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Beginning of Winter),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一候:水始冰
立冬一过,我国就逐渐进入寒冷季节。立冬那天,水才开始结冰,此时结的冰层只有薄薄的一层,还在很脆弱,未形成坚冰,太阳一出来就融化了。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上开始有冰冻现象,土地凝冻,土地里的水汽开始凝结,以至于都无法踩裂,天气越来越冷,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是野鸡,也可以指大型的鸟类,而蜃则是大的蛤蜊。古人认为,立冬过后十天,野鸡一类的大鸟就会飞入大海之中化为蜃。蜃就是大蛤,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的。此时的雉入水化蜃与寒露是的雀入水化蛤相对应。所谓秋收冬藏,在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到立冬后野鸡便变成大蛤了。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之间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在立冬这天,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含有美好寓意,有“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从外形上看,饺子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华罗庚
微数科德缘馨语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团委
学生会宣传部
图文、编辑:魏明珠
主编:王董艺、林雨晗、赵延辰
校对:王冰新
初审:王冰新
审核:陈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