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

百科   2024-11-03 22:30   山东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



黄芪十配


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癩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发觉其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药性温和,可主治各科虚劳之疾,为补药之长,故改名之。


王好古《汤液本草》言:“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咯血,柔脾胃,是谓中州药也。……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然这些不同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不同的配伍所致。笔者根据数十年来学习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现将运用黄芪之心得,归纳为十配,供同道参酌,希冀能对急性病、疑难证的治疗,有所裨益。


一、配龟板升提益阴固崩漏


朱丹溪言龟板:“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而前贤最善用龟板者,莫出于叶桂、吴瑭二氏。


叶氏治妇科病重视奇经理论,对久病缠绵,营血虚亏或漏下不止之患女,认为“精血皆有情,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强调当投血肉有情之品,取其汁滋味厚,性沉力峻,直达下焦、填补奇经,每用龟板、阿胶、鳖甲胶以获显效。


吴瑭则更在《温病条辨》中宗“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论,创十数首含龟板之名方,广泛用治肝肾、任脉亏损之内、妇、儿科疾病,其中有与滋阴药相合的三甲复脉汤,亦有与峻补元气之人参相合的复享丹、专翕大生膏、通补奇经丸方天根月窟膏方等,然竟无一首与黄芪相合。


笔者通过临证,并根据王清任用“古开骨散(当归ー两、龟板八钱、川芎五钱、血余炭一团)治难产,重加生黄芪四两,不过一时胎即下”,故在人参价昂之今日,吴瑭所创人参与龟板相合之方,大都可易以黄芪。


遂常将两药配伍,治妇科气虚肾亏之崩漏、带下、难产、小儿五迟五软及内伤杂证中的脱肛,足跟痛,腰酸膝软难以久立等病


但因龟板过于滋腻,且味咸腥臭;黄芪甘满壅中,土虚纳呆或须久服者,常掺入一些芳化流动之品。


【例】


范某,女,30岁。1963年2月17日初诊。因患肺结核而素弱,月汛一直超前量多,半月前因赴酒宴,遂经来如崩,服凉血止血中药,转成淋漓漏下。


邀余诊时,面苍白,耳鸣眩晕,心烦气短,形瘦神疲,潮热盗汗,口干便燥,寐难梦多,足膝疼热。


所下经血色紫挟小块,小腹如阵痛即涌出颇多。舌色淡红、边略有瘀点、苔少,脉细数。此乃阴血骤脱于先,气亦难摄于后。且兼挟瘀滞,施治不易,当遵朱南山,急用龟板补任脉之血,合黄芪以率血行,血若归经,其漏自止。


药用:生黄芪、制龟板各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麦冬、地榆各15克,当归、血余炭、炒知柏各10克。3剂,漏渐止,但胃纳减。


去麦冬、减知柏为7克加香附10克,绿梅花7克,焦楂10克,又3剂,漏停它证亦减。


虑其失血过多,予人参养荣汤去川芎、肉桂,加龟板、香附、地榆各10克,续服7剂而愈。


二、配山药益气滋阴消血糖


名家施今墨认为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山药甘平,最补肺脾肾之阴津。一阳一阴,可降低血糖减少尿糖。


日本也曾以防己黄芪汤治愈老妪尿频尿多之证。均取黄芪“止渴……益气,利阴气”之功(《别录》),施老门人祝谌予,更在二药相合基础上,配入它药,创制了治各型消渴病的有效成方。


现代药理证实二药合用,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抵抗力。故不仅能降血糖、消尿糖,还可用黄芪复方(生黄芪、山药、白术、陈皮、生地、茯苓)预防感冒(《古今药方纵横》283页),对其它病出现气阴双虚症状时,亦可合用之。


对脾阴虚证,二药重用共投,仿慎柔养真汤(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白芍、莲子、麦冬、五味子)用药极妙。


【例】


洪某,女,45岁。1977年10月初诊。患消渴证已3年余,曾服优降糖等少效,近尤剧,形体随尿量日增而消瘦亦显,遂转予诊。察其面㿠少荣,神萎眩晕,心悸短气,消谷善饥,渴饮溲多,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尿糖(+++),血糖340mg/dl,显系阴虚阳亢,气弱肾亏。


药用:黄芪、山药各30克,生地、麦冬各20克,花粉、知母、葛根、枸杞、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山萸肉各7克。5剂见轻,“三多”减半,坚持服药48剂,诸症尽失,宛如常人。


检查:尿糖、血糖均转阴性。


三、配防风扶正解表止自汗


防风为祛风胜湿,疏表发汗之要药,东垣赞其为:“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得行。”并强调:“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丹溪受东垣之启迪,将黄芪三倍于防风、白术,组成玉屏风散,使补中有疏,散中寓补,相恶相成,用治气虚肌表不固之自汗。


《唐书》载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以黄芪、防风共煮数十斛,于床下蒸之,使药力由腠理透入,一周而瘥(见《本草思辨录》),此亦可看作玉屏风散之变法。


王清任取四两生黄芪、一钱防风,组成黄芪防风汤,认为“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笔者临证中还发现,以一两生黄芪配三钱防风组成药对,掺入活血化湿药,治风湿乘卫阳之虚,客于肌腠关节导致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皮肌炎取效较佳。


若仿王清任黄芪赤风汤(生黄芪二两、赤芍、防风各一钱)加味,并冲送精制马钱子粉治外伤或湿热挟痰阻络的痿蹩,亦有一定疗效


【例】


方某,男,63岁。1953年3月初诊;年过花甲后,渐觉畏寒神疲,常易感冒。近因天气乍暖还寒,又为外邪所触。恶风发热(T38.6C),汗出淋漓,5日未解。伴见面色萎黄,形弱气短,咳嗽痰多,骨节酸楚,纳呆头痛,二便欠涩,舌淡苔白,脉浮虚滑。


此卫阳失固表之职,汗液因气虚而外泄也。


药用:生黄芪15克,茯苓、杏仁、白术、白芍各9克,防风、白芷、陈皮、姜夏、桂枝、炒枯芩、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葱白3根。药仅2剂,热退汗止。原方服入3帖,诸证皆平。


四、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黄芪可强心利尿,防己直泄小便,张仲景将二药相伍,创防己黄芪汤,为治风水要方,重在祛头面四肢水肿,开二药同用之先河。


周岩评黄芪曰:“内经以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府,黄芪从下焦直升至肺,鼓其阳气,疏其壅滞,肺得以通调水道,阴气大利(意指小便畅行),此实黄芪之长技”。


笔者受其启迪,并结合黄芪可消尿蛋白之新论,不仅对因触外邪由头面始肿的阳水将二药配用,即因内伤而腰以下先肿之阴水,亦将二药合投。在临证中还观察到,如略参入理气药,诸如腹皮、槟榔等,使气行则湿行,效尤佳。


对气虚湿盛所致下肢痿痹亦可将二药合活血祛湿,通络定痛之品共用。它如心脏性水肿,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者,重用二药,同时参入活血利湿药物,如地龙、葶苈子、泽兰等,效果尚称满意。


【例】


苏某,男,17岁。1962年4月初诊。近半月来四肢、头面尽浮,按之没指,下肢尤甚,面色㿠白,心悸短气,汗出恶风,身重腰痛,小溲不利,腹满便干,舌淡胖苔白腻,脉沉。


尿检:蛋白(+++),白血球(++),红血球(+),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西医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此因外触之风邪与内里之湿滞,乘脾虚气弱搏击于肌表,成风水重证。


急予薏苡仁米30克,生黄芪、茯苓皮各18克,防己、白术、泽泻、大腹皮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生姜3片。5剂肿消过半,续服10剂,肿尽退。方略损益,连服月余,诸证皆平,体力亦复。


尿检:蛋白(+),白血球(0~2),红血球(0~1),管型消失。


五、配赭石燮理气机、降血压


黄芪为升阳之要药,赭石乃降逆之神剂。有学者报道,轻用黄芪10~15克,再配其它补气药,有明显升压作用;若黄芪重用一两以上,并配代赭石,或生石膏,则降压极速(药理实验证明,黄芪静注能降压,并同时使外周血力相应下降)。


在这里黄芪表现了极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近贤张锡纯即将大剂黄芪合山萸肉、桔梗,升提元气之下陷;又复将黄芪合赭石、䗪虫,组成起痿汤等,治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后遗证。


笔者对黄芪、赭石相合,升清降浊,爕理气机之功有所心得,临证不仅同用以降压,治眩晕,还引伸治脾虚清气难升,浊阴反上僭欲作呕恶之证,甚至用此法配合西药抢救一例尿中毒致呕恶不纳的垂危患者。


【例】


胡某,男,61岁。1964年8月初诊。喜爱杯中之物,致高血压近10载,虽经中西医叠治,症情仍时有起伏,近因醉酒兼郁怒而加剧。


诊见面色如醉,耳鸣如潮,头晕目眩,欲仆难支,胸满胁痛,咽燥口干,呕恶汗多,气短心悸,舌黯红,苔黄白相兼,脉弦。血压29.3/16.0kPa(220/120mg)。


此阴亏气弱于下,肝阳夹痰浊逆攻于上,将有肝风内动之危。


药用:生赭石30克,生黄芪、生地黄、生白芍、生牡蛎各20克,川牛膝、明天麻、钩藤、枳椇子各15克,胆南星、广郁金、川楝子各10克


连服18剂,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时血压在21.3/12.0kPa,160/90 mmHg上下波动),它症亦稳定。


后以7剂量为丸,连服一月,并力劝戒酒。追访5年,未见大发,1970年因食道癌去世。


六、配枳壳升提固脱治狐疝


黄芪为补气升提首选之品,枳壳为下气降逆重要之味。因其功效及作用于人体之部位大相径庭,故前贤除张璐取枳壳、防风各一两,黄芪二两,共末制成三奇散,宗“逆流挽舟法”用治气痢下重外,将二药相合的名方不多。


然现代药理研究枳壳有强心利尿、升压、增强平滑肌兴奋性,使胃肠蠕动规律化等作用,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现代实用中药》)。


故笔者遂将黄芪与枳壳相合,治多种因气陷导致的脏器脱垂。体会到黄芪用量五倍于枳壳时,效最佳,不仅较单用黄芪升提之力大,且无过升耗阴之弊。


【例】


陈某,男,35岁。1967年9月初诊。患右侧狐疝10余年,出没不定,劳冷易发。近因劳累,饮冷太过又大发。刻诊:少腹坠痛,牵引右侧睾丸,致曲腰按腹,行动维艰。伴见头汗如淋,面㿠懒言,舌淡苔白厚,脉沉弦。


平卧较久,疝气始能入腹。证系气虚之体,复为寒侵,致厥阴肝脉失疏,不通则成疝坠而痛。治当亟投疏肝散寒、行滞升提之品。


药用:炙黄芪30克,枳壳、乌药、青皮、小茴、橘核、川楝子各9克,木香、柴胡、吴茱萸各6克。水煎3剂,药后痛止,继服7帖而愈。随访多年,未见大发。


七、配当归补气生血,退虚热


黄芪如五倍量于当归,二药遂组成李杲的当归补血汤,可补气生血,治大脱血后或内伤劳倦太过,致阴血亏而阳气亦欲散亡之证。


此时常现肌肤燥热,面红目赤,烦渴欲饮等症状,与阳明经气分壮热的白虎汤证颇相类,但脉虽大却按之无力。若误投白虎必死,故重用黄芪峻补脾肺之气,使“变化而赤”,资生血之源;配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并引气药直入血脉,促阳生阴长。


即吴鹤皋所谓:“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数倍而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另两药亦常可配入一般的补益剂中,收气血互生,益元活化之妙,作为治再障、或气虚导致全血下降的基础方,可明显缓解症状。气虚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归身或炒当归合黄芪取效,骨伤科病二药亦常合用。


张某,女,38岁。1958年5月20日初诊。经期因负重致崩不止已两旬余,西医用止血针、片剂未效。


诊见:形瘦面红,肌肤炕热,烦渴欲饮,寐难便秘,小腹隐痛,血色紫黯夹小块,舌红苔少,脉洪大,似同白虎汤之阳明气分证,然前医用清热凉血,证反加剧,再重按其脉,状类游丝,详询还有气短心悸,耳鸣眩晕等症,审谛覃思,此乃血虚阳浮之假象,不可作实证治,只宜急补元气,以摄亡散之阴血。


药用:黄芪30克,党参、白术、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怀牛膝各9克,艾叶6克。3剂漏止,10剂痊瘥。


八、配白芷托毒排脓散疮疡


唐《日华子本草》早即指出白芷可治:“乳痛、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癬、止痛生肌,”而《药性》又盛赞“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故两药相合,对气虚血弱之人患疮疡,脓如稀水,久不收口者,可扶正托邪,,排脓生肌。


如《证治准绳・幼科》“治痘疮里虚,托里十补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浸脑疽,气血两虚,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托里透脓汤”。


现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循,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笔者不仅将二药合五味消毒饮等治急性疮疡;还将其合养血排脓之当归、芍药、炮甲、天丁等治疗慢性溃疡痈疽。


【例】


奚某,男,15岁。1986年6月初诊。每至夏季头身即发疖疮肿毒已三载,今年因天热而复发加剧,每发则注射青霉素,由于逐渐产生耐药性而失效。


刻诊:头面上肢胸腹遍发疖肿,红肿焮痛,此起彼伏,肿溃参差,伴见汗出恶风,气短神萎,面㿠无华,舌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证系热毒乘气虚侵袭皮毛而发病。


药用:生黄芪20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土茯苓、败酱草各15克,白芷、赤芍、贝母、甘草各10克。


3剂疖肿消其大半,焮痛亦轻,已溃者脓排较畅,并渐收口,续服10剂而愈。


九、配桃红益气活血起偏瘫


《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王清任极喜将走而不守,峻补元气的黄芪与活血化瘀药桃仁、细花相配,以治气虚瘀阻导致的半身不遂和瘫痿。


他强调“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这种补气活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治法予后世极大启迪。笔者不仅遵其旨,将三药合用起偏瘫,治痿痹,且引伸治气虚血瘀引起多种心血管疾患,妇产科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或不可避免之流产及各种良、恶性肿瘤之明显气虚患者。


周某,男,59岁。1976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血压素高,1个月前因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西医诊为脑血栓。但叠治效不显,故尔求治于余。


诊见面色萎黄,气短神恍,舌謇难言,口角流涎,右侧肢体不用,舌黯边多瘀点,苔厚,脉弦细。证系气虚血滞,瘀阻脉络所致之偏瘫。


药用:生黄芪50克,桃仁、丹参、川牛膝各15克,红花、地龙、当归尾、赤白芍、路路通、刺蒺藜、土鳖虫各10克,川蜈蚣三条(研吞)。


药服7剂,神志略清,舌謇、口角流涎好转,右下肢稍有知觉。续服7剂,下肢已能活动,但不可随意自主。原方损益,又连服半月,已能扶杖跛行。


以十剂药量成蜜丸,服后腿行颇稳,上肢亦可随意运动。又服一剂,渐趋正常。


十、配桂枝、芍药,养血补肝调营卫


桂枝辛温色赤,轻扬达表,为气中血药;芍药微寒酸涩,柔肝益脾,为血中气药。二药相合,为调营卫、和阴阳之圣品。若与黄芪配用,则可养血补肝调营卫,实即黄芪建中之法也。


此法临证极有实用价值,辨证扩充可治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病证。笔者在治疗慢性胃、肝、胆囊等炎症、消化道溃疡、神经官能症、子官功能性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虚体反复感冒等疾患的病程中,只要一旦出现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或营卫不和之病机,均将三药共投以治,均获较好疗效。


【例】


黄某,女,50岁。1985年3月8日初诊。不明原因之腹痛已数载,经常突然发作,并随情绪好坏而减增。近操劳太过,疼又加剧,曾用西药效果欠佳,遂邀余诊治。


诊见腹中胀痛,右胁、脐周亦有拘紧牵拉感,烦闷急躁,自汗肢凉,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舌淡黯苔白,脉弦。此系木强侮土,使脾胃之虚气散逆,为胀为痛也。


治拟柔肝疏木,补益中土。


药用:炙黄芪、炒白芍各15克,桂枝、白术、延胡索、炒川楝各10克,青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剂痛减,7剂痊愈。后以5剂量为散,每用15克布包煎,日服3次。随访3年内未见反复。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10期 作者/承忠委、马继松、彭绍荣。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1.这是一个名老中医的保密偏方

2.61年前,一张奇方横空出世,高血压从此获救!偏偏患者不知道(附方子)

3.一位老人传给我的药方

4.清代民间的公开“神方”

5、民间散佚中医名方

6、神奇的外用特效方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个,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华佗健康小秘籍
《华佗健康小秘籍》汇集了大量民间流传多年的实用偏方,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省钱省力又省时,是没有闲钱的老百姓,或者是没有闲时间去做专门治疗者的居家保健书。正所谓小偏方、大疗效,民间偏方是国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