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最近看到一个华为前员工的吐槽,真的太有共鸣了。
她以前和前夫都是华为的百万年薪员工,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结果呢,周围的人都在享受他们辛苦赚来的钱带来的虚荣和利益。
朋友吹嘘「我有个朋友在华为」,亲戚虚伪地夸赞「我有个亲戚在大公司」,父母也忍不住炫耀「我儿子/女儿多厉害」,甚至连伴侣也会因为对方有钱而沾沾自喜。
可有谁真正关心他们为了赚钱付出的辛苦?真的是前半辈子拼命赚钱,后半辈子花钱养身子。
那些高薪的女强人也一样,忙得要命,根本没时间社交,和精神贫瘠的人聊天更是累得要死。就像她说的,「当年招工程师,面试者都会把家里说得很穷」,这种虚荣和攀比,真的太让人无语了。
![]()
金融圈小伙伴系列微信群,采用独有金融科技与风控技术,服务于国内外名校校友,高效对接一手可信金融信息流(融资、投资,求职,招聘等),让每个价值都有沟通的机会。目前加入共享计划的有:1. 清华、北大、人大、外经贸、中财、上财、复旦、交大、同济、浙大、武大、华科、中大、北航等等校友系列(排名不分先后,以时间为序,其他高校陆续开通中,欢迎一起共建共享)2. 海外名校系列(目前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港大、港中文、南洋理工、新国立等等,排名不分先后,以时间为序,欢迎海外海归学子一起共建共享)3. 金融人 帝都、魔都、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域系列。成员(3w+)覆盖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中高层,是覆盖最为广泛的校友群。微信群旨在提供资源对接、行业交流、职位对接、机会发现、线下活动(筹)(涵盖路演、讲座、下午茶等)等干货。旨在打造专属【清北复交+国内外名校】校友的全国精品的泛金融类交流平台;旨在凝聚校友力量,引领社会发展。在这里,让我们共同打造“有热度的话题,有温度的情感,有深度的思想,有高度的评论”。
金融圈小伙伴系列微信群,采用独有金融科技与风控技术,服务于国内外名校校友,高效对接一手可信金融信息流(融资、投资,求职,招聘等),让每个价值都有沟通的机会。目前加入共享计划的有:1. 清华、北大、人大、外经贸、中财、上财、复旦、交大、同济、浙大、武大、华科、中大、北航等等校友系列(排名不分先后,以时间为序,其他高校陆续开通中,欢迎一起共建共享)2. 海外名校系列(目前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港大、港中文、南洋理工、新国立等等,排名不分先后,以时间为序,欢迎海外海归学子一起共建共享)3. 金融人 帝都、魔都、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域系列。成员(3w+)覆盖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中高层,是覆盖最为广泛的校友群。微信群旨在提供资源对接、行业交流、职位对接、机会发现、线下活动(筹)(涵盖路演、讲座、下午茶等)等干货。旨在打造专属【清北复交+国内外名校】校友的全国精品的泛金融类交流平台;旨在凝聚校友力量,引领社会发展。在这里,让我们共同打造“有热度的话题,有温度的情感,有深度的思想,有高度的评论”。
她还说,自己独立自爱,人格健全,不需要一个「内心富足」的老公,但希望能找个有钱的。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现实?其实,有些人就是不爱社交,男生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模型、钓鱼、游戏,而女生也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旅游、音乐、电视剧。如果总是互相吐槽对方的爱好,那生活岂不是更累?
她的哥哥在大厂工作,年薪几十万,却劝她别在大厂找男朋友,还偷偷和她妈说大厂里的人约会多,不靠谱。这让她很无奈,难道努力工作就注定要被吐槽吗?
生活里,总得有一个人负重前行,赚钱真的很难,牺牲健康、快乐,默默向前。那些不舍得花钱的人,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精神贫瘠?
这位前员工还吐槽说,她和前夫在网上互相「挂」,但如果真的要闹,还不如直接把对方的「黑料」发到工作群、朋友圈和亲戚群里,让大家都看看。这种事儿,真的让人一时分不清是敌是友。
结婚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这种互相吐槽、互相攀比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