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鉴于荒漠化的广泛且深远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2015年提出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LDN),随后将其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目标中的目标15.3。中亚(CA)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面临土地退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中亚具有干燥的气候、稀疏的植被和脆弱的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对极端气候的脆弱性增加了土地退化的风险。此外,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及其带来的人为影响,中亚已成为全球荒漠化的热点地区。与此同时,作为沙尘来源,荒漠化的加剧将引发全球性的沙尘暴灾害。咸海区域的环境灾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在中亚地区实施SDSN可持续发展目标15.3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对当前荒漠化水平及其驱动机制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 阐明中亚地区荒漠化的过去和未来时空特征;(2) 量化土壤、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对中亚地区荒漠化的贡献;(3) 为荒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首先,考虑了自然和非自然影响下的荒漠化地表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多维地表特征的荒漠化评估框架。该框架降低了多源指标的不确定性,全面提升了评估过程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比较并验证了不同定量评估方法在监测中亚荒漠化时空分异中的适用性,同时考虑遥感指标的重要性。第三,从土壤、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考虑了中亚地区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对荒漠化区域退化和恢复的驱动因素和机制进行了解释。
3. 关键图表
图1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图2 中亚地区不同退化强度土壤的空间分布
图3 不同驱动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状态指数的交互影响: (a) 2001年, (b) 2010年, (c) 2020年
4.主要结论
基于GEE云平台提出了一种评估荒漠化现状及主要驱动因素的方法框架,以识别和缓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有限土地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LDN)。研究结果强调了气候因素作为荒漠化主要驱动因素的作用,其中参考蒸发量的影响最大。此外,结合土壤、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及其协同效研究,对于制定荒漠化防治措施最为有效。关于中亚地区,近期应重点关注退化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北部,同时需要注意到中亚地区荒漠化退化的范围与其恢复的范围往往非常相似。
5. 发表信息
Zhao S, Ding J, Wang J, et al. Central Asia’s desertification challenge: Recent trends and drives explored with Google Earth Engin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 142595.
6.声明
(1)小编水平有限,文章分析和理解均是个人见解,强烈推荐通过合理渠道获取原文,直接进行阅读。
(2)文稿涉及的材料仅为交流学习,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小编对此表示歉意,邮箱:xu_xib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