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经典古诗词,一同体会古人的悲秋情怀

文化   2024-09-19 00:01   北京  

伤春悲秋是我国诗词文化中传统的基调之一,而悲秋的历史则更长一些,自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为秋日象征着人的暮年,对人生的不顺,对暮年、白发、萧条、无望等事物就会更加敏锐。下面分享十首悲秋诗词,一同体会古人的悲秋情怀。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全诗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九日蓝田会饮》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人老了,面对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行香子·秋与》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万桩世事付与千钟美酒。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憔悴。

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看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此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极尽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


《秋来》
唐代: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
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
愁恨年年长相似。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此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显示出气氛稍浓的悲愁感伤。


《秋晚悲怀》
宋代: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显,其诗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写诗人内心的悲感。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对当时怀才未遇的志士来说,有普遍的意义。

《悲秋》
宋代: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诗名《悲秋》,却不写一个“秋”字,而是通过“西风”、“寒声”、“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征,刻画出秋的意境。通过这种托景抒情,把复杂的思想感情,寓悲壮于闲淡之中,引人涵咏寻味。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中华诗文学习
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文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于一体,培养人们对中华经典的兴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