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知乎提问“博士明明比本科难毕业的多,为什么很多人仍认为‘金本银硕铜博’”引起了小规模的热议。
图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87850354
截至目前,这条回答已引发了超过211w的浏览量,而这场关于学历价值的争论,背后折射的却是“第一学历歧视”这一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专升本毕业的腾讯程序员,即使手握5项发明专利,依然被猎头直言"第一学历不够看";某985硕士毕业生只因本科就读普通院校,就在高校教职竞聘中惨遭"学历查三代"。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AcaoPCj1k1k5
图源:小红书
http://xhslink.com/a/7WcKdNq8BWk5
当个人能力与学历出身持续错位,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何“金本银硕铜博”的鄙视链如此坚挺?
01
大家怎么看——知乎上的学历攻防战
这题是偷换概念啊
图源;知乎
绝对是金本银博铜硕!硕士就是最水的
图源:知乎
只是说的入学门槛,与含金量和价值什么的无关
图源:知乎
屁股(立场)决定脑袋(态度),不同身份的人对此观点不一
图源:知乎
实际上这一问题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答案。“金本银硕铜博” 这种说法不过是人们在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把金银铜这类可见性强的价值标准硬套在学历身上。其本质只是愈发普遍的生存焦虑的一种投射。
图源:知乎
但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讨论中窥出:基于本科的唯出身论和第一学历歧视在当下依然广泛存在,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学历和人才的评判。
02
“唯出身论”的四根支柱
高考相对公平,有着被崇拜的惯性
高考的试卷命制、评分阅卷以及考核体系等相对公平,在中国社会中认可度普遍较高,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综合能力与知识储备。
图源:微博
因此,许多企业在招聘中会明确要求本科必须为985、211高校毕业生,甚至有些岗位只面向“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
图源:招聘APP
https://m.zhipin.com/job_detail/b887135f77c86d291H1z2Ni6EVRZ.html
图源:招聘APP
https://m.zhipin.com/job_detail/367c0aa2b15fa43d1H1z2ty0FVRT.html
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
由于高校资源分配不均,大家会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985、211的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认为从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从而拥有获得高水平能力的机会。
例如,清北等顶尖名校在科研经费上每年可达数十亿,抵得上3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总和,其中的学生人均参与2到3个国家级课题,而普通院校的学生或许连实验室预约都要排队两周。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6/63/0F/1D7DC256140AE0C3998E77B5981_FFBE952D_98A7B.pdf
图源:集美大学财务处
https://cwc.jmu.edu.cn/__local/A/E2/A4/E6D6E7BB30832A0161987654D64_A9E9118A_DDBBD.pdf
生源流动中的“学历降级”
一般而言,大学的升学之路是不断向上的。例如,武大本科读研要去人浙南,人浙南本科读研去清北,读博更是如此,本科出身越好,硕士、博士阶段可选择的院校也越多。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一院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生源质量确实存在差异。通常来说,本科生的生源质量通常高于硕士和博士。
以清北为例——
本科招生分数线极高,生源质量顶尖;
硕士招生除了接收本校生外,还会通过保研考研招收其他院校学生,招生范围更广,生源质量相对本科有所下降;
博士招生则更注重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招生标准与本科、硕士不同。
图源:知乎
效率至上的粗暴筛选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升学和求职的浪潮中。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升学环境中,面对众多的申请者,用人单位为了提高效率,往往会采用如“本科必须为985/211”这种简单粗暴的“唯出身论”筛选机制,来快速过滤掉大量不符合要求的简历,提高招聘效率。
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时,也会优先考虑本科出身较好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学术基础和学习能力上更具优势,简称“第一学历”筛选。
然而,在2024年11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便明确要求招聘信息中严禁出现"985/211高校限定"等学历歧视条款。
图源:微博
讽刺的是,"第一学历"本身也是个伪概念。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公开回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从未使用过'第一学历'概念",人社部也多次发文要求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导向。
图源:微博
当政策文件与现实场景形成魔幻对照,在政策与现实的双重裹挟下,普通人该何去何从?
03
“唯出身论”怎么破——炼就“金专”
专注学历提升与理智择校
第一学历固然重要,但并非决定个人发展的唯一要素。我们不应被外界的声音干扰,而要专注于自己的学历提升。
如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普通的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考研、考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
同时,选择院校时也要理智,避免盲目追求名校,要充分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和偏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院校,毕竟保研中第一学历鄙视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去年武汉大学保研中就有99.8%的学生都来自双一流高校。
图源: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https://gs.whu.edu.cn/info/1053/102171.htm
在有限的圈层中做到最好
即使第一学历不占优势,也不意味着你没有机会。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圈层不同,在现有的圈层中,努力做到最好、积累经验和能力,依然可以在未来升学申请和职场中脱颖而出。
虽然就读学校的整体资源和平台不如名校,但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竞赛、科研项目,争取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积累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专业性人才永远是真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和各行业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论学历如何,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是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增加,拥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人往往比单纯拥有高学历的人更具优势。
因此,与其纠结于学历的“金银铜”,不如先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再通过参加实习、实践项目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成为某一领域的“金专”人才。
图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k0NzEyOA==&mid=2247500918&idx=1&sn=ca77873f06af5ae35a61b5bbef518c07&scene=0
The end
写在最后
当985教授在课堂上自嘲“我的本科只是二本",当专科毕业的专家接连在《Nature》发表石墨烯重磅论文,这些个体的破壁时刻都松了动唯出身论的根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家与其被“第一学历"的焦虑裹挟,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PS:“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那小学、中学也是第一学历。”
由于公众号改版
想要及时了解更多保研资讯
记得星标 ⭐【保研】哦!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