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过,进入数九寒天。
近几日的连续低温天气,已经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电力燃气等能源的正常供应,确有“续命”之效。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能源行业挂在嘴边的“迎峰度冬”,就这样与人们的冷暖直接相关。
迎峰度冬,最难处全体现在“峰”上。
首先,这是一个不断拔高的“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各类家用取暖设施设备用能一直保持线性上涨。
其次,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势下,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发,冬季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一旦出现并持续,必将给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直接挑战。但问题在于,这当中并无明确的规律可循,只能以极限思维、底线思维去应对。
一定程度上,迎峰度冬,就是在“与极端作战”。
也要看到,这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多元能源结构共同出力应对的“峰”,这是一个积极但同样充满挑战的变化。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率显著提升,成本逐渐降低,正逐步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稳定可靠,开采和利用技术成熟,使用占比仍比较大,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稳定的“托底”角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能源在电力供应出力越大,占比越高,相应地,电网稳定运行的难度系数就越高。
能源结构在变,迎峰度冬的参与力量在变,这让迎峰度冬与以前不一样了。
但目标没变,那就是不容有失,必须打赢。
为此,各方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