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24.132162
主要内容:
干旱传播是一个涉及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复杂过程,明确各类干旱的传播途径和机制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干旱传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两类干旱之间的关系,对多类型干旱传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扩展收敛交叉制图(CCM)确定传播时间,阐明青藏高原多类型干旱的传播途径,构建基于CCM的干旱持续时间传播指数(CDDP)和干旱强度传播指数(CDIP),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初步探究干旱传播的驱动因素。
主要结论:
结果表明,1997—2017年青藏高原干旱传播呈现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的顺序,传播时间分别为4.6个月、4.9个月、4.2个月。多类型干旱传播特征总体趋势相对均衡,但流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相邻区域干旱传播模式不均一。不同类型干旱传播的关键驱动因素不同,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显著影响干旱传播特征的空间分布,CDDP对这些驱动因素尤为敏感。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多类型干旱传播的过程和驱动因素,为理解干旱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主要图表:
图 3 . SPI-SRI(a)、SPI-SSMI(b)和SRI-SSMI(c)在 TP 上的交叉映射技巧。
图4. ( a)SPI-SRI的ρ;(b)SPI-SRI的PT;(c)SPI-SSMI的ρ;(d)SPI-SSMI的PT;(e)SRI-SSMI的ρ;(f)SRI-SSMI的PT;(g)不同流域多类型干旱的ρ;(h)不同流域多类型干旱的PT。
图5. ( a)SPI-SRI的CDDP;(b)SPI-SRI的CDIP;(c)SPI-SSMI的CDDP;(d)SPI-SSMI的CDIP;(e)SRI-SSMI的CDDP;(f)SRI-SSMI的CDIP;(g)不同流域多类型干旱的CDDP;(h)不同流域多类型干旱的CDIP。
图6. ( a)SPI-SRI的CDDP和CDIP的LISA聚类图;(b)SPI-SSMI的CDDP和CDIP的LISA聚类图;(c)SRI-SSMI的CDDP和CDIP的LISA聚类图;(d)多类型干旱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结果。
图7. ( a)青藏高原多类型干旱CDDP因子检测结果(p < 0.001);(b)青藏高原多类型干旱CDIP因子检测结果(p < 0.001)。
图8 . (a)SPI-SRI的CDDP交互检测结果;(b)SPI-SRI的CDIP交互检测结果;(c)SPI-SSMI的CDDP交互检测结果;(d)SPI-SSMI的CDIP交互检测结果;(e)SRI-SSMI的CDDP交互检测结果;(f)SRI-SSMI的CDIP交互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