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最近需要写篇人文社科的大作业,又关注到最近学术圈不太平,前有“大学生嫖娼”、“学术苏妲己”,后有“牵手门”,吃瓜吃到自己学校头上,为母校捏了一把冷汗。高考在即,别在这个时候翻车......
大家为什么现在都这么关注象牙塔内的事情?一方面可能自媒体让讯息传播更快了,群众手中道德评判的尺子更有威力了;也可能是当前经济不景气,而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德不配位,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我有限的眼界看到的学术圈:乌烟瘴气(造假、剽窃、关系论、低能高就)。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最近刷到一篇文章,被惊讶到了,其文章所有图和模型都看是的那么熟悉(源自公众号分享案例),然后下载到全文,仔细阅读,更为吃惊的是文章中的材料参数竟然都一模一样,要知道,我当时在公众号中提供的案例,在视频中声明,课程涉及的模型仅以教学为目的,只为传授仿真方法而假定的模型,其中模型的尺寸、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都是拍脑袋定的、与实际并不符合;但竟然被该文完整使用,文章也并未提出处!我是应该夸自己厉害呢?还是厉害呢?更劲爆的是,该文竟然还被我们这个领域的SCI一区顶刊RMRE给收录,我是多么想发一篇啊!被别人发扬光大了,应该还是值得庆幸的,虽然该文对我只字未提!
最后剩下的就是我的思绪万千……
其实类似事情,以前也发生过(特别感谢提醒我的朋友们),一方面因为当时已经离开学术圈,就没太在意;另一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我只是损失一个模型或插件,事情闹大了,对别人可能是一生的污点。
现在大多都是学生写文章,没有权利决定文章署名,而老板们忙着各种评审、申报、社交,很难有精力仔细阅读学生写的文章,很多只会给出语法或图片的建议!这就导致了很难署外人的名字,引用公众号文章又显得太低端,也只怪自己没写什么好期刊文章,这样就可以被光明正大的引用了!关于公众号文章能否被期刊引用这个事情,还查了下度娘:
说这些,我也不在意是否署名或被引用,只是因为这件事,引出了我对学术圈问题的思考:以 “精致利己主义”为主的西方价值观与 “儒道佛”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的比拼。
背景
中国民俗文化中广为流传的:砸人饭碗如同杀人父母、和气生财、取之有道,无不彰显中庸、以和为贵的文化底蕴。而西方呢,如何?美国优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也有熟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又有多少中国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更多都是键盘侠式的操弄。
可以说中华民族相较于外邦,文化自信了几千年,但从清末到新中国建国前,被完虐了一百年之后,期间生活的几代人基本把“天朝”的盲目自信消磨完了,只剩下了卑微和自卑。在毛嗲嗲的带领下,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才让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又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国人逐渐富了起来,而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西方科技的涌入,确实带动了国内技术、管理和科学的发展,这也让很多人全盘接受了西方的东西,形成对西方品牌、科技、制度的盲目崇拜。
模型
习大大,强调的四个自信,其中有一个就是文化自信。而学术圈可能是文化最不自信的地方之一,一方面是过去两百年科技落后的事实所致,另一方面,现在学术界儒道佛在精致利己主义面前暂时性“失势”所致。为了说明这个过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简化
数学模型都不是完全真实的,需要一定的假设条件进行简化,本文建立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
1. 假设,儒道佛为基础的东方大地上“精致利己主义者”人口比例25%,“儒生”占比75%;
2. 假设,“精致利己主义者”在面对他人侵权时,据理力争的概率为80%;而“儒生”据理力争的概率为40%;且力争的反侵权成功率会是100%;
3. 假设,“精致利己主义者”存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侵占他人成果的比例为20%,而“儒生”比例为10%;
4. 假设,每次侵权成功时,侵权者获得成果等于:①被攻击对象50%的成果分或②自身成果分两倍,二者中最小的数值;被侵权者则损失自身原来50%的成果分。
5. 假设,遇到纠纷,对侵权的处罚因子P,侵权者在被处罚后,其新成果分=原成果分*(1-P)。
6. 假设,群体的平均分为200,服从正太分布,均方差为25,当每个人的成果大于等于100分时,成果随时间增长的因子5%;当成果小于100分时,成果随时间衰减因子也设为5%;当成果分少于50分时,将被淘汰出局;
7. 假设,每次迭代增加人数为初始总人数的6%;而死亡人数为当前总人数的5%,从迭代存活次数最多的前10%中挑选。
8. 假设,新生代儒生占比系数受政府引导和模型儒生总成果占比共同影响,在政府引导下,新生代儒生的占比与初始儒生占比始终不变;在学术圈引导下,新生代儒生的占比则等于当前模型中儒生总成果占比。
初始条件和工况设计
设定人群的总人口为10000人,共迭代200次,其它参数如假设中给定的数值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1. 处罚因子,侵权者的行为被发现后,被侵权对象按自己所在群体类型,进行一定概率的申诉,申诉成功,对侵权者进行处罚,处罚的分值等于自身原有分值乘以处罚系数,处罚因子表示执法者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本文考虑三种处罚因子下模型的演化,分别是0、0.5和1;
2. 新生代儒生占比系数的影响主体,由于模型考虑了一定的人口增长率,新生代在进入学术界时,会受到学术界氛围的熏陶,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引导。本文主要考虑两种特殊情况:
一种是在政府道德引导条件下,新生代的儒生占比保持不变,也就是忽略学术界氛围为新生代的影响;
另一种则是只考虑学术界氛围对新生代的影响,而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学术界中儒生的总成果分占比,是人数和成果分的综合指标。
实现框架
为实现本文模型的迭代求解,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如下,并使用Python编码后计算求解
计算结果
工况1:处罚因子为0,新生代-学术界引导
在学术界引导时,新生代中“儒生”比的控制因素为儒生总成果占比,由于处罚系数为0,因此每次侵权发生率高达4000次,而侵权成功次数约为1000次;这将促使不爱侵权的“儒生”逐渐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淘汰,且总共仅需75次迭代,即可完成整个迭代过程。此时社会累积的成果与模型初始的成果比值为1.77倍,有增大的倾向。
工况2:处罚因子为0.5,新生代-学术界引导
处罚因子增加,降低了侵权发生次数,有延缓儒生被替代的速度,但到200次迭代时,“儒生”基本被取代,此时的社会总成果更是下降了32%之多。
工况3:处罚因子为1,新生代-学术界引导
处罚因子已经提高到最大值,及犯错被抓就判淘汰,此时,大概率发生侵权的“精致利己者”占比逐渐下降,而社会的总成果增长了近一倍。
工况4:处罚因子为0,新生代-政府引导
在政府引导条件下,由于补充新生代中“儒生”人数固定不变,因此,当处罚系数为0时,“儒生”比例可以稳定在75%左右,社会发展比较平稳,但“儒生”的成果占比却不到63%,说明“儒生”的人均成果只有“精致利己者”的57%,将极大打击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工况5:处罚因子为0.5,新生代-政府引导
此时侵权次数下降一半,“儒生”的人均成果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小很多,仅起到缓解的作用,社会总成果较初始值增长52%,有缓慢增加的趋势。
工况6:处罚因子为1,新生代-政府引导
“儒生”比例逐渐增加,并稳定在80%左右,侵权发生次数大幅降低,社会总成果增长了96%,进一步增加。但儒生稳定的比例和社会总价值的创造其实都不如工况3的,这是由于此时的新生代-政府引导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每年按初始比例25%添加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数。
模型结论
1. 重罚学术不端行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儒生”;另外工况1也印证了,在学术圈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且无监管时,也能创造比较高的学术成果,但那样的结果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2. 政府道德引导,可以保证儒生比例在学术界中占到主要地位,但处罚系数较低时,儒生获得的成果分是远低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随着处罚系数的增大,这一现象逐步得到缓解。且在重罚之下,政府道德引导就不是必须的了,可以交由学术圈引导,如工况3那样,好钢需用到刀刃上!
对现今的学术圈,是不是也应该需要一场打虎倡廉运动,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学术圈的道德引导和监督:不仅是要增强对新生代传统思想的宣传、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力度、以及增加学术圈透明度,让不道德行为无处遁形!
希望能早日改变“吃亏的都是老实人”的现象,也能让学术工作者专注于自身的研究方向,创造更多的学术成果,推动民族的富强。
声明
很少会谈论一些社会问题,也极少发表个人观点,一方面是自己的眼界有限,格局层次都不够,另一方面也担心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所以公众号里面要么是插件和课程的宣传,要么就是一些技术的讲解。这算是星辰杂谈的第一篇,分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判指正!分析对的地方,大家点个赞,或留言补充些建议,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毕竟发现问题,不提解决方案,都是键盘侠!提的建议万一被哪个大人物看到了呢!好歹目前公众号的观众也过万了!感谢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