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乐天陶社
2024年周五系列公益讲座
第四十一讲预告来啦🎈
公益=免费+欢迎观看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香文化,越来越成为治愈当代疲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清文人香事,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香文化里,最具雅趣诗意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更是独树一帜的精神追求与审美体验。
这期的周五公益讲座,我们邀请到了眷香簃创始人素影老师,来和我们聊聊关于“明清文人香事”的二三事,一起穿越明清闻香世界!
11月29日(本周五)🙋 19:00-20:00
乐天陶社教育中心见!
💬讲座嘉宾介绍
素影
素影(眷香簃创始人),2013年因一次雅集与香结缘,辗转广州、成都、北京、日本等地拜师学习,自此便开始了与香文化十余年的羁绊。2023年,素影选择了景德镇作为“眷香簃”香文化品牌的延伸地,在陶溪川拥有了新的香学空间和专业制香工作室。12年专注于香道授课与手工制香,她眷恋于自然之香,也想把属于香的氤氲文化与丰富体验分享给更多人。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明清文人香史」
制香中 @眷香簃
在明清时期,焚香已经成为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书斋里静心读书题字,还是在庭院中赏花品茗,亦或是漫步亭台楼阁,都离不开那一缕袅袅香烟。
香,是这些文人墨客生活中最特别的伴侣,雅致而温柔,陪伴着他们度过一个个宁静且充满诗意的时刻。
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于香药、香方、香具、熏香方法、品香方式等都颇为讲究。他们用的香炉通常小巧精致,放在案头之上,既美观又实用。他们还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与心境,选择不同的香料和香方来进行焚香活动。
「名画中的品香场景」
斜倚熏笼图|明代 陈洪绶
在明清文人的画作中,也常常出现焚香的场景。明代著名的仕女画代表作《斜倚熏笼图》中,就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倚笼焚香的情景。细竹编制成的熏笼下,香炉既香且暖,女子拥被懒倚在熏笼之上,迷朦地享受着熏香。
又如著名画屏《十八学士图屏》中,在琴、棋、书、画四个场景中,少不了焚香的情景。园林雅集,书画器物,再配上典型的“炉瓶三事”,颇有闲雅好古的生活风范。
明十八学士图屏|描述唐贞观时期十八学士故事
所谓“炉瓶三事”,就是香炉、香盒与箸瓶,这三件是香案上必不可少的经典焚香用具。文人雅士常常把它们放在书斋或厅堂的显眼位置,既作为空间装饰,又可随时使用。
琴茶,花香,雅集……明清文人的种种追求中,总少不了“香”的存在。区别于唐之鼎盛、宋之风雅,明清的文人香事则另有一番独特韵味。它是清雅高洁审美的最佳体现,更是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方式之选。香文化蜿蜒千年,随时间朝代而不断演化,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平凡日常里的美好存在。
古画中的焚香时刻
更多关于明清的文人香事与雅趣生活,欢迎大家在11月29日,来到乐天陶社教育中心的周五系列讲座,一起徜徉在灵趣诗意的香文化世界。
2024年11月29日
(本周五)
19:00
地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