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17日,长江职业学院在武汉新城校区举行寒假教师培训暨年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交流会。培训聚焦产教融合、人工智能等多个主题,旨在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体在家校领导参加了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特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景泉教授作了题为《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与国际合作教育品牌》的专题讲座,校党委书记童静菊主持讲座。
作为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级机电专业群教学团队负责人,以及鲁班工坊的首创者,吕教授不仅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享有盛誉,更在国际职教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报告会上,他以“中国传统职业文化、近代职业教育思想”为引子,带领大家追溯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渊源。从墨子、鲁班、陶行知、黄炎培四位班墨文化与职业文化传承的代表人物讲起,吕教授用生动的语言诠释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他强调,职业教育要增强适应性,构建“合”境界的“名实耦”教育,这既是对中国传统职业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坚守。
吕教授从个人的从业经历出发,详细介绍了鲁班工坊的创建历程,深入剖析了“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核心理念,全面阐述了“1-2-3-4-5”的核心要义,即“一块品牌,两种功能,三条路径,四个内涵,五项原则”的具体内涵,为现场教职工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职教思维模式。他强调,鲁班工坊作为国际合作的职业教育品牌,以教学模式为核心,构建了国际化的专业标准、实训装备、教学课程、师资队伍,为合作国提供了适应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解决方案。
童静菊表示,吕教授的报告深化了大家对职业教育与国际化教育合作的理解与洞察,为我们主动融入职教国际合作的新格局,推动产教融合国际化,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同频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合作水平、更高供给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导与借鉴。希望全体教师能够深刻学习并领悟本次讲座的精神,切实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努力铸就更多享誉国际的教育品牌,助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此推动学校2025年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开启我校职业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培训期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何政教授为全体教师作《AI驱动办公与教学变革》主题讲座,副校长龚谦主持了报告会。何教授从AI技术的前沿进展出发,深入探讨了AI在工作模式、教学变革、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充分展示了AI如何赋能智慧课堂新生态以及AI技术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激发了教师们探索未来教育模式的热情与信心。
专题培训后,七位参与不同项目培训学习的教师代表围绕培训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副校长张俊主持交流活动,并简要回顾了学校2024年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2024年学校围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路径从新进教师到骨干教师、从整体提升到个性需求,覆盖教师职业规划过程中各个环节。全年共计完成线上线下培训983人次;448人次到校企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活动。2024年首次举办新进教师“名师示范课堂”观摩活动;持续开展“双师型”教师“职教名校行”活动,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培训班;组织4个团队29人次分赴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学习访问,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学习和交流成果。
交流会上,机电汽车学院教师李德明介绍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超前发展”理念;文化教育学院教师何欣韵从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层面交流在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双师”培训的收获和体会;财经旅游学院教师夏卫红就参加国培项目,分享了对专业高质量建设的体会;花湖临空经济学院教师金小莹分享了在花湖国际机场顺丰鄂枢分拨区进行企业实践的经历和收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廖鹏分享了“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师素质提升研修班的所学所悟;机电汽车学院教师分享了参加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观摩名师课堂等一系列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教务处处长平怡则分享了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商学院的所见所感。
会议最后,张俊就2025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分层分类培训方式;二是各学院要深化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教师与企业行业的交流平台;三是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职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全校副处以上干部以及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
来源:人力资源处
作者/陈丰
图片/刘靓
审核/张俊
冰雪腊八情
排版/熊敏
责编/方淑媛
审编/秦悦