 王家庄乡弓家庄村:

“大棚经济”助振兴 


     近日,来到原平市王家庄乡弓家庄村,只见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温室里培育种植的西红柿、西葫芦、西芹等蔬菜长势良好。香瓜大棚里,一排排瓜苗郁郁葱葱,菜农穿梭其间,田间管理繁忙而有序。“我种植大棚香瓜已经10多年了。”正在仔细打理瓜苗的种植户吕大姐喜笑颜开,“一座温室大棚一年可以种植两茬,一茬能产两千多斤嘞。”

王家庄乡弓家庄村位于原平市城南10公里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从“一棵菜”发力、从“一座棚”出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开辟了以大棚种植带动集体经济、撬动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村党支部不断盘活闲置土地,集中承包散户土地,成立聚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业模式的优化升级。逐步建成拥有497座蔬菜瓜果大棚的设施农业园区和总面积2794平方米的现代化果蔬交易中心,主要种植香瓜、西红柿等蔬菜瓜果,并通过“保鲜仓储、包装加工、物流配送、批发零售”全链条服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大力促进产业振兴。

2023年,全村总产值达2500万元,集体资产达3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左右。”弓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晋忠介绍。

据悉,聚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蔬菜种植示范社。合作社以弓家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北街、永兴等10余个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园区。

科技赋能“智慧大棚”。合作社蔬菜种植园区的机械化水平正不断提高,微耕机、起垄机、铺膜机等农机具应有尽有,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了整个园区。同时,日光温室内正逐步安装智能化监测系统,以进一步推动设施蔬菜生产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了保证反季节蔬菜的稳定供应以及蔬菜的新鲜度、质量,我们新建了冷链物流保鲜库,可一次性存储蔬菜150吨,年可存储300吨。”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赵先生介绍。

培训一批“带不走的农技队”。自2009年开始,该村党员干部和村里能人便利用农闲时节,带领部分村民赴山东寿光、太谷巨鑫等蔬菜种植基地学习先进生产经营理念。“不仅要让村民学习先进经验,更要确保他们真正掌握大棚种植技术,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李晋忠表示,种植户在原平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原平农校等专家和驻村寿光蔬菜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努力,已经从设施蔬菜种植的“门外汉”转变成掌握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行家里手。

品牌化发展路径日趋清晰。为凸显品牌效应,全村瓜果蔬菜统一采用合作社注册的“聚满园”商标对外销售。现在,标有该商标的农产品已远销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通过品牌打造,该村还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采摘瓜果蔬菜,体验采摘乐趣。






 西镇乡南阳村:

 叫响紫皮大蒜品牌 


初冬时节,经过南阳村那扇设有“原平大蒜之乡”标志的不锈钢拱门,一路来到源渊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紫皮大蒜加工厂房,只见一个个装满干蒜的袋子整齐堆放,分瓣、脱皮、封罐等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南阳村党支部书记齐斌正在仔细察看设备运行情况。

“我们村种植紫皮大蒜历史悠久。它的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3月播种,7月即可成熟收获。村民采用自留蒜种种植,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天然有机肥对土地进行优化,所产大蒜汁多味浓、醇香辛辣。”齐斌抽出空来,耐心地为记者介绍。

南阳村是原平市紫皮大蒜的主产区。阳武河与滹沱河在此交汇,形成大片的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815g/kgpH值为8.4,孕育出的紫皮大蒜具有蒜头大、蒜瓣肥、蒜汁浓、耐储存等独特品质。

近年来,基于大蒜种植利润高、市场潜力较大以及蒜地便于土地流转等优势,该村大力发展大蒜种植与加工产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每亩可产约1500斤大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5万元。”齐斌说。

该村主要从事紫皮大蒜种植的源渊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4月,目前有从业人员8人,经营场所3200平方米。近年来,在原平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大蒜机械化设备引进、加宽地膜覆盖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制约该市紫皮大蒜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尝试大蒜套种玉米的模式,以解决大蒜收获后二茬田的问题,进而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村发展大蒜产业,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增收。

202012月,南阳紫皮大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12月,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37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产品A级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紫皮大蒜商标也于202310月份注册,相关产品的包装策划工作也在推进中。今年,合作社又投资120万元筹建紫皮大蒜深加工项目,目前工程基本竣工。大蒜深加工产品即将上市。

“后续,村里将延伸产业链条,加工腊八蒜等多个大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的紫皮大蒜,正在从传统农产品演变成馈赠亲友的礼品。”齐斌说。

“逢年过节我们给外地的朋友送礼,首选就是村里自产的紫皮大蒜。它营养丰富、辣香浓郁,一直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村民老樊附和道。






 新原街道小库狄村:

 探索“鱼稻共生”新路子 


来到小库狄村,记者看到,在建设正酣的智能温室大棚施工现场,工人正熟练地驾驶着挖掘机,将培养土运至棚内,自动喷洒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均已到位;而在集餐饮、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狄牛牛游乐园的特色农产品展览馆,原生态农家大米、天涯山酱菜、狄牛牛白酒等排列整齐。近年来,该村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是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小库狄村位于原平市东南4公里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262678人,耕地面积1502亩。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施了生态休闲农业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推广“鱼稻共生”示范种养模式、建设绿色纯天然蔬菜自主示范种植园与一座18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95万元。在狄牛牛游乐园周边,村里整合流转了26亩耕地,用于优质水稻的示范种植。引进罗非鱼、鲤鱼两个优质鱼苗品种,放养鱼苗1000斤,带动12户农民参与40亩“鱼稻共生”示范种植。建设绿色纯天然蔬菜示范种植园6亩,供市民自行选择种植露天蔬菜,并由游乐园代为管理。此外,建设18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一座,并配备全自动水肥供应系统一套;计划一季种植蔬菜、一季种植优质香瓜,预计收益7万元。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30余人。每天可接待200名左右游客前来体验采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越介绍。从智能温室大棚、狄牛牛游乐园的建设到村里集中供暖的实现,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一株株水稻颗粒饱满,罗非鱼和鲤鱼活蹦乱跳……如果10月份过来,大家就可以看到‘稻黄鱼肥’的美景。”小库狄村支部委员杨建鑫笑着介绍,“我们村种植水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主要种植晋稻品种,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近年来,随着水稻打浆机、拖拉机等设备的陆续配备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从育秧、栽培、管理到植保、收获,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一方面,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的虫害就少了;另一方面,鱼儿的粪便和残余的饵料会自然转化为水稻的养分,农药用得也少了。以稻养鱼、以鱼促稻,这种‘鱼稻共生’的模式既有利于生态平衡,也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原平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吕晋华讲得头头是道。

“我们村养的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大米品质优良、口感甜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村民赵大娘话语间满是自豪。

“村里将继续扩大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引入五常稻花香、五常长粒香、东北圆粒珍珠米等更多优质品种。”赵越表示,未来小库狄村将继续依托本村的特色资源,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忻州日报

终审:杨强

复审:王国伟

初审:樊晶璟

编辑:张未平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sxhbfwz@163.com

新闻热线:18803508818

                 13903508888

                 18135050587



画说忻州
画说忻州发展,传播忻州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