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31日,以“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上海星河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的20位院士、100余位知名专家和业内专业人士、600余位学者齐聚沪上,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参与人次超过6万人次。
大会聚焦建筑绿色低碳和城市更新领域的最新学术思想、技术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展开研讨,切实贯彻了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旨在共同为我国工程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贡献力量。本次大会也是上海市科协2024年会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吕西林院士和朱合华院士,现场出席大会的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魏敦山、江欢成、郑时龄、梁文灏、龚晓南、肖绪文、吕西林、徐建、庄惟敏、梅洪元、朱合华、刘加平、曾滨,线上出席大会的院士有:杨秀敏、聂建国、任辉启、陈湘生、张建民、谢先启、杜修力。
|
大会开幕式
Opening Ceremony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卫东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聂建国院士、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激分别致辞。
叶国强主持开幕式
王卫东主持开幕式
高战军致辞
聂建国(线上)致辞
韩志强致辞
刘千伟致辞
于宁致辞
姚激致辞
|
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s
2天时间内,7位特邀院士和30位演讲嘉宾,围绕“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创新技术发展”作主题分享。
01
特邀院士报告
江欢成、徐建、庄惟敏、梅洪元、陈湘生、朱合华、刘加平共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作特邀报告。
应县木塔维护加固研讨
江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简介:应县木塔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典范,报告介绍了应县木塔 2000 年 状况,探讨了应县木塔结构体系,提出了应县木塔维护加固建议:(1) 维修加固应县木塔,保下一个千年不倒;(2)仿造一个新塔,1:1 全新木构,用于学习科研和登塔观光;(3)用现代方法建新塔,钢结构、新型节点、木装修、角撑代替斗拱、阻尼装置获取木构的弹塑性、光伏等新能源应用,体现传承和发展宏愿。总结中华智慧,形成理论,为“守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出谋划策,为世界建筑理论作贡献。
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信息化技术
徐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报告简介:基于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背景,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与改造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更新所面临的重点难题。基于已开展的大量科研积累与工程实践,报告针对高精度空间测绘及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既有建筑应用中的局限性,深入分析了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状况,指出未来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还需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如融合智能高效叠加检测信息,开发点云数据自动化处理平台,实现精准表达既有建筑各种病害位置、范围、形态等信息的三维模型;引进和研发既有建筑无损检测技术,系统形成既有建筑检测模式;建立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云平台,实现对既有建筑健康状况的可视化、智能化综合评价。
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从建筑“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和方针为出发点,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成就巨大,但是建筑定位失当、体量夸张,建筑效能低下、不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拆大建带来了建筑业碳排放的增加,成为迈向双碳路径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同时,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建筑文化长期脱节,重后期技术叠加配置,轻前期空间气候建构,重绿色技术性能指标,轻建筑文脉空间传承也是长期面临的问题。引发思考:设计有没有科学性?面向碳中和建筑的设计方法机制是什么?提出建筑策划对设计前期科学决策的有效性,提供几个实践案例进行示范应用。
寒区建筑绿色低碳的应对策略与实践
梅洪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杂环境建筑研究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寒区建筑因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能源结构落后,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绿色低碳亟需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报告从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与机理出发,建立了整体统筹的碳中和理论体系、分段控制的减碳方法体系与重点场景的降碳技术体系。结合寒区建筑绿色低碳的重点领域——大学校园,从基础理论、核心方法、专项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大学校园绿色低碳建设体系与实施路径,助推我国寒区建筑高品质发展。
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
陈湘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
报告简介:地铁建设加速中,繁华城区建站面临重重挑战。传统方法常需断路疏解交通,引发拥堵、额外费用及设施干扰。矿山法局限,盾构法难建理想车站。广东启动重大项目,聚焦机械顶管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等三大创新技术,由陈湘生教授领衔,深圳市地铁集团联合中铁装备、铁建重工、深圳大学等,携手攻克难关,提出并实践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推动地铁建设技术创新与发展。
低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与应用
朱合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
报告简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与运营带来的大量碳排放与“双碳”目标 间的矛盾凸显,迫切需要开展低碳乃至零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体系研究。立足数字化驱动的碳足迹计量和分析为基础,可实现低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体系快速生长迭代。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依托iS3数字化平台,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对公路隧道碳排放进行分析评价,并直观地呈现碳排放计量结果。基于虚拟仿真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光环境数字孪生平台可实现运营安全与节 能减排的动态模拟。建立基础设施数字底座是实现零碳基础设施“五新”的基础。
地下空间抗裂防渗关键技术与应用
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简介:控制混凝土的开裂是提升地下空间工程结构刚性自防水性能的关键。针对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与控制技术难题,报告首先介绍了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量化评估与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混凝土不同阶段收缩特点,介绍了收缩抑制关键材料,以及针对地下空间工程混凝土形成的抗裂性提升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地下空间超长、大体积等混凝土结构抗裂防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02
专家主题报告
30位特邀嘉宾作主题报告,分别是:
王卫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国强
国家杰青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金属消能减震创新技术》
张俊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城市核心区绿色低碳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大桥谕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
《未来之境》
唐玉恩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城市更新中的绿色设计探讨》
丁洁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数字化技术与城市更新设计》
顾祥林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特聘教授
《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杨庆山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风振响应分析及气动外形优化》
徐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新型建筑能源体系及应用》
Joerg Lonkwitz
Gensler 设计总监
大中华区弹性设计部区域联席负责人
《城市建设迈向低碳、智能、以ESG理念引领的新时代》
葛坚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肖从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既有建筑改造的探索与创新》
周建龙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工程师
《结构创新成就城市更新之美》
Alexandre Jordão
巴西矿冶公司全球建筑市场开发主管
《High Performance Steels as one Solution for CO2 Reduc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蔡袁强
国家杰青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新技术与新装备》
刘松玉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特殊土地基低碳加固技术创新与应用》
郑刚
长江学者
天津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
《岩土工程变形主动控制及整体安全控制》
李维峰
台湾盘硕工程/盘工工程顾问总经理
《资源再利用建筑材料技术与应用》
李耀良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
《城市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新技术与实践》
陈晓明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数智赋能建筑全生命期场景实践与展望》
李亚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
《建筑外表皮风灾易损性问题思考》
樊健生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工程结构性能评价技术—智能感知与智能模拟》
汪孝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融合与共生》
Stephan Rewolle
gmp合伙人
《改建,不间断转变》
郑方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低碳冰雪场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林波荣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低碳导向下的智能设计与智慧运维技术探索》
本乡太郎
日建设计技术总监
《脱碳建筑的持续性能验证倡议》
王凌飞
奥雅纳董事、机电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ESG时代下建筑综合能源的智慧践行》
薛伟辰
长江学者
同济大学教授
《基础设施领域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发、应用与标准编制》
王平山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
《铝合金结构抗火技术研究》
大会37个报告内容丰富、紧扣主题、视野开阔,既有理论高度、实践广度,也有技术深度,吕西林、曾滨、王卫东、龚剑、郭建祥、何毅良、李维峰、徐晓明、蔡袁强、刘松玉、梅国雄、陈锦剑、陈国亮、包联进、徐强、张铭先后主持学术报告。
大会同期还推出技术创新交流活动,华建集团上海科技发展分公司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长三角土木建筑学会联盟、上海久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高性能钢结构国际研究中心等协办单位,集中展示了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成果。
|
闭幕式
Closing Ceremony
大会闭幕式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卫东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朱合华致闭幕词。闭幕式总结了本次7场院士报告和30场嘉宾报告,对支持本次大会的专家、领导、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并为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朱合华院士致闭幕词
为协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
结语
Epilogu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在城市、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责任在城市。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聚焦城市有机更新、新型建筑能源体系、绿色建筑与碳中和路径、数字化智能技术应用、新型结构及防灾减灾、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岩土工程新技术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思想、技术成果、项目案例和行业热点,既有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工作上的生动实践,为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前沿思想构筑了高起点多层次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