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据统计,乐天陶社的食堂日均有40人用餐,我们日日享用着大厨蒋师傅精心准备的佳肴。
在平日,就餐人员会默契地把饭菜干光光表达对食堂团队的感谢。
在拥有感恩节的11月,乐天陶社国际驻场工作室组织了一场面向员工内部、驻场艺术家的“一人两碗”活动,向食堂团队致谢,同时丰富乐天食堂独特而多元的餐具文化。
11.4-11.28“一人两碗”
🍚活动回顾🍚
这一次,总共有44个碗最终亮相。对!44!一个可以几乎让所有就餐人员都用上新餐具的数量。
这一次,“一人两碗”不止要做碗,还增加了投票及讲解环节,设置了“最佳装饰奖”、“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创意奖”三大奖项。
这一次,虽然大部分评委也是参赛选手,但媒体小狗打包票,每位选手都诚实地把票投向了心之所至。
大家通过把作品捧在手里触摸、用眼睛细细环看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投票在先,听故事在后。大家通过盲选评出了所有奖项,接下来为各位唱票开奖!
👏最佳装饰奖👏
“最佳装饰奖”的得主是江湖人称褚老板的褚庆龙老师,他以个人风格极其强烈的作品参赛,投票时虽通过编号15隐匿作者姓名,但碗的长相会说话。
既是教育中心表面装饰课程教师的他,也是乐天陶社创意市集摊主的他,居然还没有到食堂吃过饭,用大喇叭喊A9速速邀约褚老师。
👏最佳设计奖👏
获得“最佳设计奖”的作品出自国际驻场工作室“扫地僧”的李扬之手,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打开的椰子。器型成熟流畅,大家一眼就被造型吸引,别致的碗沿设计让碗的每一面都不同。
去年从美国学陶归来后的李扬一直在国际驻场做着兼职的工作,饭龄1年的他已经在食堂吃过春夏秋冬四季时令。
👏最佳创意奖👏
恭喜在乐天陶社练习时长/吃饭时长2年半的小陶夺下该奖,用一套碗的组合拳,说一个爱而不得的悲伤故事。
有些碗,看起来很有故事,实际上确实有故事。大家伙儿盲投出了最有故事的作品,说明作品自身也会说话。
其本人在现场对作品图文并茂的讲解更是18禁级别,大家可线下问询本人。
投票结束后进入到了作者讲解环节,经作者说明后,大家再看碗碟都不再是碗碟,而是那背后的故事。
番外:碗的故事
釉料配方来自chatgpt的碟
饭龄时长5天的柳同学得知原定的配方在中国缺失原料无法配齐后,转为向人工智能求道。chatgpt不负他望,提供了一个材料易得效果满意的配方。
亮釉的碟子可以说是人类及人工智能通力合作的产物。
满意的拉坯回归之作
饭龄1+年的A9说这是他两年以来第一次拉坯,能用回收泥拉出这个形体他已经知足,能用回收釉料做出这个黑亮的釉面效果他很满意。
用了4年前从退休师傅那买下的坯
饭龄15年的Maggie女士奉上了一摞青花碗,这些碗的素坯是她4年前在天马窑旁的文师傅工作室清货时买下的,自那之后文师傅就退休了。
最了解传统技法的Maggie没有选择用传统的毛笔为碗做装饰,而是用海绵在表面一顿戳戳戳,探索不一样的青花装饰方式。
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将所碗的故事一一道来,欢迎有缘的你到食堂就餐,亲身感受这些充满温暖力量的碗碟,如果你问起它们的故事,在场就一定有人能够回答。
评选结束赶上饭点,这些有故事的碗立马被拉到食堂投入使用,众人亲测,非常好用!
再如果你看到这仍旧好奇以“好吃”著称的乐天陶社食堂每日有什么饭菜,那我想你可真是被馋到了,可点击下方视频一探究竟。
下一届活动见!
再一次感谢乐天陶社食堂团队!
我们所有人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