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那句“娜拉出走后怎样?”,如晨钟暮鼓,让人深入思考女性的真实处境。
关于女性,关于出走,一个最有力的形象就是娜拉。一百多年后,我们再一次看到关于出走的形象,是电影《出走的决心》片中的李红。
李红是50岁出走苏敏的化名,由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咏梅饰演。
比如,丈夫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肆辱骂发泄。一次家中宴客,李红见有人抽烟,顺手拿了烟缸摆上。谁知丈夫脸色突变,砸起东西,数落她不懂事。
忙了一整天的李红,委屈地夺门而出。谁知一转角,看到了自己的女儿,脚步只好停了下来。
说起来都是小事,李红却在其中犹如困兽,动弹不得。
她逃不开妻职、母职,她始终被困在干不完的家务活儿和丈夫无穷无尽的嘲讽打压里。
李红最后真正的出走,不只是出走还是为了逃生。
有次李红被孙大勇的阴阳怪气说恼了,举刀自残。即便如此,李红依然没能成功离家。
更窒息的日子还在后面,并带着彻底的绝望一同到来。
电影真实感拉满,看完情绪消耗会很大。
因为拍得太生活了,所以批判性比较隐秘,用轻描淡写代替浓墨重彩,连原型的家暴都没拍出来,可能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激烈矛盾掩盖了平静的窒息。
日复一日、永无尽头的家务劳动对一个人惊人的磨损,而这种工伤的发生不见血,不闻哀嚎,罕为人知,也不得抚慰体恤。
如果说李红的婚姻不幸是叠加了各种历史原因的特殊矛盾,那家务劳动则是一个普遍矛盾。家务总在那里,不会消失也不会减少,你不干,我不干,总有一个人干。
家务劳动是支撑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重要劳动,可这种劳动不记酬,不被人重视,因此,承担这部分劳动的人最终沦为隐形的被剥削者。
最恶心的言论就是:谁家老娘们儿像你这样?为什么所有女性都应该是勤奋,孝顺,全身心为家庭付出的,难道她不能活出自己吗?
传统女人注定消失,传统婚姻制度也不知会走到哪里去。因为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办法让每个男人都拥有自己的奴隶。
女人已经觉醒,女人不干了,她们正在抛弃传统日子、传统的他。
李红出走了,苏敏也出走了,一个个娜拉正在出走。电影已经尽量提纯美化,让李红只受精神暴力,不挨揍。现实里,原型苏敏,是真的要吃拳头的。
当代“娜拉”苏敏,也是在尽可能完成妻职和母职之后,在看见孙子开始上学后,才有勇气去观照自己。
电影里的好多细节,就像女性困境的一个继承,一个李红出走了,她的女儿还会成为下个李红。
以前一直等妈妈李红真正出发,以前说着“我绝对不结婚”、“你就是太懦弱”的女孩却停下来了。
亲爱的妈妈们,无人亲,没人爱。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是来源于身份之外,于是只能互相戕害。
婚姻难道是牺牲一个人成全另一个人?难怪两千年来只出了一个李清照,是因为她没有孩子。
即便自己的丈夫没有斐然的成就,也依然有很多平凡的女性,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越是挣不来钱的年头,越会出现苏敏、李红。越来越多的李红,会提早出走。
直到现在,被困在“妈妈”这个身份里,那种无可奈何是自然施加给女性的枷锁。
当女性深陷令其困窘的父权体制时,男性其实也无法幸免。把时代的痛苦简单归为男女对立反倒会掩盖真正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从社会结构和父权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毕竟,多思考总能找到真相,一起努力共同改变才可能早点见到曙光!
电影之外,苏敏与咏梅有一次动人的会晤,她们都为彼此带了开得热热闹闹的鲜花。
不管女性、男性,多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梦想照进现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