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坊”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时事   2024-11-22 09:02   山东  


编者按


近日,人民网客户端刊发文章《“社区工坊”赋能沂水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报道了沂水县为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善治,积极探索“社区工坊”运营模式,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近日,走进沂水县沂城街道翰林苑社区工坊,居民们正踩着缝纫机,赶制裤子、衬衫、裙子、上衣等服装产品,工坊主任陈倩穿梭在车间内,边指导工人加工产品,边检验加工质量。“多劳多得嘛,等以后干得熟练了每个月能领两三千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庭,别提多美了。”车间一开工,居民韩美莲就来上班了,真正过上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

社区工坊是沂水县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基层善治的又一探索。翰林苑社区工坊就是其中之一,工坊由社区党组织搭台,采取“党建引领、社企共建、居民参与”的运营模式,利用社区闲置用房进行服装代加工,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既解决了居民工作和照顾家庭两者兼顾的矛盾,也让社区在服务凝聚居民和发展社区经济中找到了平衡点。


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回应居民期盼


沂水县沂城街道翰林苑社区位于县城东郊,周边学校多、人流量大,居民主要是乡镇涌入的务工人员和陪读家长,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日常走访中居民跟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收入来源少,又要照顾家庭,找工作难,生活压力大,给我触动很大,因此我想能不能通过社区领办增收项目,让这些居民在能照顾家庭的同时又可以增加收入。”社区党总支书记武传涛说。

居民需要啥,社区就干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非常关键,既要对就业群众技能水平不高、工作时间灵活、收益稳定,又要与社区资源条件相匹配、便于操作。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后,最终选定了上手难度较低、可链接资源丰富的缝纫手工加工项目。考虑到居民照顾家庭的需要,工坊实行弹性管理,上下班时间按照接送孩子的时间灵活制定,社区还开办了幸福餐厅和社区托管,切实为居民照顾家庭和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办好社区工坊


项目确定了,但是“阵地场所从哪里出、启动资金从哪里来、车间工人从哪里招”都是问题。

社区党总支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协调物业服务企业对辖区小区一处闲置的沿街楼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起了面积160余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工坊厂房,吸引沂水县天贸服装有限公司将加工环节布局到社区,签订共建协议,由企业负责提供机械设备、物料和订单,做好前期技术培训,社区负责联系组织周边闲置劳动力,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智慧服务平台发布招聘公告,线下依托社区工作者、楼长单元长等入户广泛发动,资源整合、多方参与,推动社区创收、企业增效、居民就业,实现三方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目前已引入缝纫机器30台,招收居民工人24名。


居民乐业、工坊增益,助力社区善治


建立健全社区党总支监督下的“专人管理、分工运营、合理分配”的运行管理机制,社区党总支牵头负责工坊的总体运营,下设管理主任专门负责,由有服装厂工作经验、缝纫技术精通、管理经验丰富的社区群众担任,在社区党组织的监督指导下,专注于吸纳社区失业人员就近就业,负责与合作企业洽谈订单项目及工坊的日常管理。就业居民通过产品加工按件计薪,社区作为企业和就业居民的沟通纽带,按产品批次抽取一定管理服务费用反哺社区,用于水电费开支、扩大再生产、社区运转经费等民生服务。

目前工坊已投入运营,预计年可接单7万余件,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就业居民月实现工资2000元以上,年增加社区公共收益4万余元,切实把工坊的红利转化为惠民的福利、社区发展的活力,为城市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下步,沂水县将以社区工坊为抓手,持续探索社区创富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以群众需求迫切的业态为社区经济发展重点,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教育托管、订餐送餐等低偿服务,探索创办社区企业等经济实体,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

“临沂党建”新媒体平台投稿邮箱

310619855@qq.com


一起点赞 点在看 

临沂党建
临沂市党建工作的宣传平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管理、交流、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